■ 陳明信
春節賦
■ 陳明信
華夏文明,流長源遠;華夏節日,意豐蘊贍。承載人文之厚重,譬若星辰之璀璨。雖時越千年,歷久彌新,不減其魅;縱代迭百世,與時俱進,未掩其絢。
夫春節者,乃由立春而演生之節日也。古之“春節”原在立春日,全名曰“立春節”,為立春節氣之“歲節”。民國初年始將春節易至農歷正月初一,肇為“年節”。立春乃“二十四節氣”之首,立春意為自是日始,時序進入春季也。我國古人尤重立春,會逢是日必行多種活動,后漸成 “春節”。
若論華夏百節之首,當屬春節。春節亦稱“過年”。過年之來歷,源于驅邪求安之習俗。相傳有一怪獸,其名曰“年”,兇猛異常,每至除夕必自海中上岸傷害人命。有一白發仙翁以“紅色、火光、炸響”三件法寶驅逐了“年”獸,自此人們便以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歡度除夕,遂有“過年”之習俗。
“過年”習俗,多姿多彩,每自臘月下旬便開始次第展開,直到正月初一,年俗活動推向高潮。有習俗民諺曰:“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滿街走”,過年之盛況,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至若春節臨近,遠在他鄉之人,不顧生計之忙碌,不顧舟車之勞頓,紛紛自四面八方往家趕,只為春節得以闔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斯誠可謂傳統文化之力量也!中國之“春運”,每年牽動億萬人大遷徙,實為舉世所僅見。
喜看今朝,我國經濟正加速騰飛,國力逐年增強,一路一帶惠及寰球。杭州G20峰會,中國方案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最佳藥方。與此相伴,中國文化軟實力亦與日俱增。春節,作為中華文化之標志,早已走出國門,傳遍五洲四海。每當春節來臨,許多國家,包括主要西方國家之元首紛紛發表春節獻詞,向當地華人乃至全球華人致以節日祝賀和問候,竟何故也?緣于今日中國之強盛也。
荑柳毿毿,春風駘蕩。又是春節,雄雞高唱。壯美九州,更新萬象。號角催征,歌聲嘹亮。強國富民,初心不忘。追中國夢,正在路上。喜看中華文化,已成環球風尚。
今逢雞年春節,賦以為紀。
流長源遠五千年,璀璨文明耀坤乾。
春節允稱百節首,團圓贏得萬家歡。
辭舊迎新燃鞭炮,守歲拜年貼對聯。
弘揚華夏好傳統,盛世飛龍嘯九天。
(作者單位:中鹽紅四方)
(編輯:王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