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資訊
要聞
為實施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規范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評估活動,有效控制和消滅動物疫病,提高動物衛生及動物產品安全水平,促進動物及動物產品貿易,農業部制定了《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評估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所稱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采用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內沒有發生規定的一種或者幾種動物疫病,并經評估驗收合格的區域。其分為免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非免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
農業部設立的全國動物衛生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承擔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評估工作。專家委員會成立評估專家組并指定組長,評估專家組由5人以上單數組成,實行組長負責制。評估工作遵循科學、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書面評審和現場評審相結合的方式,按照《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技術規范》,對某一特定區域動物疫病狀況及防控能力進行綜合評價。
同時,農業部對已公布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建設維持情況開展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的,通知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限期整改。
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改善農業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近日,財政部和農業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在堅持政府引導、規范運作、明確權責、合作共贏、因地制宜、試點先行等原則的基礎上,探索農業領域推廣PPP模式的實施路徑、成熟模式和長效機制,提高農業投資有效性和公共資源使用效益,提升農業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
《意見》指出,將重點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六大領域農業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一是農業綠色發展,支持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和大型沼氣工程;二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開展耕地質量提升和農田輸配電等建設;三是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通過“生產+加工+科技”,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創新體制機制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四是田園綜合體,支持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的田園綜合體;五是農產品物流與交易平臺,支持農產品交易中心、生產資料交易平臺、倉儲基地建設,支持區域農產品公用品牌創建;六是“互聯網+”現代農業,支持信息進村入戶、智慧農業、農村電商平臺、智能物流等建設運營。
近日,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在京召開會議,總結2016年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工作開展情況,通報第三方評估意見,安排部署2017年試點工作。
2016年,農業部、財政部首次選擇浙江、福建、湖南3個省開展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農業部、財政部決定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除繼續在浙江、福建、湖南開展試點外,增加山西、遼寧、湖北、重慶、甘肅、新疆、青島開展試點,進一步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作用,探索拓展農機新產品補貼資質條件認定的有效渠道,加速農機新產品新裝備推廣應用。
2017年,試點機具品目的選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綠色發展為導向,統籌考慮我國農機產品創新現狀與省域內農業產業需求,重點選擇秸稈綜合利用、畜禽糞污處理、化肥深施以及飼草料、馬鈴薯生產等方面所需的農機創新產品,探索開展補貼的路徑和方法,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6月16日,第八屆中國奶業大會暨2017中國奶業展覽會在江蘇南京舉行。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在會上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乳品企業時的重要指示,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奶業全面振興。
于康震指出,近年來,我國奶業生產能力總體保持穩定,奶牛養殖方式加快轉變,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奶業宣傳引導積極有力,乳制品消費信心進一步提振,現代奶業建設不斷向前邁進。但也存在著產品供需結構不平衡、產業競爭力不強、養殖加工利益聯結不順、消費引導不足等問題。
于康震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深入實施“十三五”全國奶業發展規劃,深化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五個方面發力。一是“種好草”,力爭到2020年優質苜蓿產量達到540萬噸、奶牛用青貯玉米產量達到4000萬噸,增加奶牛優質飼草供應能力。二是“養好牛”,“十三五”末要實現泌乳奶牛年均單產達到7.5噸、規模養殖比重超過70%、糞便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