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
近日,按照農業部部署,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完成2017年第一次生鮮乳抗生素殘留監測工作,對99批次牛奶樣品進行四環素、金霉素、土霉素、多西環素4種四環素類藥物殘留檢測,結果顯示4種抗生素類藥物均未檢出。
日前,浙江省環保廳、農業廳牽頭編制并印發了《浙江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十三五”期間該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根據《規劃》,今年全浙江省存欄500頭以上生豬養殖場以及劣Ⅴ類水區域存欄50頭以上養殖場全部納入在線智能化防控平臺,一旦發現超標,將嚴格依法處置。《規劃》提出,畜禽標準化、生態化養殖水平需進一步提升,今年要對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的規模場進行標準化改造,對保留的近1萬家生豬規模養殖場進行設施修復與資源化利用技術再提升,使畜牧業進一步轉型升級。
嚴格落實畜禽養殖廢棄物治理的主體責任。《規劃》提出,全省保留的存欄生豬50頭以上的養殖場主要全部簽訂養殖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承諾函,對不履行主體責任或履行不力的畜禽養殖場主,要嚴肅查處并列入黑名單,直至退出養殖行業。《規劃》還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態消納為主、工業治理為輔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體系,實現降低畜禽養殖污染風險的中期目標。
6月12日,從遼寧省畜牧獸醫局獲悉,從即日起至明年3月底,全省將開展為期9個月的生豬屠宰監管“掃雷行動”。
此次行動的重點是嚴查城鄉接合部、私屠濫宰專業村(戶)和肉食品加工集中區域等私屠濫宰易發區和多發區,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屠宰病死豬、為生產加工“地溝油”提供原料、添加使用“瘦肉精”等違法行為。各地對屠宰違法行為易發區、多發區開展重點巡查,要落實每周詢問村防疫員或居委會及時發現違法違規線索機制,對涉嫌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公安機關。
6月9日,河南省畜牧局發布公告,根據省政府有關要求,省政府涉及畜牧部門的規范文件中7個繼續有效,1個決定修改,3個停止執行。
繼續有效的是《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現代畜牧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河南省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規模標準和備案程序規定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千萬噸奶業跨越工程的意見》《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肉牛肉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沿黃區域綠色奶業發展專項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
決定修改的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河南省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審核發放辦法的通知》。
決定失效的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穩定市場供應意見的實施意見》《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河南省建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試點方案的通知》。
決定修改的規范性文件,自2017年4月20日起3個月內,由起草單位重新起草報省政府印發,逾期自動失效。
2017年,財政部下達四川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29568萬元,占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總量的10.2%。四川國家生豬調出大縣61個,占全國500個生豬調出大縣的12.2%。
日前,江西省泰和縣人民政府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簽約,共同進行泰和烏雞技術開發。
泰和烏雞具有獨特的觀賞、藥用和滋補價值,是我國醫食同源、藥膳兩用的優良雞種。這次與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開展合作,旨在通過技術開發,系統研究解析并篩選出泰和烏雞的關鍵功能因子,綜合評價泰和烏雞的營養特點、營養組成與品質構成,構建泰和烏雞營養組分數據庫,闡明泰和烏雞功能保健作用機制,為泰和烏雞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科學依據、信息保障等。此次簽訂泰和烏雞技術開發合同,將為泰和烏雞產業發展提供新的契機,注入新的動能,為泰和烏雞品牌宣傳提供科學依據,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關于印發通州區低端養殖業及禁養區內規模養殖場退出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確,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全區禁養區內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退出工作;完成全區低端養殖業散養戶、養殖大戶、規模養殖場的畜禽清退工作。2017年9月30日前,完成全區低端養殖業散養戶、養殖大戶、規模養殖場全部退出工作。
6月15日,舟山港綜合保稅區配套碼頭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專家組驗收,這意味著舟山將成為繼溫州、寧波之后浙江省內第三個擁有進口肉類指定口岸的城市。
舟山港綜合保稅區配套碼頭進口肉類指定口岸于2015年7月獲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籌建,冷鏈項目規劃用地總面積74280平方米,總投資1.4億元。
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運行后,將大幅降低浙江地區進口肉類原料的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加之已經獲批的自貿區優惠政策,肉制品進口的成本將會顯著降低,對于省內肉制品進出口企業而言,可節約物流成本10%以上。
6月15日,陜西省咸陽市政府、中國銀行、正大集團“產業扶貧、精準扶貧”暨新型農牧產業化綜合示范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字儀式在西安舉行。根據協議,三方將在政策、資源、資本、技術、市場、品牌等方面優勢互補的前提下,采用正大集團“政府+企業+銀行+農民”四位一體的產業扶貧投融資創新模式和產業組織創新模式,在咸陽市“北五縣”(長武縣、永壽縣、淳化縣、旬邑縣、彬縣)建設100萬頭豬、1億只肉雞、300萬只蛋雞、30萬畝有機種植以及15萬條鱷魚養殖和70萬噸有機肥的配套項目。
據了解,項目采用“整體規劃、統一部署、分期實施”的方式投資建設,一期項目將于2018年建成投產。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成為陜西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新型畜禽肉食品和有機果蔬生產供應基地,帶動數以萬計的貧困農戶徹底脫貧,為項目區域經濟的優化、轉型和升級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