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雙,陳家存,李 望,陳 躍,李海龍,溫儒民
(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泌尿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2)
完全腹腔鏡下腎、輸尿管及膀胱袖狀切除術治療上尿路腫瘤的臨床分析
肖永雙,陳家存,李 望,陳 躍,李海龍,溫儒民
(徐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泌尿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2)
目的 分析完全腹腔鏡下腎、輸尿管及膀胱袖狀切除術治療上尿路腫瘤的臨床效果。方法 入組上尿路腫瘤患者20例,均采用完全腹腔鏡下腎、輸尿管及膀胱袖狀切除術治療。結果 20例患者手術全部順利完成,均未出現淋巴結腫大,術中均未見感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手術時間(3.0±0.5)h;患者失血量(85.6±20.5)mL,均未進行輸血;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為(1.0±1.2)d;引流管拔除時間(3.5±0.6)d;腸胃恢復時間(1.5±0.9)d;患者住院時間(4.5±1.2)d。患者經過術后病理診斷后確診全部為上尿路腫瘤,其中腎盂癌患者16例,右輸尿管癌患者4例,對這20例患者隨訪6個月,腫瘤均未見轉移。結論 完全腹腔鏡下腎、輸尿管及膀胱袖狀切除術治療上尿路腫瘤的治療效果良好,手術切口小,值得臨床推廣。
上尿路腫瘤;腹腔鏡手術;臨床效果
上尿路腫瘤是一種少見的泌尿系統腫瘤,占全部尿路上皮腫瘤的5%,其病因與膀胱癌較為相似,常表現為上尿路移行上皮癌[1]。如果不及時治療,上尿路移行上皮癌可自下而上浸潤腎實質及周圍結構,然后沿淋巴或血行播散至肝、肺等重要器官。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因其創傷輕、痛苦少、恢復快、外形美觀而越來越受到患者的歡迎,而且腹腔鏡手術作為治療上尿路腫瘤的常用方法,其療效與開放性手術相近[2-3]。本研究分析了采用完全腹腔鏡下腎、輸尿管及膀胱袖狀切除術治療的上尿路腫瘤20例患者,現報道如下。

1.2 方法 20例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患者保持側身45°斜臥,手術前留置導尿管。切口留于患者側臍處,切斷患者臍尿管,使用血管鉗擴張切口,將腹內氣壓設定為1.596 kPa,放入觀察鏡,調為30°,觀察患者腹腔內側,確定患者內臟無粘連無損傷,進行下一步。接下來放入第2個和第3個套管,位置分別是患者鎖骨與臍線交點處和鎖骨中線下側,根據患者病灶位置確定余下套管位置,作為通道,用超聲刀打開腹部,向下于患者腎下找出輸尿管,沿輸尿管方向到達患者腎門,放入管套,顯露出患者的腎動脈。采用Hem-o-lok近心端封閉血管,然后沿遠離方向到達腹中線臍下,在4~5 cm處放置管套,用超聲刀切開患者前方腹膜,封閉血管,到達患者膀胱處。將患者保持足高位,漏出患者手術部位,切開患者膀胱壁直到膀胱黏膜。縫合膀胱黏膜,采用3-0可吸收倒刺縫線法,防止手術后患者發生漏尿,然后超聲刀切除患者的膀胱壁段的輸尿管,縫合余下膀胱切口,保存手術標本,將盆腔引流管接入第2個套管切口處,切開臍與臍下腹白線,拿出標本,縫合所有傷口。

20例患者手術全部順利完成,均未出現淋巴結腫大,術中均未見感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患者手術時間2.5~4.2(3.0±0.5)h;患者失血量60~120(85.6±20.5)mL,均未進行輸血;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為1.0~3.5(1.0±1.2)d;引流管拔除時間3~5(3.5±0.6)d;患者術后8 h即可飲水,1 d后可食用流食,腸胃恢復時間1~4(1.5±0.9)d;患者住院時間4~7(4.5±1.2)d。患者經過術后病理診斷后確診全部為上尿路腫瘤,其中腎盂癌患者16例,右輸尿管癌患者4例,對這20例患者隨訪6個月,腫瘤均未見轉移。
上尿路上皮腫瘤較為少見,根據國外資料顯示腎盂腫瘤約占全部腎腫瘤的10%,在我國腎盂腫瘤約占全部腎腫瘤的25%,其病因與膀胱癌相似,是由職業性致癌劑引發的。上尿路移行上皮癌可以擴散,自下而上通過血液或組織液傳播,最后進入人體重要臟器。上尿路上皮腫瘤易復發,因此其治療準則是腎、輸尿管及膀胱袖狀切除術治療。但是,患者經過這個手術后,一般會留有腰部切口和下腹部切口,切口較大、愈合困難且不美觀。
1991年國外進行了首例腹腔鏡腎輸尿管全長切除術,治療效果被人們認可[2]。腹腔鏡符合微創手術的理念,于是腹腔鏡腎輸尿管全長切除術開始取代開放手術。但是,這種傳統的腹腔鏡手術在切除一些遠端輸尿管時還需采用開放手術才能完成,再加上遠端輸尿管的位置異常,也加大了手術的難度,延長了手術時間[4]。
本研究采用的是完全腹腔鏡下腎、輸尿管及膀胱袖狀切除術治療上尿路腫瘤,可以在一個體位上完成手術,手術的空間較大,操作容易,也減少了手術時間。本研究手術采用倒刺縫合患者的膀胱,降低患者手術以后發生漏尿,切口位置選取在患者的下腹部,不會損傷肌肉,使得減緩患者手術疼痛感,利于患者康復,手術的切口位置更是采用微創手術理念,設計合理,易于操作,并且使得切口較小,美觀。
綜上所述,完全腹腔鏡下腎、輸尿管及膀胱袖狀切除術治療上尿路腫瘤的治療效果良好,手術切口小、值得臨床推廣。
[1] 王瑋,尹航,李曉北,等.腎移植術后并發雙側自體腎盂和輸尿管移行細胞癌16例 [J]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2011,32(8):474-476.
[2] 李猛,趙積曄,田兵,等. 后腹腔鏡聯合經尿道電切鏡治療上尿路腫瘤的療效分析 [J]. 當代醫學,2013,19(14):94-95.
[3] 胡莉琴,李梅,楊晶珍. 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與陰式子宮切除在非脫垂子宮切除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1,11(4):342-34,346.
[4] Ziaee SA,Azizi V,Nouralizadeh A,et al.Lapar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with concomitant open bladder cuff excision: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 Urol J,2012,9(4):652-656.
肖永雙(1982-),男,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泌尿系統腫瘤免疫治療及微創治療研究。E-mail:56379994@qq.com
溫儒民(1964-),男,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泌尿系統腫瘤免疫治療及微創治療研究。E-mail:17976302@qq.com
10.3969/j.issn.1673-5412.2016.06.018
R737.1;R730.56
B
1673-5412(2016)06-0513-02
2016-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