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柳光強 阮 靜
踏實做事 真誠為人
———訪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王宗軍教授
●本刊記者 柳光強 阮 靜


王宗軍,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學者(領軍崗)。1964年生于山東省青島市,1985年獲北京科技大學學士學位,1993年獲華中科技大學系統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美國國務院富布賴特(Fulbright)2004-2005基金獲得者、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2004-2005富布賴特高級研究學者,2001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高級訪問教授。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戰略研究培育基地主任,湖北省企業技術創新軟科學研究基地主任。湖北省跨世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武漢市跨世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兼任ICSB(全球中小企業創業聯合會)-中國創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同行評議專家,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評審專家,湖北省高級專家協會經濟與企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湖北省人大常委會立法顧問等。本期大家走近王宗軍教授,了解其“踏實做事,真誠為人”信條背后的學術人生。



在2014中國管理學者交流營第二屆學術年會上致辭
人生的選擇是不可逆的,在王宗軍看來,如果沒有高考,人生會有怎樣的際遇難以假設;但高考本身的重大轉折性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對“六零后”這代人來講,全新的現代化高等教育為其人生打開了一扇扇窗。
少年時學習成績優異,王宗軍常常在小學和中學的各項考試中排名全校第一,這既得益于自身對求知的濃厚興趣,也受教于良好的家學影響。2001年,一位記者曾以國內百名博導的成長歷程作了系列專訪,已晉升為教授且是當年華科管理學院最年輕博士生導師的王宗軍也是被采訪對象之一,在談及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時,與其他被訪者大都給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一“標準”答案不同,王宗軍認為對他而言最富價值的是《山東民兵革命斗爭故事》一書。這一回答頗為有趣且讓人印象深刻,直至今天仍是王宗軍所認可的答案。正是這本書中山東民兵用智慧和勇氣與敵人抗爭的精彩故事深深吸引了年幼的王宗軍,讓他直呼過癮的同時也激發了讀書學習的興趣,更是無形中培養了他的正義感和民族自豪感;買書讀書也自此成為王宗軍受益終生的愛好。而父親的重教引導、整個家庭向學的濃厚氛圍都讓王宗軍打下良好的學業基礎,順利進入大學讀書。
當1981年從老家青島坐上開往北京的列車,大學這一全新的求學平臺展現在面前,王宗軍的人生也就此轉變。而今的王宗軍清楚地記得當時讀大學既免收學費,還向學生發放19元、21元、23元三檔助學金;彼時的校園里同學之間城鄉差異很小、人與人之間信任度極高,大家都是以飽滿的熱情讀書求學。而總結起來早年的求學經歷給予自己最重要的收獲就是自信。憑借在學習上注重方法、講求效率、善于綜合總結的優勢,大學期間的王宗軍始終保持著優異的成績,培養起做人做事做學問的自信心和綜合能力,這種建立在個人努力基礎之上的自信是王宗軍認為能夠獲得長足發展的動力之源,而山東人骨子里的那份直爽誠懇則是決定走多遠的關鍵。
帶著這份自信,山東學子王宗軍的求學之路越走越寬,從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應用專業到華中理工大學系統工程專業(今華中科技大學),從學士學位到攻讀下博士學位,讀書求學的“北戰南征”讓王宗軍不斷積累人生厚度的同時也拓展著他個人的選擇空間。博士畢業時的1993年,深圳一家房地產公司曾以高薪意欲聘請他任總經理助理一職,在當時物價水平和收入水平下對方承諾的待遇的確是一個極富吸引力的選擇,且在當年的“下海潮”中,棄文從商者不勝枚舉,然而彼時的王宗軍更希望在校園里開拓自己的天地,站穩講臺、踏實治學是他的堅守所在。

與AMBA主席Sir Paul Judge教授、認證專家Andrew R Lock教授、王重鳴教授合影

深諳世界先進管理理念、熟悉中國企業發展經驗是對管理領域的研究者和實踐者的要求。多年來,王宗軍在國內外管理專業領域深耕細作,學術成果豐碩,教書育人有方,始終行進在管理理論與實踐的高地上。然高地行走必有堅實的根基。本科時計算機科學與應用專業的學習,碩博期間系統工程專業的強化,都為此后的王宗軍在管理專業領域深耕細作奠定基礎。
“計算機和英語是做好管理研究實踐的‘兩個翅膀’,缺一不可”,采訪中的王宗軍形象地說道,“掌握計算機則擁有了建模分析的強大工具,而熟練的英文功底則有助于第一時間學習國外先進學科學術知識,這是做好管理的兩大基礎?!倍到y工程則被王宗軍定義為“硬管理”,即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管理,這既是管理學科的發展趨勢,也是一直以來王宗軍的研究方向。具體而言,王宗軍在評價理論與方法、企業技術進步與投資決策、科技創新與產業分析、公司治理與企業戰略管理、金融風險管理等領域開展相關研究。
技術經濟評價理論方法與應用是近年來王宗軍的主要研究領域之一,圍繞技術經濟系統和評價的復雜性,王宗軍在技術經濟系統分析、柔性評價指標體系建立、集成評價模型建立、適應環境變化的評價系統開發、技術經濟評價的實證研究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前沿性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外重要核心雜志及重要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企業投資決策績效柔性綜合評價》等多部著作;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國家科技部重大專項、湖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等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以及企業委托課題40余項,曾獲《Ⅰ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and Management》最佳論文獎、中國技術經濟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等。
與此同時,在復雜管理系統仿真領域,王宗軍依托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和“985”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建立了中國低碳發展仿真研究團隊,初步形成了一套低碳發展多維度評價理論與方法,研制了國內第一個低碳發展動態多維度可視化仿真演示系統,為低碳發展決策與政策制定提供可視化動態新模式。
現有的商務日語實訓教材往往理論性較強,更多偏重于語言技能的培養,寫作閱讀能力的提高等,雖然教材主題是“實訓”,但是“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教材內容多,書面練習多,缺乏相應的實用技巧。不僅如此,現如今我國許多日語專業學生的日語水平依然停留在“應試日語”、“啞巴日語”、“填鴨式教學”的階段,超過九成學生都在被動地學習日語。。自我過于放松,缺乏對日語深入學習的興趣等都直接導致了實訓教學的難度增加。如果未來我國商務日語實訓教材依然沿用以往的教材模板,缺乏創新性,勢必會延續以往教材存在的問題,這樣實訓課程的設置也沒有了原本的意義。
理論的價值在于應用,王宗軍的很多課題研究成果直接對接現實,轉化為實踐的有力支撐和強大工具。例如他所主持完成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項目“中國保稅區發展水平的集成化通用型綜合評價系統”為保稅區發展水平的比較與把握提供了支持;主持完成的湖北省科技廳重大項目“湖北省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綜合測評系統”獲得了湖北省科技廳優秀科研成果;其所構建的“電力施工企業發展戰略仿真平臺”則為湖北宏源電力公司相關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戰略指導依據,對宏源電力印尼和美國鹽湖城項目進行了系統仿真,為其海外項目的發展實施提供了專業支持……注重理論創新與實踐應用,王宗軍走出一條學術價值與現實觀照并行的科研之路。

到企業調研
調研是當代科研工作者必不可少的治學環節,用腳步丈量出來的學問對現實更有解釋力和推動力,尤其對于管理這門應用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來講,調研更凸顯其重要性,可謂是出真知的關鍵。而縱觀王宗軍的調研記錄,走訪的國內外企業和金融機構已有600余家,用時髦的話來講這是一位十足的調研“達人”。
“調研需要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既要掌握最新的管理理論、工具方法,又要了解企業需求、存在問題、發展困難等,不同的企業面臨的問題不同,同一家企業不同階段的發展狀況也各異,這就需要調研去獲取第一手資料”,談及企業調研,王宗軍如是說。
多年來,這位調研“達人”與企業界、金融界和政府保持著密切聯系,每年都受邀就評價與決策、科技創新、企業管理與發展、金融風險等領域提供咨詢,不僅為30余家企業制定發展戰略,為政府與企業開發計算機決策支持系統與評價系統10余個,也從調研中不斷總結思考、著眼于企業創新的方法與應用研究——主持完成科技部重大專項“創新方法在創新型企業中的應用與實踐”、教育部重點項目“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與實證研究”,推進創新方法與支持體系研究,完成十幾萬字的調研報告;對創新型企業及人員開展創新方法普及性教育;組建湖北省技術創新方法(TRⅠZ)研究中心、湖北省企業技術創新軟科學研究基地;帶領項目組協助湖北省創新型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2項,幫助企業及高等院校申請或申報專利18項。
通過調研,王宗軍為企業發展及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實施與創新做出了應有貢獻,更是以調研和相關成果呼應了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潮。

受邀出席第九屆(2014)中國管理學年會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提出,后被廣泛引用。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在王宗軍看來,從教研崗位走上管理崗位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一院之長,則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自我實現的體現,更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和擔當。而這份擔當的起點是服務好師生,目標則是將學院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商學院。

參加2016全球AMBA會議并從AMBA主席Sir Paul Judge手中接過AMBA再認證證書

在“2012武漢金融改革創新助力文化和科技產業振興論壇”上作主題演講

參加學院2014級EMBA春季班開班典禮

熱愛教學的王宗軍曾獲得華中科技大學 “優秀教學質量一等獎”(管理學院首次)、“三育人獎”、“華中科技大學最喜愛導師”、“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獎”、“優秀十佳教師”等榮譽,他常常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身體力行向年輕教師傳授教學“秘籍”?!敖虒W與科研是有聯動效應的,要注重提煉總結教學本身的規律”,談及教學問題王宗軍滔滔不絕。在他看來,投入精力、全面掌握知識點是一個老師的基本素質,能夠實時解讀國內外經濟管理金融要聞、能夠適時進行教學創新也是年輕老師應必備的能力。
這位堅持精英式教育的院長也孜孜不倦地寄語新生——“大學是實現多元化發展的重要階段,重點要強化對綜合素質的培養訓練。”王宗軍認為,綜合素質包括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習能力是對新事物新知識的盡快適應和理解,并學會多提問、多質疑;思考能力是通過不同知識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火花;實踐能力則是對掌握知識的合理運用。“管理人員的核心競爭力在于對宏觀與微觀事物有更強的分析能力與把握能力,而通過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新生定能在未來多方創新,在企業轉型的環境中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p>
而今的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生機勃勃,在國內30所大學的管理學院科研實力排名中位列第四,通過國際三大認證之一的國際工商管理協會(AMBA)認證,學科水平在國內外都具有一定影響力。學院“知識產權與知識創新研究中心”獲批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同時學院也是“湖北省企業技術創新軟科學研究基地”、“湖北省企業家培訓基地”,內涵研究機構30余個。學院以“精英意識、全球視野、實踐能力、人文素養”四個教育平臺提升學生競爭力,已培養各類學生兩萬余人,在國內外管理領域發揮著重要價值。這些成績的得來當然與包括王宗軍在內的一代代管院師生的努力作為密不可分。
多年來,華中大的師生始終以精神充實、意識獨立、視野開闊、能力全面、可堪大任的姿態屹立于社會,而助其行穩致遠的則是“明德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精神。作為華中大曾經的學子,今日的教育者、管理者,王宗軍也始終如一地承載著這份精神與胸懷、責任和擔當,帶領全院師生朝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學院發展目標努力耕耘、步步邁進。
(本欄目責任編輯: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