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位政要名流17日齊聚瑞士小鎮達沃斯,出席第47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今天傍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第一次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始于1971年的這一論壇近年來已成為討論全球經濟發展議題的最大舞臺之一,自由貿易與多邊協商合作是其最核心的理念,但現在面臨空前壓力。以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和英國“脫歐”為標志,2016年世界政治遭遇巨變,民粹主義與保護主義的幽靈正纏繞歐美。如果全球化進程“脫軌”,剛長出復蘇嫩芽的世界經濟必將迎來狂風暴雨,中國經濟發展也將嚴重受傷。毫無疑問,戰戰兢兢的世界經濟需要注入一股強大的正能量和信心,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習近平17日的主旨演講備受矚目。
達沃斯頂上的陰影
17日,來自近百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名CEO,50多位國家領導人,還有全球各地的公共知識分子、媒體精英以及職業社會活動人士,將參加這次阿爾卑斯山的聚會。今年達沃斯論壇的主題是“領導力:應勢而為,勇于擔當”。《今日美國報》認為,這是對2016年世界舞臺上發生的巨變的某種回應,包括“英國脫歐,極右勢力崛起,從法國、波蘭到菲律賓孤立主義的民粹分子崛起,土耳其滑向專制,復蘇以及制造麻煩的俄羅斯”。
接下來的4天里,400多場演講、討論與座談將在達沃斯上演,主題從“如何用音樂與極端主義作戰”到“全球水危機”再到“中國崛起”不一而足,但會議目標只有一個:改善世界的狀態。政治風險評估公司歐亞集團將2017年稱為“二戰以來政治風險最不穩定的一年”,最引人擔憂的就是“G0世界”——一個缺少全球領導人的世界。該集團在日前的一份報告中稱,“隨著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G0世界徹底到來”,“美國優先”的政策推倒了過去70年美國在全球舞臺上的領導權,以往“美國在安全、貿易以及促進價值觀方面的霸權為全球經濟提供了護欄”。
今年的達沃斯論壇,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出席,德國總理默克爾則因日程繁忙而錯過,美國帶隊的是副總統拜登與國務卿克里。英國《每日電訊報》感慨,2016年年初,卡梅倫還是英國首相,倫齊還在意大利掌權,法國總統還是奧朗德、美國的拍板人是奧巴馬,但如今,這些西方大國的領導人或是已打包離開自己的辦公室,或是在前往打包離開辦公室的路上,即使仍在掌權的默克爾在今年的聯邦議會選舉中也將面臨嚴峻挑戰。
“世界經濟較以往幾年出現改善,股市在繁榮、油價在上漲,對中國經濟減速的憂慮在減少。但當政治領導人、CEO、重要的銀行家齊聚瑞士達沃斯時,情緒難言高漲。”路透社16日報道說,在對經濟前景樂觀的表象下,潛藏著對有毒的政治氣候以及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帶來的不確定性的焦慮,達沃斯論壇的最后一天,也是4000英里之外特朗普正式上臺的日子。
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稱,特朗普的當選是給達沃斯精英倡導的自由貿易、多邊主義以及全球化的一記耳光。特朗普是蔓延發達國家的民粹主義的形象代言人,威脅到戰后的自由民主秩序,荷蘭、法國、德國,或許還有意大利,今年將舉行大選,達沃斯與會者的緊張不安明顯可見。國際危機集團CEO蓋伊諾說,“不管你如何看待特朗普及其立場,他的當選都導致了一種深深的不確定感,將給達沃斯籠罩上一片陰影。”卡內基和平基金會學者納伊姆更為直接:“已經達成共識,要出大事了,在很多方面將是前所未有的。但我們卻不明白原因,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從此次峰會的一些論壇標題就可以感受到這種不安:壓抑與憤怒,如何修復中產階級危機;恐懼政治或被遺忘的造反者?后歐盟時代;引爆點的容忍。
幾乎所有國際媒體報道此次達沃斯論壇時都提到特朗普帶來的不確定性。英國在線報紙iNews稱,全球主義與多邊對話是達沃斯的意識形態,特朗普與之完全相反,如果你相信特朗普,他還會告訴你氣候變暖是一個編造的反美陰謀。越南新聞網16日引述紐約大學學者魯比尼的話警告,歷史表明,保護主義、孤立主義以及“美國優先”的政策都將帶來經濟和軍事災難。
“聆聽來自中國最權威的聲音”
按照計劃中的議程,達沃斯當地時間17日上午11時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年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德國之聲”報道說,今年的達沃斯論壇,多位歐美國家領導人缺席,但會議還是足以將人們的目光吸引到瑞士冬季療養勝地達沃斯,因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達沃斯論壇并發表演講。報道稱,這是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的“王牌”。
“達沃斯就像新世界的序幕。”俄羅斯dsnews網站載文試圖發掘本次達沃斯論壇的不尋常之處。文章認為,引人關注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此次達沃斯論壇,這是該論壇史上首次,表明中國對論壇的重視,也表明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CNN15日稱,習近平將成為第一位出席達沃斯論壇的中國國家主席。其中象征意義頗多。在西方強國,特別是美國從全球舞臺退縮的背景下,中國以全球領導者的姿態出現。達沃斯標志著一個自信和強大的中國到來。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普拉薩德認為,習近平的到來,標志著中國將發出這樣的信號:他們已經準備好在全球治理方面進行建設性接觸,同時承擔與其經濟體量相稱的領導角色。
環球時報201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