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15日接受歐洲媒體采訪時說:“北約有問題,它過時了,因為它最初是在許多年前設計的。”他還抨擊歐盟成了“德國的工具”,同時歡呼英國脫歐,預言會有更多國家效仿英國脫歐。
特朗普的“批歐言論”激起軒然大波。“德國之聲”認為特朗普在“狂扇德國政府耳光”,德國總理、法國外長等紛紛做出回應,呼吁歐洲團結,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
如果特朗普上臺后真的同時削弱北約和改善美俄關系,應是順應現實之舉,因為北約的確過時了,但這意味著美國的整體歐洲政策變了,歐洲的戰略格局很可能會跟著深刻變化。迄今為止,歐洲大體上維持了冷戰勝利后北約對俄“乘勝追擊”的態勢,特朗普似乎準備寬恕莫斯科,拆散歐盟,把北約從安全工具變成美國的“斂財辦公室”。
很多人過去相信,美國的體制能夠約束住特朗普,但看來他要執意在美國總統這個位置上展現自己的個性。他說不定真會給這個世紀留下“特朗普烙印”。
特朗普對歐洲的興趣和倚重都遠低于他的歷屆前任,他有抓住俄羅斯和英國,同時輕視歐洲大陸國家作用的傾向。一旦他真有那樣的政策表現,歐洲大陸就將面臨新的縱橫捭闔。
“美國利益優先”在特朗普這里被賦予了立竿見影的標準,他對經營一個常年的體系,對維系均勢這樣的地緣政治游戲,似乎都沒有耐心。他就是看誰對美國更“有用”,誰能給美國帶來直接好處,他可能對美國當不當世界“領導者”真的不在意,他最看重美國能從世界上撈取哪些在他總統任期內就能兌現的好處,這的確是非常大的思維轉變。
世界秩序的主要“領導者”有“撂挑子”的跡象,而且要順勢給自己搶出最大好處,世界的動蕩想必比出一場地區戰爭,爆發一個危機,都將劇烈得多。對于中國來說,挑戰大概不僅僅是特朗普政府有可能向一個中國原則動手,我們還將面臨世界秩序動搖產生的沖擊。一個中國是世界現有秩序的一部分,特朗普看來不光是與一個中國過不去,他更想看到“全面的變化”。
亂世之中,加強自己的力量最為重要。特朗普表現出超出美國實力支持的戰略傲慢,他似乎有這樣的信心:無論他向誰提什么要求,都可以做到不戰而屈人。因此說不定他會選中誰逞一逞強,給自己的執政立威。中國與美發生一次有較高烈度對立的可能性很大,中國必須抓緊時間強化應對特朗普政府尖銳挑釁的準備,“打贏”那場對立將為中美今后的正常相處提供基礎。
亂世之中,多交朋友同樣很重要。需要認真審視我們同各個國家的關系,重新評估過去一些矛盾的不可調和程度。我們或許需要有能力做出改善一些重要關系的大手筆,給中國與美博弈積累新的砝碼。
總之,如果特朗普做出戰略性質的斷然挑戰,中國也需從戰略上轉變思路,確保能夠調動自己的各種潛能,擁有充足的力量和彈性。我們不能守在傳統戰略思維中,試圖“以不變應萬變”,而應爭取做到讓自己的戰略魄力不輸給任何一方。
特朗普一旦改弦更張,國際政治中已為各方熟悉并適應的邏輯將面臨改寫,盡管第一波受沖擊以及壓力最大的國家里未必就包括中國。當然了,情況不一定就有這么大的擺幅。但是做好最壞準備,只會讓中國擁有更多主動性。以往每次亂世中國都是隨波逐流的,這一次,我們應當為重鑄世界的行為準則給出中國人的塑造力。▲
環球時報201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