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成+梅琳+杜文倩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形勢下,參加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成為更多學生的選擇,海外留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其中有相當比例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他們在海外的教育、培養、發展工作出現斷層。出國留學人數的增加與海外黨建工作滯后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不斷探索海外黨建工作的新模式,建立海外留學黨支部,搭建“網絡黨建”平臺,對學生黨建工作的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中外合作辦學;留學生;黨建;海外黨支部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6) 12-0078-02
在全球化不斷發展的新形勢下,隨著教育資源在國際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高校海外留學項目規模、人數都在不斷擴大,合作辦學已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方式。合作辦學項目中有相當比例的黨員,他們在海外的教育、培養、發展及管理等工作中被忽視。他們在思想上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出國后,由于缺乏相應組織管理,海外黨建工作成為真空地段,直接影響到這些優秀學生的培養質量。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改進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服務”,黨章第八條也規定“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做好高校海外留學黨支部建設,不僅是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因此,分析高等教育國際化形勢下留學項目中黨建工作的形式和特點,總結面臨的新問題,積極尋求黨建工作的新模式、新舉措,對將黨建工作推向新高度具有深遠意義。
一 高校海外留學黨建工作現狀及問題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越來越快,高等學校人員的國際交流更加頻繁,內容和形式也日趨豐富和多樣化。在我國,經過近20年的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規模也逐漸擴大,層次逐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大學把國際化作為辦學理念和強校戰略,同時,更多的學生選擇到海外高校求學。教育部公布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3月24日,全國范圍內經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就已達1015個。這其中只包括設立和舉辦的實施本科以上高等學歷教育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然而,與這一趨勢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海外留學黨建工作的滯后發展。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海外學生黨員培養與發展的斷層
由于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許多黨員學生出國后的繼續培養工作處于空白狀態。出國后,學生由于海外留學黨組織建設的滯后,缺少學習黨最新綱領及思想動態的途徑,黨組織也無法及時了解海外學生黨員的思想動態。另一方面,由于缺少黨校學習,海外入黨積極分子無法培養。這就造成不能及時將優秀學生、積極分子納入黨組織范圍內的現象,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部分人的入黨積極性,阻礙了學生黨建工作的順利推進。
2 管理工作的忽略與制度建設的缺乏
目前各個高校主要將國內的黨建工作作為工作重點,未將國外留學黨組織的建設工作考慮在內,沒有形成有效的海外留學黨建工作的管理制度。許多海外學生在面臨新環境,遇到新問題,特別是面臨不同的文化、政治制度沖擊時,由于缺乏黨組織的指導與幫助,容易在思想上產生困惑。海外留學生有更為強烈的接近、靠攏組織的需求,但是,管理的不重視和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響了海外學生向黨組織靠攏的積極性。
3 傳統黨建活動的局限性
由于受海外新環境的影響,傳統的黨建活動已經不適于海外學生黨員的組織生活。在國內,黨內學習、面對面談話、黨建知識講座、傳統愛國主義專題教育活動等黨建活動很難在國外新環境中順利展開。不同的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的海外學習環境為黨建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新挑戰,需要黨組織依據新的實際情況創新工作方式。
二 高校海外留學項目中黨建工作與傳統工作的區別
1 教育方法的不同
傳統上,在國內的黨校學習主要采用自上而下、以老帶新的方法。通過學校黨組織自上而下的宣傳,組織學生參加學習、面對面的談話、參加黨校學習等方法,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教育。但是由于時間空間的限制,這種傳統的方法很難在國外開展,因此,要想適應國際化辦學的發展,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者必須轉變思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尋求新的途徑和方法。
2 工作環境的不同
傳統的高校黨建工作主要針對國內高校學生的教育培養,而參與中外合作辦學的黨員卻涉及國內和國外兩個階段的教育和培養問題。由于不同國家之間文化及法律政策的極大不同,國際化合作辦學中的黨建工作需要考慮到國外特殊的復雜國際環境,這也促使高校基層黨務工作者們要適應不斷加快的國際化進程,將國外部分的黨組織建設也作為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
3 工作對象的不同
在國內,高校的傳統黨建工作主要對象是來自全國各地求學的學子,他們從小接受傳統的教育,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各不相同。參加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學生,大多數家庭生活富裕、思想相對開放、知識多元化,這些特殊性使海外黨建工作在培養對象的理想信念教育上有著差異之處,對這部分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有新的復雜性。
三 高校海外留學黨建工作新舉措
1 國內外教育雙管齊下
目前,大多數國際化合作辦學都采用“3+1”、“2+2”等“X+Y”的模式,也就是說學生要先在國內進行1-3年的教育,再到國外學習。在國內黨建工作經驗豐富、資源充分,而海外黨建工作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更要抓好學生在國內的教育培養,為海外黨建打下夯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探索建立海外留學黨支部,加強學生在海外的后續教育培養,保證學生黨員教育的連續性。海外學生經過國內扎實的教育,以及海外黨建的繼續培養管理,會使學生黨員更有歸屬感,增強凝聚力,保證黨員的培養、發展及管理工作的完整性。同時,海外留學生廣闊的國際化視野、巨大的發展潛力,也為國內的黨建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增強新的活力。
2 打造實時性信息管理平臺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對高校的黨建工作提出了挑戰,同時也提供了機遇。“網絡黨建”以現代互聯網技術為依托,打破了時空界限,通過開放式的黨員管理新機制,有效整合了黨組織資源,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當前,刷微博、看朋友圈成為高校學生課余時間的主要娛樂休閑,而以人人網為代表的社交網站則成為大學生們交流溝通最活躍的平臺。高校黨建工作者們應該積極有效地利用這些網絡信息時代出現的新工具,建立“網絡黨建”平臺,對學生進行積極地教育和引導。
目前,大多數高校也建立了“數字化校園”,為學生提供超越時間和空間的信息化服務,這也使得留學的學生在海外也能共享國內資源,接受國內的教育與管理。這種基于信息技術的新模式,為高等教育跨越國界帶來新機遇,也為學生黨建工作的海外發展提供新的便利。
3 發揮留學學生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目前,大多數留學黨員具有自主性、分散性的特點,留學黨員無組織活動。在國際化合作辦學國內學習期間,應強化對即將留學黨員的教育,激發其主動性,并為其海外學習、生活、工作提供指導支持。留學黨員到了海外應作為紐帶,主動與當地黨組織、使領館及國內院校黨組織取得并保持聯系。由于同一所學校的海外留學學生可能來自于國內不同院校,這時,黨員同學應該發揮帶頭作用,將所有中國學生視為一家人,而不以院校為區分,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協作,學習不同院校、不同黨支部的活動建設,相互借鑒,共同進步,增強凝聚力。
4 不斷探索黨建活動的新方式
傳統的黨建活動已經不能滿足海外留學生的需求,應不斷適應新環境、新的意識形態,創新黨建活動。傳統的面對面談話、黨建知識講座等黨建活動由于時間、空間的局限無法開展或者無法取得預期效果。通過“紅色SNS”教育、網絡時事學習、國外“一幫一”互助小組、“半月談”時政點評、“秉承先烈志、寄我愛國情”讀書觀影活動等形式,貼近學生在海外的學習生活,充分調動留學生關心國內時事、互相幫助、主動向黨組織靠攏的積極性,不斷培養留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實現為國攬才的重任。
海外留學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是德才兼備的未來人才。針對這日趨壯大的特殊群體和人才培養新模式,應加強對海外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管理,創新工作理念,探索新的工作模式,建立海外留學黨支部,設計并搭建“網絡黨建”平臺,實踐黨組織在海外留學項目中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及管理工作,保持學生黨建工作的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碧宏.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學生黨建工作的新思路[J].湘潮,2010(12).
[2]覃美瓊.中外合作辦學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高等教育研究,2006(5).
[3]華長慧,徐亞芬.構建中外合作大學黨建工作新模式的探討[J].中國高等教育,2006(6).
[4]姜良杰,湯明潤.中外合作辦學學生黨建工作初探[J].高校輔導員,2012(3).
[5]郭強,孫秀成.新時期高校海外留學生黨建工作探析——以南京部分高校為例[J].社科縱橫,2011(10).
[6]杜新年.關于加強中外合作辦學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J].法制與經濟,2003(11).
[7] 郭強,孫秀成.信息化視閾下海外學生黨建工作的現狀與創新模式探究——以南京郵電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為例[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
[8]王世誼.黨組織工作信息化就是開展“網絡黨建”嗎[N].解放日報,2009-11-02(4).
[9]肖旭.如何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國際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