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瑞萍
摘 要:要實現農作物秸稈禁燒目標,只是簡單地下命令不行,要“堵”更要“疏”。本文對秸稈的焚燒的危害和原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解決秸稈焚燒的對策。
關鍵詞:秸稈焚燒;危害;對策
中圖分類號:X513文獻標識碼:Adoi:10.14031/j.cnki.njwx.2016.12.060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農作物秸稈生產大國,據統計,我國每年農作物秸稈產量達7億多噸,折合標準煤3.5億多噸。秸稈可以作為飼料、肥料、燃料及工業原材料,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和生物發電、建筑材料等多個領域,是用途廣泛和十分寶貴的綠色資源。但是,由于技術、財力及農業生產者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及作業習慣限制,秸稈的綜合利用僅在33%左右,超過半數以上的秸稈都被人為就地點燃焚燒或直接丟棄在田間地頭,不僅造成了大量寶貴資源的浪費,而且秸稈經不完全燃燒還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危害人身健康,甚至危及交通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每到夏收、秋收季節,秸稈焚燒問題就成了各級領導和各地政府最為頭痛的大事。
1 焚燒秸稈的危害
(1)造成大量寶貴資源的浪費,世界農業發達國家,農作物秸稈的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和原料化等綜合利用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而我國將近一半的農作物秸稈被白白浪費,實在令人痛惜。
(2)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農田質量下降。農作物秸稈在田里直接焚燒所釋放出的大量熱能,會造成土壤溫度迅速升高,導致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土壤水分散失、土壤有益微生物大量失活,進一步加劇了土壤肥力下降、農田生態環境惡化,直接影響農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3)污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秸稈焚燒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碳氫化合物及煙塵等有害氣體,造成呼吸系統和過敏等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據有關部門測算,每焚燒1 t秸稈,就會產生1.07 t二氧化碳排放。
(4)焚燒秸稈排放出的大量煙霧粉塵,導致空氣質量和能見度下降,極易引起高速公路被迫封閉、鐵路停運、飛機無法起降導致航班延誤或取消等,嚴重妨害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
(5)焚燒秸稈還會引發火災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后果。據有關部門估算,我國每年因秸稈焚燒而引發的山林火災及交通事故等損失金額就在2000億元左右。
2 秸稈焚燒屢禁不止的原因
焚燒秸稈漫天煙霧,嗆得人直流眼淚,大氣質量一天天地惡化,各地的“禁燒令”一個比一個嚴,農民并不是不知道,但為什么還要冒險焚燒秸稈呢?
(1)秸稈焚燒是一種傳統的農業生產活動,已被延續了幾百年,農民認為焚燒秸稈,等于給土地施草木灰肥,增強土地的肥力,還可以將地表雜草種子、蟲卵、作物病原菌等焚毀燒掉。實際上,田間秸稈焚燒不但將秸稈中有效物質全部燒掉,僅留下微量的鉀元素,造成土壤板結,而且使田間、叢草中的昆蟲和土壤生物,失去了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生態平衡受到嚴重破壞。
(2)每年到了收割的季節,也有一些畜牧養殖廠、食品加工廠去收購秸稈,用于作畜牧飼料,或提煉木糖醇等,但農民需要將秸稈整理打捆,需要付秸稈整理打捆的人工費,賣出秸稈的錢不夠到建筑工地做一天工,燒掉是最省錢省力的做法。
(3)受農機作業季節性較強的限制,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機械數量有限,短期內集中實現秸稈綜合利用的機械不足,給秸稈禁燒工作造成一定的壓力。
(4)由于低茬收割作業難度加大、速度減慢、工作效率降低,機主和農民兩方面積極性不高。大型收割機械多是從南方到北方依次收割,麥茬高能提高收割效率,可以多賺錢,因此,留茬高的現象普遍存在。
(5)秸稈粉碎還田后埋得都不深,地下土是松的,長出來的農作物易倒伏,此外秸稈要半年才能腐爛,這期間很容易生蟲還要打藥,對種植下一茬農作物影響很大,秸稈還田增加了農戶的費用,再加上重新整理耕地的成本比較高,如果不燒的話,一畝地至少要增加200元錢的成本。
3 解決對策
3.1 加快秸稈的產業化開發研究
廢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秸稈作為農業的“副產品”,其潛在利用價值十分可觀,如能合理利用,它就是一座年復一年永遠開采不盡的“金礦”。秸稈綜合利用的方法很多,都是秸稈變廢為寶的有效途徑,但要真正實現全面推廣利用,發展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還需政府的推手和各界有識之士的財力、智力投入。鼓勵引導農民、企業和社會資金投資秸稈利用開發產業,興建以作物秸稈為原材料的大型秸稈飼料廠、發電廠、生物碳、生物質燃料等產業項目,并給予一定資金支持與政策補貼;農機生產企業和研發機構要加快秸稈綜合利用領域適用農機具產品的研發制造,加快適銷對路的秸稈還田機械、秸稈收集打捆機械、田間秸稈裝載運輸機械等配套機械
產品和技術的推廣應用步伐;政府部門也要研究出臺一些優惠扶持政策,如對于秸稈回收利用領域的適用機械、下游產品進行適當補貼,對涉及秸稈回收利用企業實施補貼或獎勵等措施,以此促進秸稈資源化開發利用產業的快速發展。
3.2 提高機械化水平
如何運用機械化手段,從肥料、飼料、基料、燃料、原料等多途徑、多形式對糧食作物秸稈進行綜合利用,變廢為寶,這也是糧食生產機械化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糧食生產機械化的這些薄弱環節也是我們今后努力的方向,需要加快制定玉米聯合收獲機、水稻育插秧機械、馬鈴薯播種收獲機械、糧食干燥機、秸稈打捆機等產業扶持政策,鼓勵骨干農機生產企業研發創新,農機購置補貼應進一步向糧食生產薄弱環節機械傾斜,大力培育農機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糧食生產主體,鼓勵和發展玉米聯合收獲、水稻機插機收、馬鈴薯機播機收和糧食干燥機械化,進一步提高糧食生產機械化水平和質量。
3.3 加強宣傳和業務培訓
加大秸稈利用技術培訓和推廣力度,通過現場示范演示,講述各類新技術的特點,為各鄉鎮因地制宜選擇技術應用模式提供參考和導向,開展相關技術培訓,帶動農民積極參與秸稈的綜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