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占宇+王立濤
摘 要: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得到越來越多的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可,深松技術和藥劑除草蟲害技術已經很成熟,免耕播種技術的難題還是秸稈全覆蓋條件下難以實施免耕播種,通過使用“秸稈歸行摟耙”,就能實現免耕播種機無障礙播種,達到秸稈全部留在地表實現秸稈覆蓋,也使保護性耕作技術更加完善。
關鍵詞:秸稈歸行;摟耙;保護性;免耕播種;生態農業
中圖分類號:S158文獻標識碼:Adoi:10.14031/j.cnki.njwx.2016.12.065
吉林省地處黃金玉米帶,主要糧食作物為玉米,玉米是吉林省支柱性產業,近些年來對玉米秸稈大多采取焚燒的處理方式,焚燒秸稈變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嚴重污染環境,造成土壤板結,微生物含量下降,腐殖質、有機質降低,大量的農作物秸稈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傳統玉米種植生產環節多,機械重復進地作業,致使成本居高不下,使用免耕播種機在玉米秸稈留茬和少量秸稈覆蓋條件下免耕播種,減少了玉米秸稈的焚燒,但是一旦秸稈覆蓋量超過三分之一,就給免耕播種帶來了問題,難以保證播種質量;玉米秸稈全覆蓋狀態下免耕播種成為一個大難題。
秸稈是資源,綜合利用方法包括:秸稈飼料化、秸稈燃料化、秸稈肥料化、秸稈原料化、秸稈基料化。大多數秸稈利用方法消化秸稈量小,秸稈利用是微利,加上人工費、運輸費用,降低了秸稈的價值,美國等農業發達國家選擇的主要方法是秸稈還田,中國秸稈還田也應該是秸稈利用的最主要方法。
免耕播種機是在玉米秸稈留茬和少量秸稈覆蓋條件下免耕播種,多余的秸稈怎樣處理變成了新課題,在不焚燒秸稈的前提下,對玉米機械收獲后的秸稈進行處理,達到免耕播種的目的。
伊通縣農機推廣站通過多年實驗摸索,借鑒現有機具,并借鑒外地經驗,2014年申請了《一種秸稈還田裝置》專利,通過兩年來的不斷改進、試驗示范,依據《一種秸稈還田裝置》專利成功研制出秸稈全覆蓋情況下的秸稈歸行摟耙,可以滿足玉米秸稈全覆蓋寬窄行模式免耕播種的要求,較好地保證免耕播種作業質量,又充分實現全部秸稈覆蓋地表,總結整理出一套玉米“秸稈歸行種植模式”。“秸稈歸行種植模式”符合國家禁燒秸稈政策,完善了保護性耕作技術,充分利用玉米秸稈資源,降低玉米生產成本,保護環境。秸稈歸行摟耙已經在伊通縣試驗示范成功,將在全縣乃至全國玉米產區推廣。
1 生產實踐需求
目前,全縣中型拖拉機10 000臺,大部分配套傳統方法耕作機具,作業環節多、費用高、逐年減少地力、不能有效抵御自然災害,配套農機具技術含量低,使用效率不高,嚴重影響了農民使用農機的積極性。一旦秸稈還田方法簡便、可行,農民購買免耕播種機的積極性就會大增,現有中型拖拉機都會配上免耕播種機和秸稈歸行摟耙,秸稈焚燒問題就會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2 配套動力的選擇,秸稈歸行摟耙的需求
配套拖拉機動力:秸稈歸行摟耙配套20~55馬力拖拉機,這個范圍的拖拉機占保有量的80%,目前全縣免耕播種機200臺,如果每臺都配上秸稈歸行摟耙,玉米秸稈可以全覆蓋可達20萬畝。結合保護性耕作補貼,新增免耕播種機的數量以及對應的玉米秸稈還田量將會大幅度提升,不用“禁燒”,農民會主動放棄焚燒秸稈,“秸稈歸行種植模式”就會快速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就會更快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接受,生態環保農業會邁出堅實的一步。
3 效益分析
秸稈歸行種植模式:秸稈歸行摟耙由拖拉機牽引作業,一次完成種苗帶秸稈清理,然后進行免耕播種作業,實現秸稈全部還田,它的顯著特點是:
(1)機械收獲后粉碎的玉米秸稈不需要清理。
(2)秸稈堆放在休閑行,實現全部還田。
(3)休閑行70~90 cm,苗帶玉米行距40 cm。
(4)秸稈覆蓋的位置被拖拉機和播種機壓實,防止秸稈被風吹走。
(5)冬季到播種前秸稈覆蓋,減少土壤風蝕和土壤水分升華和蒸發。
(6)腐爛秸稈每年增加腐殖質0.15%,每年減少化肥投入量5%。
(7)秸稈還田,可增加土壤含水率25%,為農作物生長提供充足的水源。
(8)秸稈歸行摟耙結構簡單,成本低,能快速普及,投資少、見效快。
(9)秸稈歸行摟耙作業費用低,每公頃作業費用幾十元,容易被農民接受。
4 “秸稈歸行種植模式”流程
(1)秋季玉米機械收獲后深松作業。玉米收獲機粉碎的秸稈自然覆蓋地表。
(2)春季播種前秸稈歸行摟耙將待播苗帶的玉米秸稈清理歸集到休閑行,形成一個基本沒有秸稈的待播種苗帶,然后無障礙進行免耕播種。秸稈歸行摟耙根據土壤墑情作業,土壤濕度大的時候,要提前作業,晾曬地表,待地溫適宜的時候進行免耕播種;播種前土壤濕度小,要在地溫適宜的時候進行秸稈歸行摟耙作業,隨后免耕播種。免耕播種機、拖拉機和秸稈歸行摟耙都在休閑行秸稈上行走,對秸稈鎮壓,減小秸稈受到大風的吹動而影響出苗效果,減小拖拉機和播種機對土壤的壓強。摟桿機構包括四對彈齒摟耙,一次作業兩行。根據地塊需要,多行秸稈歸行摟耙可以同時作業六行或者十行。
(3)出苗后噴灑農藥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