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星
摘 要:分析帶領學生充分認識自尊心培養的重要性、探討影響學生自尊心發展的因素,研究新形勢下培養學生自尊心的有效途徑,即:感化教育能夠激發自尊,理論指導能夠培養自尊,角色認定能夠樹立自尊,表揚批評能夠刺激自尊。
關鍵詞:中學生;自尊心;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1;G633.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2-0024-01
生活中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關心,更渴望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順心,并且能夠獲得成功。當然中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和成年人一樣有著這樣的心理需求。可是在中學生這個群體中經常出現這樣一些現象,比如紀律松散,學習不認真,學習成績落后,人際交往粗俗,經常與他人鬧無原則糾紛等,究其原因是缺乏自尊心的表現。
一、帶領學生充分認識自尊心培養的重要性
自尊心是一個人立身的必要條件,一個人只有樹立了自尊心,才會自求上進、注意自己在集體中的形象,也才能熱愛集體,為集體建設出力。針對自尊心的認識問題,教師首先要進行正面的理論宣傳學習,接著給學生具體的任務上網查找有關因為自尊心而成功的種種案例,然后借助班會時間讓學生在班級中分享他們搜索的成果。接下來讓學生寫有關這方面的心得并分享。如此一來,全班同學對擁有自尊心有了較好的認識,同時也激發了同學們自我教育的內部動力。大部分學生能利用良好自尊心的標桿來對照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一時間班級學生的各種表現都有了明顯改觀。
二、分析影響中學生自尊心發展的因素
教師可以從個案調查走訪入手,通過科任教師的交流反饋和在學生中的了解,對部分學生進行家訪,形成相關資料。研究表明,影響學生自尊心發展的因素大致可分成兩部分:
(1)家庭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不論是家庭結構的完整性,還是家庭的社會地位,經濟狀況或者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等都會極大地影響青少年自尊心的提高與發展。研究還發現單親家庭和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相比,更易產生自卑感,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另外一點是家庭教育上有的是細心觀察循循善誘,有的則是簡單粗暴,這兩種教育方式會給學生自尊心的形成造成極大的反差。
(2)學校教育的影響。對于中學生而言,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因而在學校的種種經歷會決定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價值、潛能的挖掘和未來的發展。首先是學業成績,在應試教育環境下,只要學習成績好,就會得到家長、老師、同學乃至社會的認可與鼓勵。這樣,會導致成績好的學生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而成績差的學生則會對自己持否定態度,進而形成自卑心理。其次是教師的評價和態度。研究表明:個體如得到重要人物的尊重和承認,他也就尊重自己,賦予自己價值;如果得到重要人物的否定輕視,他也就否定自己、輕視自己。在學習生活中,學生每天面對最多的人是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或多或少都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在表揚和批評學生時要講究語言的恰當表達,千萬不可因表達上的不當傷了學生的自尊心。
三、培養學生自尊心的途徑
(1)感化教育,激發自尊。學生的可塑性很強,接受新生事物快,也特別善于模仿,也就是說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應善于挖掘和發現身邊典型的人和事來觸動學生們的心靈,從而形成一種自尊自愛、自我激勵的動力,激發學生自尊向上。
(2)理論指導,培養自尊。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尊心,還需要系統的、有組織的理論知識教育。青少年正處于生理心理逐漸成熟的階段,對任何事物都有好奇心,更多的時候愿意嘗試和體驗。所以,理論的灌輸對他們形成較為穩定的性格特征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強引導,著重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有了自尊、自信,學生就可以接受未曾遇到過的挑戰。有了自尊自信,學生就能克服任何未曾遇到的困難。
(3)角色認定,樹立自尊。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注重觀察每一個學生的行為表現和心理渴求,善于運用多變手法。例如實行小組長、課代表等班級干部輪換制來達成學生求知欲和成功感。每個人都有潛力可挖掘,相信學生能夠做好相應的事,將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約束力。為此,教師要善于運用角色認定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轉化,促使他們形成較強的自尊心。
(4)表揚批評,刺激自尊。根據不同心理素質的學生,教師可采取適度的表揚和批評,能夠刺激學生自尊心的形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觀察,采取各種形式的表揚和批評手段來刺激學生自尊心的形成。應用這種手段還要注意結合個別談話,讓學生知曉,表揚和批評都是老師對他們的關愛。這樣,能防止較為優秀的學生滋長虛榮心,讓后進學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和成功之處,無形之中就會達到好學生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后進生不自卑,在一定的起點上不斷進步,從而刺激學生良好自信心的形成。
四、結束語
幫助學生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當然中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和成年人有著同樣的心理需求。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自尊心,才能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班風,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起到更好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趙小云,郭成.論中學生的自尊心及其培養策略[J].教育探索,2006(01).
[2]曲桂芳.淺談課堂教學中學生自尊心的培養[J].黑河教育,2014(01).
[3]孟慶男.論思想政治課的智慧教育[J].課程·教材·教法,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