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聰+丁葉凱+唐蔚



摘要:九型人格是關于性格研究的心理學理論和概念體系的研究,文章通過對九型人格理論的基本概述,通過實際調查分析不同主型人格的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候的傾向,進而對比得出兩者之間的聯系,得出初步的結論,對分析當代大學生就業傾向有一定指導作用,方便有關部門根據不同人格的大學生提供不同的工作崗位,真正從本質出發,了解大學生內心所想,從而提高就業率。
關鍵詞:九型人格;人格測試;大學生就業傾向
一 引言
九型人格作為一門性格心理學說,協助人們了解自我和認識他人的有效工具,又名“性格形態學”,自20世紀70-80年代以來,九型人格理論風行歐美的學術界及工商界,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管理、領導力、員工培訓、市場營銷等組織管理的方方面面,成為美國斯坦福大學等國際著名大學MBA學員推崇的熱門課程之一,蘋果、寶潔、花旗銀行、惠普、諾基亞、通用汽車等著名全球 500強企業將九型人格作為企業管理培訓教程,以此培訓員工,熔煉團隊,提高執行力[1]。
九型人格理論的諸多特點決定了它的廣泛作用,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動機導向和成長導向。文章通過對九型人格理論的基本概述,通過實際調查分析不同主型人格的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候的傾向,進而對比得出兩者之間的聯系,得出初步的結論,對分析當代大學生就業傾向有一定指導作用。
二 九型人格理論概述
九型人格是按照人的思維、情緒和行為,將人的性格分為九種:完美型(完美主義者);助人型(給予者);成就型(實干者);自我型(悲情浪漫者);理智型(觀察者);疑惑型(忠誠者);活躍型(享樂主義者);領袖型(保護者);和平型(調停者)關系圖如圖1所示。九型人格中的性格都分布在不同的心中心、腦中心、腹中心,每種性格具有相鄰性格類型的某些特點,在壓力或放松狀態下又表現為另外一種類型的特點,九型人格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主導的性格特征,這是性格的軸心,許多虛幻的性格內容都由此產生,如果知道了這種主導特征,就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超越虛幻的性格。九型人格著重研究人們行為背后的信念、動機和情感,分析人們行為內在的深層渴望和恐懼。它可以幫助人們與真正的自我建立合作關系可以幫助人們進入他人復雜的內在世界,從他人的角度來理解他人[2]。
三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與傾向
(1)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
從宏觀角度,通過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 770萬,比2015年增長52萬,比2014年增長43萬,其中加上留學歸來的30萬及往屆畢業生將有超過1000萬大學畢業生需要解決就業問題。2016年我國將有2400萬勞動力需要安排就業。這些數據讓我們憂慮,因為當前的就業形勢的確不容樂觀,就業壓力依舊很大。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社會問題,更是一個時代課題。總體來看,大學畢業生具有較高的技術資本水平,是勞動力市場上的精英群體。但隨著教育發展,高校擴招,畢業人數激增,青年初次與持續就業所需的能力門坎逐年提高,現有教育框架體系缺乏充分的就業市場需求導向,缺乏知識技術向職業能力轉化的教育戰略安排,大學生群體由精英群體向大眾化群體轉化,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并不具備能夠滿足新經濟要求的核心就業能力,在知識和技能結構上與人才市場的需求存在脫節,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3]。由此可見了解大學生就業傾向并適當開設對應的崗位對當代大學生至關重要并非常緊迫。
大學生在就業之前應該先了解自己的主型分類,借鑒其他同性格的人適合做哪些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而九型人格測試恰恰能客觀高效地幫助來訪大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問題及優勢。
(2)當前大學生就業傾向
在開始本文章的寫作之前,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了200名本科畢業生,調查內容是:九型人格分類與大學生工作傾向之間的聯系。下面的圖2圖3分別是九型人格的分類調查和大學生就業傾向的調查問卷。
我們根據調查得到的結果,統計出了如下的表格,為了能夠看出兩者之間的聯系,我們精選了幾個方面的差異得出了以下數據(如圖4所示)。
根據收到的問卷總結出了以上某些方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就業渠道方面大家都是一樣的,自給自足。在期望的初始月薪方面,懷疑論者和調停者的期望值最高,而實干和享樂主義者對初始月薪要求不高,其他主型人普遍傾向于中間值的月薪。在選擇工作類型方面,除了完美型和享樂主義者傾向于選普遍穩定的工作,其他主型的人都選擇了能挖掘自己潛力和有挑戰性的工作。而在就業單位意向方面,實干者和浪漫者對就業單位普遍沒有特別的要求,其他的同學對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比較感興趣。隨后談到對就業的地理位置的選擇方面,浪漫者的傾向于北上廣等超一線城市,其他的主型同學都將目標瞄準了沿海的發達地區。總之,大家都對找工作有自己的見解和選擇,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們也認為不同性格的人會有不同的就業傾向,這也是為什么我想做這個調查的原因之一。
四 總結
回顧九型人格理論的發展歷程及其在現實中的指導作用,其發展日趨成熟,也在實踐領域已經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也逐漸在近年來得到西方國家學術界的承認。然而,遺憾的是,關于九型人格與管理的深入研究還不多見,在國內培訓界已經逐漸興旺,但學術界幾乎還是空白[5]。所以筆者認為研究九型人格理論與大學生就業傾向之間的聯系是很有必要的。
九型人格是一門古老的智慧,是一門關于人格分類的學問。而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困擾著眾多年輕人和政府部門,如果能從根本上發現兩者的必然聯系,解決問題,將會帶來實質性的改變。阿波羅神殿刻了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認識你自己,那么你就是智者。在我看來,了解我們的內在性格對挖掘我們的內在天賦十分重要,只有當你清晰的了解你的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職業能力,職業性格等,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人與職業的完美契合,你的內心才能在工作中找到真正的滿足,從而游刃有余地駕馭你的人生之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工作。
筆者通過對九型人格的分類研究得出了不同主型下的同學對工作的期望程度及方向有所不同,通過結論解釋了為什么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方面差異較大,源于性格的不同,大學生在對就業初始月薪、就業單位意向、對地理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這也正符合了之前所預測的那樣:不同主型的人在就業抉擇方面是有差異的。這個結論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據不同的性格人的就業傾向,制定出有效的指導措施,幫助更多大學生走出就業的困惑,找到適合自己主型人格的工作。筆者也呼吁國內外學者重視九型人格在當今指導就業工作方面的理論價值,開發出一套針對不同主型人格的人的工作理論,真正從大學生適合的工作出發,增加大家的工作熱情,提升工作質量。
五 分析與不足
從前面的問卷結論,我們可以看出之所以會出現就業傾向的不同在九型人格角度來看是正常的,每種主型的人在做選擇時都會本能的選擇自己最期待的結果,這也就是不同主型人格的差異所在。
當然,我們的調查也存在些許不足,比如我們的調查問卷數量上還是不夠,題目設置上也可能有些問題,同時在數據分析上會有或多或少的差異,但總體而言,我們的調查還是很成功的。從調查內容上看,我們先將大家的主型人格測試出來,精選了54道題,大家根據自己的情況回答是或者不是,接著進行就業傾向的調查。結合前面的人格分類,再結合其就業傾向,從大數據上分析出不同主型的人在選擇就業方面的一些差異。
通過這次的調查,可以分析出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一個問題可能出現在沒有對自己的內在性格做出正確的認識,導致在就業時選擇了并不是自己所中意的工作,以至于后來頻繁跳槽,結果就是多數大學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所以研究九型人格理論在大學生就業方面的影響是很有必要,我們也希望這次的調查活動能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能夠進一步驗證出九型人格在就業傾向方面的定性作用,得出一套系統的理論指導大學生就業,讓大學生在就業時能根據自己的內在主型選擇適合自己性格方面的工作,減少失業率[4]。
在選擇就業之前,我們應看清楚自己的內在主導性格是什么,充分了解你的性格所適合的工作環境及類型。同時,你有機會完成自我超越,強化自己的個性優勢,回避你的個性局限。當然性格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重要的是,通過了解自己的性格,我們有機會拓展我們對自我的接納,以及“自我”在精神層面的歸屬感,同時也有可能喚醒你對別人的愛與理解,畢竟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渴望得到了解和關愛。在了解自己的主型人格后,我們能更清楚的了解自身的缺陷與不足,在選擇工作方面也能根據適應的崗位來競爭,不至于到后面發現工作不適合自己而錯失了其他良好的工作崗位。
參考文獻:
[1]裴宇晶.九型人格與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
[2]伯格達.九型人格:展現工作中的最佳自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8
[3]王穎群.九型人格測試在大學生就業指導咨詢中的應用[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2016
[4]陳國海.九型人格工具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使用效果評估[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vol.28(5),2007
[5]王本賢,吳宏剛.九型人格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自我探索中的啟示,職業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