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京
摘要:2016年全國應屆畢業生人數為765萬,未就業往屆生人數1500萬。大學生就業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大學生就業難眾所周知,想要找到理想滿意的工作更是難上難。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成為社會衡量高校培養人才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考察著高校對于畢業生就業的相關配套服務與指導工作。提高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工作,將會推動就業質量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就業質量
一、我校就業滿意度影響因素
沒有一所高校就業滿意度參數評定標準是相同的,但是其中一些可以參考。例如是否解決了戶口;在一線大城市工作;在國企、事業單位、名企等工作;同行業薪資高低等。通過參考眾多兄弟院??蒲形恼?,著重分析研究北方工業大學就業質量報告,找出影響我校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因素的要點和重點,并從中找到工作的難點加以解決。
(一)整體環境
就業工作不是一個部門就能做好的,他與國家及政府近幾年的相關政策,全球以及國內政治經濟環境密切相關。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疲軟,國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很多企業收益減少,從而也就減招或不招。同時,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就業政策,如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政方針,打造創新性產業結構,以創業帶動就業。同時,相關部門也對招聘需求文字意義提出了要求,不能出現就業歧視性信息。
但是,很多好的政策和指導性措施,只是部分執行或完全沒有執行。對于區域、性別、生源、學校級別的歧視信息,依然出現在顯要位置的招聘需求上。打擊了滿懷信心和希望的應屆畢業生,剛剛接觸社會的他們就感覺到市場的險惡。
我校本科男女比例各占一半,北京和京外生源各占一半。大部分畢業生選擇了就業,而促進畢業生的就業政策沒有被落實,導致畢業生情緒低下,使得學校就業宣講的老師們公信力下降,學生們對就業指導與輔導大多有抵觸情緒。
(二)就業地區
2015年我校畢業生中63.53%選擇在北京工作,不到30%的同學選擇去外省份。隨著北上廣深等一線大城市人口的飽和,工作崗位以及質量逐年下降,留京指標也是逐年減少,而且審批申報也極為苛刻。有戶口指標的國企央企將僅有的指標留給了碩士層次的學生,北京市人事局將少有的指標留給了高新科技及相關政策人員。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過起了北漂的生活,生活壓力及成本不斷增長。工作就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需求,工資用來繳納各種生活必需費用。長途奔襲在租住地與單位間;復雜的人事關系;可替代性的工作性質;就業者之間的競爭,讓剛畢業的學生始終處于忙碌緊張的生活節奏里。
(三)簽約單位性質
2015屆畢業生簽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比例為47%,更多的同學還是去民企上班。體制內崗位越來越少,競爭越來越激烈,門檻也越來越高。進到里面的畢竟是少數,但是傳統觀念還是認為這些工作穩定、有面子、鐵飯碗、未來發展好、社會認可度高。造成很多學生在選擇首份工作上盲目跟風、不切實際、不實事求是,對自己的能力和實力沒有良好的評估,導致多次報考和面試受挫。大量的時間和經歷都耗費在了小概率求職上,使得被蒙蔽雙眼的他們,對眼前有發展的企業單位視而不見,錯過的不僅是機會,還有前途。
(四)薪酬及穩定性
根據我校就業質量報告可以看出,本科畢業生對薪酬期望值略高于實際獲得的,由于專業和社會需求不同也導致市場薪酬不同,有些之間的差距很大。同學之間、不同專業、學院之間的比較,造成了學生不必要的情緒波動。畢業生獲取企業及市場信息有限;把握分析企業崗位未來走勢和趨勢也是不準確和片面的;又沒有指導的情況下,使得不理性的自我占據了上峰。一門心思攀比以求找到薪資更高的企事業單位,不把重心放在踏實肯干,謀發展創佳績上,而是不斷的找下家,導致頻繁的跳槽,使得學生、學校、企業都蒙受了損失。
二、提高畢業生就業滿意度工作幾點思考
(一)加強職業課程建設
學生就像一張白紙,很多就業認知需要不斷灌輸和教導。他們在校的每一年都有一個階段性任務。如大一著重自我認識,了解大學生活。大二要開始計劃決策未來發展。而我校只在大一開設職業課程,不但要講的內容多,而且學生聽起來枯燥。就業相關課程應該全面覆蓋且貫穿于大學四年。還要根據不同學院專業特點對標準課件進行修改,以適合本學院學生所用。利用多媒體技術打造課程形式多樣化,內容新穎有趣,學生喜愛且深入人心的必修課程。
(二)加強就業指導
學院層面加大就業指導精準化。結合學院特點開展就業工作,開展就業主題活動,形成就業文化季。請校友回來談就業,深入學生內心效果更加明顯。其次,開展滿足學院學生需求的特色活動。例如計算機學院:“IT專場招聘會”;經管學院:“實習季銀行牽手行”的院企合作模式;土木學院:成立“建筑類校友職業協會” 等使得就業指導工作更有特點,實現了分類輔導。用好企業相關資源,為畢業生做好精準化指導。
(三)培養專職隊伍
就業輔導員不像其它年級輔導員,他需要具備很多相關技能,熟悉相關手續辦理和政策內容。面對疑難問題時,需要多年的經驗積累才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崗位頻繁的換人不利于工作開展和穩定。設立就業專任教師與配備畢業年級輔導員同步,兩人合力解決畢業生就業面對的困難和問題。他們各有所長,可以在工作中形成互補。
(四)加強市場建設
鼓勵就業教師利用業余時間走訪企業,鼓勵學院老師們每年引進新企業,學校學院兩級聯動建成“文科專場”、“理科專場”、“工科專場”等院級特色雙選會。緊密聯系企業人力,利用好校友及企業內部員工資源,配合服務好企業招聘工作。
三、啟示
當前社會,工作僅是90后學生的一種選擇。他們對工作的期待不僅僅是一份薪水,需求更加多元化。我們眼中的好工作不一定是學生眼中的好工作。我們提供的服務不一定是學生需要的服務。
就業是杰出人才成長的路徑,學校和學院兩級都要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精準服務。學校層面要制定整體工作計劃,指導各學院開展工作,結合學校特點、學生需求的市場拓展、就業指導、就業服務等工作。學院層面落實學校工作,制定學院就業工作方案。結合專業特點、個體需求開展相關工作。就業工作上要形成一股合力,走集團作戰方式。要以精準化為出發點、個性化為著力點、人性化為關注點,讓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與滿意度并行,在就業難常態下不斷推動就業工作穩步向前。
參考文獻:
[1]張瑤祥.基于三方滿意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J].中國高教研究,2013(5)
[2]岳昌君.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4,11(2)
[3]馮虹.大學生就業能力開發現狀及其對就業滿意度的影響—基于北京地區高校的調查[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4,6,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