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姍姍++張海寧++黃亞超
摘要:非英語專業學生口語技能的現狀并不樂觀。該現象一部分是由于學生之前較注重訓練聽、寫尤其是閱讀技能,而非口語。另一個原因是語言環境的匱乏。因此,提高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口語技能極為重要。本文旨在介紹如何將交際教學法融入到英語口語教學中。盡管在高校教師中較為流行,但只有少部分真正將該方法融入進口語課堂。交際教學法不只是讓學生互相交談,它遵循著一系列的特征和原則。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非英語專業;口語教學
一、引言
眾所周知,在以往初高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絕大部分高校學生都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應試成績的提高上,對口語則不夠重視。在口語方面,他們更加強調語音、語調及用詞的精確而不是流利度。因此,老師們也總是發現學生在聽力、閱讀、單詞還有寫作達到一定水平的同時,口語卻一直表現平平。有部分學生基本的發音及音標都不明白,更不要說語調了。還有部分學生雖然發音、音標和語調方面問題不大,但是自己在表達時,卻不知如何運用一些詞匯和表達方式,語言貧乏之極。
因此,在高校大學的教授過程課程中,教師們總會感覺到學生的口語能力普遍相對較薄弱。大部分學生能夠閱讀下來一般的文章,也能聽得懂基本對話,卻說不出。而在大學里,通過四、六級也是師生們共同的目標,這也是學生缺乏語言環境的原因之一。除此以外,根據我校的課程安排的要求,每周4個課時的英語課,練習聽力口語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遠遠不能滿足培養學生口語能力的要求。而在教師方面,絕大部分教師任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例如句型操練,模仿對話。長此以往,學生便覺得枯燥乏味,進而喪失對口語學習的興趣。
基于以上情況,如何提高非英語專業的口語技巧至關重要。近些年,交際教學法是大學英語改革重點。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交際能力的培養,但是很少的教師可以真正講交際教學法融入進口語課堂。
二、交際教學法的特點和原則
交際教學法,又被稱為交際法的語言教學。是英國的應用語言學家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及七十年代初提出來的教學方法。它的基本概念為“意念”、“交際”、“功能”。有人把它概括地看作是一種外語教學思想。海姆斯在社會語言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后提出了交際能力,他認為“交際教學法強調第二語言或外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交際能力”。【1】
它是二十世紀里語言學理論再一次的飛躍,并且極大程度地豐富了外語教學的方法和理論。成為當今世界各國外語教學界普遍承認和接受的基本原則。【2】自引入我國以來,在多年的研究與實踐下,其基本理論和思想己成為了一種主流,在我國深遠地影響著外語教學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我國傳統的外語教育思想和觀念。
把語言的教學過程當作是交際的過程,通過與其他人的交際活動來學習語言,并且獲得交際的能力。同其他教學方法一樣,交際教學法有基本的教學原則。歸納后,在口語教學活動中,交際教學法的基本原則有以下幾點:
1. 教學活動應以交際為中心開展。
與其他教學法的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交際教學法主張學生最大限度地在課堂上體現語言使用的交際過程。通過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的活動讓學生實現有目的交際,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與其他人進行溝通,進而完善自己的語言能力。
2. 應以學生為中心。
在交際教學法中,學生不再是滿堂灌的被動接受者。學生應處于課堂學習的中心。而相反地,教師在交際教學法中不再是中心、知識的輸出者,他/她可以策劃出各種任務或話題,為學生提供素材,并且評估學生課堂活動中的交際情況。
3. 流暢性應優先于準確性。
傳統教學法影響下的學生更加注重口語的準確性,而交際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口語表達時,犯錯是難免的。教師應指導學生更加注重信息的自由傳遞,而不是語言使用的準確性。在學生練習后,教師再做點評或在以后逐步地糾正。一定不要立即糾正,會打擊學生交流時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終會妨礙學生的自由交際。
三、將交際教學法融入口語課堂中
關于交際教學法的課堂活動多種多樣,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幾種:互問互答、自由對話、情景對話、角色扮演、小組討論、演講比賽等。
現概述其中兩個經常采用的活動。
1. 小組討論(Group discussion)
考慮到國內的教學情況,小組討論是在口語課堂中激起學生交際意識的一個很好的活動。中國非英語專業學生大部分都是大班教學,如果學生被允許在教室內走動,教師將難以控制課堂。因此小組討論是個很好的方法。我們可以將小組討論階段分為討論前、討論中及討論后。因為本文針對的學生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在討論期間學生被允許在遇到困難時少量使用中文對老師進行詢問。
在小組討論前的階段,教師可以用視頻或閱讀材料等向學生們展示一些比較權威的關于口語主題的對話,然后給學生機會來進行對話練習。在討論期間,根據交際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教師們要時刻謹記在該階段學生是中心。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做的是給學生分配討論任務、提供一些建議、鼓勵學生找出在口語主題中如何表達。在這期間,教師是一個指導者,是一個提供幫助的人,也可以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在討論后,學生應該報告他們討論的結果。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
小組討論經常在角色扮演之前或之后。通過做這樣的交際活動,一方面能夠激發起學生的交際意識,也能讓他們找出適合的方式用英語交流。另外一方面,在討論的過程中,他們的口語技巧也得到了鍛煉。因此,小組討論在口語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2.角色扮演(Role play)
基于交際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我們不能再遵循以往傳統、單調的模式。我們應該強調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非英語專業班的口語課堂上,角色扮演是使用最多的一種課堂活動。為此,筆者經常將角色扮演引入英語的口語課程中。根據筆者的經驗,首先教師應該提前考慮及準備角色扮演的劇本。準備劇本時,需要將劇本的難以程度及與現實生活聯接程度考慮在內。其次,角色扮演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英語基礎。而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口語基礎相對薄弱,因而教師應進行部分鋪墊,再引入。
3.對教師的一點建議
教師在組織課堂時要試著全部使用英語。因為教師是外語學習中的榜樣,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活動中使用英語,學生在說英語時感到自然,并且無意識地記住和學會使用一些詞匯及表達方式。盡管起初學生會很難完全理解老師的意思,但是會逐漸明白。如果教師堅持使用英語,學生就能夠學會使用到自己的聽和說中。
四、結論
因為長期以來我們過分重視其他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培養學生用口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所以交際教學法的引入,必然是對舊的教學方法的一種挑戰,值得我們密切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掌握的好,可以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達到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目的。因此,我們必須要接受這一挑戰,才能培養學生更好的英語口語能力,進行交際,從而將我國的外語教學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參考文獻:
【1】Hymes,D 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Brumfit & Johson(eds)1982
【2】李予軍. 交際法研究在中國[J].外語界,2002年第2期,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