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寶
摘要:作為教育者之一的班主任在學校建設與發展中,肩負著舉足輕重的神圣使命。因為,班級管理是一項紛繁復雜而妙趣橫生的工作,它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品行、學業與前途,也直接影響著學校的地位、聲譽和未來。班主任工作要處理好“方”與“圓”、“實”與“虛”、“管”與“放”、“堵”與“導”這四種關系,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付出熱忱、愛心與真誠。
關鍵詞:教育的使命;棍棒教育;學習機器;獨立個體。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業,教育的使命讓人從無知走向睿智,從幼稚走向成熟。
作為教育者之一的班主任在學校建設與發展中,肩負著舉足輕重的神圣使命。因為,班級管理是一項紛繁復雜而妙趣橫生的工作,它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品行、學業與前途,也直接影響著學校的地位、聲譽和未來。
我是一個有十八年教齡的班主任,在這十八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越來越感覺到:熱愛教育事業,忠于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擁有了愛心,你的前面便是一片光明。
曾記得那年,是我為人師的第二年,學校派我擔任初一(36)班的班主任。新生入學,我望著面前乳臭未干、滿臉稚氣的孩子們,心中充滿了喜愛之情。以后的日子里,我和學生相處得非常融洽,彼此信任,我感到了為人師的幸福。
然而一切并不總是一帆風順,到了初二,班里出現一系列問題:上課搗亂,下課起哄的現象屢有發生,甚至一度出現了早戀的傾向。在數次說服教育未見效后,我開始困惑不解:難道是我出錯了?帶著疑惑,我求教于那些老教師們,聽著他們對棍棒教育的津津樂道,我頗有幾分相訴恨晚之感。隨后,我實施了前輩們的“經驗之舉”——打罰,甚至由于一句道聽途說便會大打出手,此時我的眼中只有生氣和憤怒,看到學生們對我服服貼貼,言聽計從,我頗有一種勝利者的驕傲,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從一篇日記里看到了學生對我的雅稱:“吃人的狼”,我的心才猛然一顫,為什么?難道我又錯了?一串串的問號在我腦海中回旋。
痛定思痛,我開始重新審視這群孩子,慢慢地我發現:孩子們長高了許多,他們的許多思想和行為是這一年齡段的許多孩子們所共有的,而我,卻很少細心地觀察他們,更未走近他們去理解他們,反而更多的是急躁,作為班主任,一名教師,我僅僅把學生當作一臺學習機器,而忽略了他們也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他們中的每個人也是獨立的個體。
教育需要激情,更需要耐心與愛心,我正是忽略了這一點。
我逐漸意識到我該多思考一下自己的策略問題了。我發現班主任工作也需要講求一定的工作藝術,而不是盲目的武力,或是盲目的放縱。
經過長時間的琢磨,我漸漸覺得班主任工作要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關系:
一、要處理好“方”與“圓”的關系
所謂方,即指班主任工作的準則、原則;所謂圓,即指班主任工作的策略,技巧。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過于“求方”,一味地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行事,雖然公開無私,但有悖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道理,其結果可能是學生對班主任敬而遠之。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過于求“圓”,一味迎合學生的愿望,雖然能贏得學生的好感,皆大歡喜,但有損于學校原則的堅持和制度的執行,不能真正落實學校的教育任務,也不能算是一個稱職的班主任,應靈活處理“方”與“圓”的關系,力爭做到“方”中求“圓”,“圓”中求“方”。像我在36班的班主任工作處理上就缺少“方”與“圓”的融合,而是走了極端,不是一味迎合,放棄原則,就是只講準則、原則,而忽略學生的成長規律,所以導致最后的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
二、處理好“實”與“虛”的關系
班主任工作是多方面的。它既要求班主任立足現實,努力搞好實際工作,又要求班主任著眼長遠,加強學習、研究與探索。所以班主任要做到既務實又務虛。
所謂“務實”,就是指班主任必須從實際出發,從當前做起,從具體的事實做起,心懷學生,心系班級,讓學生既感受到班主任的情與愛,又認識到班主任對班級工作的指導與參與,使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既能成為學生的兄姐朋友,又能成為學生的導師助手。具體說來,學生生病了,班主任應該關心備至;學生情緒有了波動,班主任應該娓娓談心;學生參加比賽,班主任應該加油助威……只有如此,班主任才能樹立威信,形成強烈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從而使班級管理工作取得實效。
所謂“務虛”,就是指班級工作需要理論的指導,需要班主任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不斷地提高管理水平。所以,班主任在務實的同時,還要善于從繁雜、瑣碎的管理工作中解脫出來,樹立班級管理的整體觀、發展觀、理論指導觀。
在班級管理中,我注重了務實的一方,而忽視了經常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樹立班級管理的理念指導觀,因此,也就會出現后來的問題。
三、處理好“管”與“放”的關系
班級管理的對象是有主觀能動性的、自我意識正趨成熟的活生生的人。實際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學生的坐立行走。穿著打扮,大到學生的思想情感、前途命運。班主任要有耐心和責任心并適時地去處理這些紛繁復雜的事情。但是,如果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管理過嚴、過細、過全,就容易造成學生的責任心弱、依賴性強、創造性差的后果。不但妨礙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也易使班主任陷于雜務而不能解脫,于自身發展與班級建設都不利。魏書生曾經說過:“管理為了不管”,這也就是提醒我們在班級管理中,要講究一點“管”與“放”的藝術。“管”是手段,“不管”才是目的。在這方面,魏書生確實是一個絕好的例子,雖然他身兼數職又經常外出,但他所帶的班級學生卻依舊按部就班,而且各方面自覺性、能力都有所提高。
四、處理“堵”與“導”的關系
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班主任需要在某些方面采取“堵”的方式來制止學生的某些不良行為,如不準學生抽煙喝酒、不準學生在教室打牌下棋,不準學生在校吃零食等等。采取這些“堵”的方式,在一定種度上能減少學生犯各種錯誤的可能性。但僅僅靠“堵”是不行了,一是容易使學生成為工作的對立面增加教育阻力;二是不利于學生和身心健康發展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我們都很熟悉大禹治水的故事,正是克服了一味的“堵”,采用“導“的辦法,才終于將洪水治服。可見,導才是工作的真法寶。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多一些民主,少一些專制;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引導,少一些說教;多一些情感,少一些煩燥。從而讓學生增強明辨是非與自我教育的能力。
在進行了一番理智的思考后,我在想:怎么才能將以上幾種關系處理得很融洽呢?可能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付出熱忱、愛心與真誠,沒有了這幾點,一切的教育都是紙上談兵。從素質教育這方面來說,其最基本的入手點便是品德的培養,即如何做人的教育。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個友善的處世態度話,即便他再有成就,對社會也是無益的。
教育是關乎一個民族未來發展的大事,對它的任何討論,都必須運用理性的態度。務實的思想、求真的標準,絕不能靠頭腦的一時發熱。
今天的我,面對曾經有過失誤、有過遺憾的這塊土地,依然會自豪地說:“我愛這份事業,因為,是教師,讓我懂得了愛心的珍貴、懂得了理性的思考、更懂得了教育的神圣……同時我也相信,在理性與愛心的呵護下一路前行,我們的班級工作會做的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