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在給地方性商業銀行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引發了地方性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空間的縮小、流動性難以管理、信用違約等問題,地方性商業銀行應采取措施,如加快經營轉型步伐、改善利率定價機制與提升風險管理水平等,以實現其在利率市場化浪潮中的可持續發展。
利率市場化地方性商業銀行利差
一、研究背景
近幾年內,央行多次對存貸款利率進行了下調,并且出臺了對利率浮動區間調整的政策,這些動作極大地推進了我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同時也對地方性銀行產生了日趨嚴峻的影響。本文通過分析地方性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試圖尋求地方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影響可以采取的措施。
二、利率市場化給地方性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
國家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給地方性商業銀行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擴大了經營自主權,迫使地方性商業銀行升級管理和產品創新
首先,地方商業銀行可以根據經營成本及目標收益和客戶所能承受的風險等因素,確定不同的利率層次,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求,實行有差別化的價格戰略。其次,由于企業和個人對金融產品的風險、期限和流動性等的偏好需求的不同,利率市場化客觀上要求商業銀行盡快進行金融創新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二)促進地方性商業銀行完善運營機制
地方性商業銀行由于業務規模有限、金融服務項目少和資本金不充足等的限制,多采用銀團貸款的形式進行競爭性合作。利率市場化加速了地方性商業銀行的分化,促進了其進行聯合重組、兼并的速度,加快了金融體制與市場的無縫隙接軌。
(三)促使地方性商業銀行轉變服務理念,優化客戶結構
利率市場化迫使地方性商業銀行把提升服務質量作為提升的重要途徑。對于貸款等負債業務,地方性商業銀行應利用其靈活優勢,通過貸款利率差異來吸收不同層次的大眾存款;對于資產業務,應注意吸引優質客戶,同時對風險較大的客戶以更高的貸款利率作為風險補償,從而逐步優化客戶結構。
三、地方性商業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地方性商業銀行面臨的新挑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風險的加劇:
(一)盈利實現方式風險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存貸款利差逐步收窄,而地方性商業銀行主要收入來源是存貸款利差,同業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所占比重很小,都存在的收入結構單一的弊端。所以,各地方性商業銀行為必須積極適應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建立多樣化的銀行收入結構,減少存貸利息差縮小帶來的不足。
(二)利率風險
利率市場化以后,地方性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定價風險、期限錯配風險和利差空間趨于收窄等風險。
1.利率市場化后利率自主決定空間加大,對地方性商業銀行而言,如何準確地預測市場利率變動趨勢,確定競爭優勢的合理價格,將是最核心的問題。
2、對于地方性銀行來說,存款結構常趨于定期,而貸款主要是短期貸款,從對利率的敏感性來講,資產敏感性大于負債,那么隨著利率的下調必然更大地減少地方性商業銀行的利差收入,這樣就增大了期限錯配風險。
3.銀行同業利差收窄。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央行會實施宏觀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樣必然使得同業業務承擔起彌補商業存貸利差變窄的重任。那么隨著金融脫媒加劇,各類金融業務相互滲透,同業競爭日趨激烈,從而使同業業務的利差空間趨于收窄。
(三)資本管理風險
地方性商業銀行擴充資本的兩種主要方式分別是增資和利用留存利潤。利率市場化后,短期內的利差收窄會大幅降低地方性商業銀行利潤,那么地方性商業銀行很難通過留存利潤來補充資本;若通過增資擴股補充資本,又將付出較高的現金分紅率,這在增加銀行使用成本的同時縮小了利潤空間,增大了地方性商業銀行的資本管理風險。
(四)流動性風險
市場上資金供給和需求情況決定了利率的高低,利率的高低會影響企業和個人的融資和理財需求,同時也會影響銀行的流動性。若預期貸款利率上升,則企業會增大現時的貸款需求,而居民則會推遲儲蓄,這樣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銀行預期需求增大,資金來源減少,從而引發流動性風險。
四、地方性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影響的措施
(一)完善存貸款利率管理機制
對于銀行業,金融產品的定價是其核心問題,價格的高低直接影響其銷售狀況和效益。地方性商業銀行必須選擇適合自身規模和特點的定價策略,才可以使自己具有競爭優勢,以循序漸進、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原則進行系統建設,并在實施過程中結合實踐進行完善。
(二)轉型經營模式,提升綜合應對能力
利率市場化造成了地方性商業銀行的利潤下降和風險擴張,一些銀行逐步轉變經營模式,大力開展開展中間業務,多品種、多渠道地拓寬利潤空間。各商業銀行應該針對本行的不同特點的產品分別制定不同的競爭策略,從產品的價格到產品的差異化方面來獲取本行產品的競爭力。
(三)重視利率風險管理,建立利率市場化管理體系及利率風險防控機制
利率風險是利率市場化最直接的后果,地方性商業銀行應設立專門的利率風險管理部門,建立利率評價體系和資金管理平臺,通過專人收集各種經濟信息,集中建設風險計量模型研發系統和模型監控驗證平臺,分析并盡可能精準預測市場利率的變化,以實現銀行利率風險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與此同時還要綜合運用金融衍生工具來實現利率風險的轉移和對沖,提高利率管理水平。在客戶方面,應建立客戶風險評級系統,結合客戶的經營成本大小、信用風險情況和貸款期限長短等因素,對不同存款利率水平的客戶實行差別管理。
(四)找準市場定位,實施特色經營和差異化服務,打造多元化盈利模式
地方性商業銀行雖然在資產規模和經營范圍上無法與大型商業銀行對比,但其業務審批速度快、地域和區域的優勢明顯。因此,地方性商業銀行應利用自身的比較優勢和外部特殊環境進行特色定位,對自己的各業務板塊構建業務特色,進行專業化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參考文獻:
[1]李克川,楊藝.利率市場化對我國中小商業銀行的機遇、影響和挑戰[J].經濟論壇,2013(1).
[2]張艷妮,等.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流動性的動態影響——以地方中小銀行為例[J].金融發展評論,2014(10).
作者簡介:謝勇(1977-),男,漢族,四川瀘州人,重慶理工大學,現任職于重慶中地置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