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蕾
醫療服務價格是對醫療服務作為商品交換所采取的一種價格形式,本質上是醫療服務價值的貨幣表現,是醫療機構對患者服務的醫療服務項目的收費標準。通過分析醫療服務價格及其管理,在新醫療改革政策的指導下,確保醫院在獲得社會效益的基礎上又能完善自身的收入補償體制。
醫療服務價格分類管理和監督影響因素關系
中國目前的醫療服務價格基本上實行的是以服務項目作為計量單位收取費用的“項目收費”方法,服務項目不同制定收費價格的標準也不一樣。醫療服務項日可以分為以下四類:(1)藥品價格,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醫院通常按照藥品的批發價格購買,并以零售價格銷售,藥品的加成率為15%,政府免收醫院藥品零售的增值稅利潤所得稅;(2)醫療用品價格,根據國家衛生部的有關規定,醫療用品的價格應按照進貨價格出售,實行保本經營;(3)常規醫療服務價格。主要是指醫院提供的起主導作用的醫療服務,并由物價主管部門控制其價格。包括門診服務、住院服務等基本的診斷、檢查和治療服務;(4)高新技術醫療服務價格,對于高技術、新開發的醫療服務項目,物價主管部門由于信息不對稱而無法控制其價格,該類服務制定的收費價格比較高。
1醫療服務價格的探討與管理
1.1現行的醫療服務價格的探討
國家衛生部門、中國中醫藥管理中心、國家統計局近年來一直對醫療服務項目收費價格進行分析和調研,我國于2000年頒布了《國家醫療服務價格規范》。對于那些不以盈利為目的的醫療機構必須遵循《國家醫療服務價格規范》里規定的醫療服務項目,按照規定收繳服務費用。
通過法律的規范后,醫療服務價格越來越合理,充分維護了醫護人員的利益,體現了醫護人員的價值,但是,現在非盈利性醫院是按照政府的指導價,而不是采用的成本價,雖然可以體現出醫護人員的勞動價值,但是大型的醫技檢查項目的價格卻大大地降低了,醫技設備非常昂貴,盡管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了調整,但是還是比成本費低,醫院要為人們提供全面而優質的服務就必須依靠政府的補貼。然而政府的補貼并不是解決醫療服務價格與體現醫護人員勞動價值的最終辦法。
1.2醫療服務價格的管理
醫療服務價格是國家價格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根據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和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形勢,對醫療服務價格的制定、調整和執行過程進行有效地組織、領導和監督。當前,我國醫療服務價格是由物價主管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統一管理的。根據宏觀調控和市場調節相結合的原則,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相結合的定價方法。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價格,在執行政府指導價時,可以作上下10%的浮動,并報相關物價、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供患者自愿選擇的特需醫療服務價格,可在政府制定的指導價的基礎上浮動,但必須報相關物價、衛生主管部門批準后執行。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其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
對于醫療服務價格的管理國家規定還是很嚴謹的,但設備的昂貴,讓規定的醫療服務價格無法保證醫院收支的平衡。
2醫療服務價格的現行狀況
目前,我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基本醫療服務價格要充分體現其公益性質,按照合理補償成本,兼顧群眾和基本醫療保障承受能力的原則核定。
醫療服務價格決定了醫療服務價格的產生,不可能完全由市場調節,而應采取由政府指導下的有限接受市場調節的機制。醫療服務價格的影響因素關系有:
2.1價值補償
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制定價格政策應自覺地遵循價值規律。如果醫療收費標準不能反映價值,醫療功能萎縮,進而影響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如果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得不到體現,會挫傷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影響衛生事業的發展。對于醫療服務價格的定位及政府補貼是否能與醫療設備的購價及醫護人員的付出成正比。
2.2調節衛生資源配置
一般情況下,價格的變動可以引起生產和消費的變動,進而引起資源流向的變化。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生產者一般會增加這一商品的生產,這就會吸引社會資源流人這一行業;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生產者一般會減少這一商品的生產,部分資源可能就退出這一行業,消費者則可能增加對這一商品的需求。價格正是通過這一過程調節著企業的生產規模、資源在行業間的配置,使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趨于平衡。
2.3調節醫療服務供求狀況
價格的漲跌,猶如一只無形的手,調節人們的行為,指揮著生產者的行動,牽動著消費者的神經。某種商品價格上升,供給者提高該商品的產量,消費者減少該商品的需求;反之,某種商品價格下降,供給者減少該商品的產量,消費者增加該商品的需求。醫療服務價格不可能完全通過供求來決定,政府可以干預醫療價格,在一定限度內調節醫療服務的供求關系,使衛生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在現行的收費標準中,大多數醫療項目沒有按照醫院級別合理拉開檔次,形成患者過度向大醫院集中,對同樣的醫療服務,大醫院供不應求,出現看病難、住院難,醫院超負荷運轉,而一些基層醫院出現了門前冷落的局面,造成了衛生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并存。
3醫療衛生水平的發展狀況和醫療服務價格的影響因素分析
近年來,我國門診人均費用增長迅速,出院人均費用也實現了大幅度增長。醫療費用水平的上升有很多因素,主要因素是近年來人們就醫的需求有所增加,社會總體物價指數呈現上升趨勢,疾病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政府的投入比例不夠,藥品及衛生材料的報價過高,多種新技術、新醫療器械的研發都促進了醫療費用水平的上升。
4結語
現在,我國看病難的現象還是比較突出的,政府對醫療服務的補貼力度不夠,醫院內昂貴的醫療設施消耗了醫院的大部分資金,因此,政府和醫院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醫療服務價格和醫療服務成本,政府要加大對公立醫院的補貼力度,提高公立醫院的社會效益,解決人們看病難的問題,政府要鼓勵公立醫院接收社會資本,政府在加大對醫院的財政投入的基礎上,政府也要鼓勵社會上的各種資本流入醫院,為醫院提供財政支持。政府要通過制定政策完善我國的醫療價格管理體制。參考文獻:
[1]李麗.我國醫療服務價格規制的理論與實證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2009(14).
[2]張鷺鷺,馬玉琴.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循證決策研究[J].,科學出版社,2011(06).
[3]呂馥蓉.完善醫療服務價格政府管制的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