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用
本文在對制造業現行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作業成本法運用于制造業的優勢以及具體實施步驟,然后總結出制造業在應用作業成本法時的應該要做好的準備工作,希望能為制造業找到改善成本核算與管理的方法。
作業成本法 制造業成本核算
一、傳統成本核算現狀
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企業制造出來的產品在精密度、美觀度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企業的生產模式也開始慢慢的向自動化、機械化轉型,這就導致相關產品的制造費用在不斷的提高,企業的制造費用屬于間接費用,傳統的成本核算方法很難合理的將這些費用進行分配和管理,造成的誤差和失誤會嚴重影響公司接下工作的開展和運作。并且產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涉及到很多的工作人員,在進行人工費用的計算時就會產生一定的誤差和失誤,而人工費用的計算不準確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產品的成本費用的計算,進一步影響到整個工作的開展??梢?,傳統成本核算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發展形勢。
二、作業成本法在制造業中的運用
(一)作業成本法的優勢
第一,作業成本法對于產品成本的計算更加準確,作業成本法能更加精確地核算及分配間接費用,且間接費用在總成本所占比例較大,因此產品成本較之之前更加精準,極大降低了決策的風險,幫助更加有效的把握市場時機。第二,注重資源耗費不只是單純給產品以及服務分派成本,可以更加清晰的掌握資源消耗的原因和方式;關注資源能夠提高作業和業務流程成本重視程度,進而努力對其成本進行降低和控制,而且可以有效提升效率。第三,按照人數進行計算,根據勞務進行成本分配,可以有效對員工實行績效考核,按照工作人員的績效,實施對應的獎勵,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激發工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努力為企業貢獻自身的力量和智慧。第四,準確了解成本信息,明確成本形成的原因的,有利于企業進一步處理無價值作業,采取最佳的營銷策略;建立作業中心安排專人進行監管,降低存貨整理成本,最大限度的節省績效成本,為企業爭取更好的利潤。
(二)作業成本法實施步驟
根據作業成本法的“產品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的基本思想,可以知道產品成本是生產該產品所消耗的各個作業成本的匯總,而作業成本是作業耗用資源的數量與資源價格的乘積,或者是資源成本動因量與資源價格的乘積。這個原理構成了作業成本計算模型的基礎。
第一,應進行作業的識別。根據制造業的生產工藝流程以及工藝特點,原材料采購環節發生的費用與成品出庫環節發生的費用可直接計人原材料成本和營業費用,只將生產加工包裝車間分離出相互獨立的作業,同時對附屬于產品生產的其它工作也進行分解與整合,形成獨立的作業,完成作業成本核算的第一步基礎工作—作業識別,形成作業中心。
第二,歸集資源費用。主要是對所識別的若干項作業所消耗的資源進行歸集,這些作業包括整個生產過程。在歸集資源費用時,應堅持以下原則:注重價值高的資源、注重差異性大的資源、注意那些需求方式與傳統的分配基準不相關的資源、充分利用企業原有的成本信息系統。
第三,作業中心成本的計算。在實際操作中由于不同設計者在為各項作業選擇作業中心、歸集作業中心成本為作業成本庫時的思路和方法不同,最終的作業成本庫的數量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必須尋找辦法合理的確定作業中心和作業成本庫的數目。
第四,成本動因的確定及成本動因率的計算。將利用分析判斷的方法,把資源價值最大、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作業成本動因選出來作為成本庫的代表成本動因。
第五,作業成本的分配。這一分配過程是建立在成本動因確定和成本動因率的計算基礎之上,將生產加工包裝車間的作業成本按各類產品消耗作業量多少直接分配進各類產品成本中;然后將與生產相關的輔助作業中心成本直接分配到產品成本中。
第六,產品成本的計算。根據分配的產品作業成本,再加上原有會計核算體系提供的原料成本和主要材料成本,匯總可得到各類產品的全部制造成本。
三、總結
制造業在運用作業成本法時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合理確定資源成本動因和作業成本動因
正確確定成本動因是作業成本法的一項非常重要工作。成本動因根據成本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底層的資源成本動因與表層的作業成本動因。兩者之間的關系是:資源成本動因將各道生產工藝所消耗的資源歸集到各項作業中;作業成本動因則在資源成本動因歸集的基礎上,將產品生產所消耗的各項作業的成本分配進人各類產品成本中。
(二)合理核算剩余作業成本
剩余作業是由客戶的定單不穩定性和技改使得新設備的生產能力超出現時需要引起。前一種情況是屬正常的剩余生產力,我們要研究解決的是后一種剩余生產力所引起的剩余作業成本。由于大規模的技改投資,我國有許多制造業都存在大量的“剩余生產力”和“剩余作業”,對這一問題的處理,直接關系到成本核算的合理性,也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成本管理。
(三)注重作業成本法中成本標的層次性
傳統的作業成本法,將成本的標的局限為最終產品,以最終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消耗作業量的多少來歸集與分配作業成本進而計算產品成本。這種以最終產品為標的的作業成本核算法,在實際的運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是因為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和日益被轉化為生產力,在制造業中,有許多產品在其生產加工過程中會伴隨有附產品的產生;或者某一產品與其他產品在加工工藝流程中的某一階段發生機器、設備與材料的共享,而在另一階段卻與另些產品共享。這就使得以終極產品為成本標的的作業成本法運用非常困難和不便,這也是目前國內外作業成本法運用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就從客觀上要求作業成本法應根據加工工藝流程的特點,分層次、分階段確定成本計算的次標的,使那些在某一加工階段能實現機器、設備、材料等消耗共享的中間成品分別作為核算的標的,經過逐一次級中間產品的成本核算,達到最終計算產成品成本的目的。參考文獻:
[1]邱壇.作業成本法與剩余生產能力管理[J].會計研究,2008(07):18-22.
[2]張蕊.作業成本法在卷煙制造業成本核算中的應用研究[J].會計研究,2014(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