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冉冉
摘要:詠嘆調是最為常用的聲樂體裁,它旋律優美動聽,具有強烈的歌唱性格和動人的旋律線 條,擔負著刻畫人物性格、抒發人物情感、揭示矛盾、展現沖突、進而最終完成對人物角色塑造的使命,是歌劇藝術魅力體現和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對詠嘆調中人物性格和藝術風格進行細致的分析,才能更好的將詠嘆調的藝術風格與內涵表達出來。
關鍵詞:詠嘆調;人物性格;風格處理;藝術內涵
詠嘆調的形態特征非常鮮明,有著強烈的歌唱性和動人的旋律,大部分采用收束性結構方整曲式,常為復三段或變奏曲式和回旋曲式,其作用在于重在刻畫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及其心理變化,是富于表達情感的獨唱歌曲,使觀眾產和主人公產生共鳴,達到塑造人物發展劇情的要求。在此我們分為兩點對詠嘆調的藝術處理進行分析研究。
一、人物性格處理
詠嘆調的創作是以歌劇劇情的需要為目的,而且在整部歌的戲劇發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而在旋律的發展上往往是跌宕起伏、復雜多變。它展現的是人物的心靈,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并推進了戲劇的沖突,表現了復雜的情感。內心情感表現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不同的人物有著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唱腔,在演唱詠嘆調時應該特別注意思想情感的表現,有效地去表達內心的思想感情有助于聲音的發揮,塑造出的人物就會更有感染力,聲音更有吸引力。演唱歌劇詠嘆調與演唱藝術歌曲在藝術處理上相似,但是演唱歌劇對于人物性格的把更為重要,只有把人物性格摸透了,才能夠恰當合理地將作品中表達的人物情感準確無誤地演繹出來,因此在演唱時就要求歌唱者應著眼于通過自己的聲音來塑造作品中不同的人物形象,從而有效地為劇情的發展助力。詠嘆調作為歌劇中男女主人公刻劃角色性格,突出情感和劇情的發展與深人等方面,無論在正歌劇、喜歌劇、清唱劇及康塔塔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并占據重要的地位。對于整部歌劇來說詠嘆調具有靈魂性的作用。詠嘆調的演唱要求演員不僅投人角色,情真意切,善于把握劇中人物的心理特征。不論外國還是中國的詠嘆調,細致分析劇情,分析人物的內心活動是演唱處理的根本出發點,歌唱者只有了解清歌劇的故事情節發展,哪里是矛盾沖突,屬于劇情規定的什么情景,塑造的什么人物形象性格,屬于哪種感情基調,詠嘆調所要表達的情感,意境和內涵,才能去運用聲音的強弱和色彩變化,再通過歌唱速度的快慢等去表現出人物內心平靜或激動,憂郁或熱情,憤怒或喜愛等多層次的情緒變化和對比,從而細膩地刻畫出人物的內心世界,達到最完美的展現和表達。演唱時要掌握風格特點,對聲音的力度要加以特別制約,選擇適當的方法去描繪情景意境。要把握人物性格的特征與戲劇性抒情風格結合起來。
二、藝術風格與藝術內涵
這里我們拿奧芬巴赫三幕嚴肅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的《林中小鳥》進行舉例。首先要對整部歌劇進行分析,才能更好的理解與融入我們所需要表演的人物中去。這部歌劇富有趣味,各幕的故事內容都很怪誕、荒唐,結構也很特別,形態是附有序幕、尾幕的三個奇妙戀愛故事。《林中小鳥》中高難度的詠嘆調包含了大量十六分音符,跳音和顫音音域寬廣技巧復雜,需要準確的聲音彈跳能力。演唱者首先要對奧林匹亞的特點準確定位,奧林匹亞有大量夸張的表演和動作,當發條松了時又顯現出機器的生硬死板。大量跳音連音刻畫出機械式的木偶動作。跳音音階要注意音符的準確性,聲音靈巧清晰充滿光澤和彈性。連音要求連貫均勻,在強弱的對比和音階的遞進上做到張弛有度,收放自如,以便更好地體現出奧林匹亞的生動與活潑。這首詠嘆調是典型的花腔式女高音,大跨度花腔樂句是其顯著特征。音準的節奏、氣息的連貫深厚、聲音的干凈尤為重要。強弱和力度的對比能使人物內心情感更加生動,也將大人增強戲劇性和表現力。《林中小鳥》歌詞用法文演唱,要把握其優雅高貴,富有歌唱性的特點,應準確朗讀歌詞,找準重音和語感,把法語的韻味和律動性掌握好。奧芬巴赫的音樂作品大部分都輕巧怪誕,具有幻想氣氛,創作精力充沛的奧芬巴赫晚年時對自己的成就并不滿意,他要創作出一部恢弘的歌劇而不是輕歌劇,《霍夫曼的故事》正是這一意志的產物。在演唱任何歌劇作品之前,我們需要了解作曲家的創作思想和風格,而且要以他所處的時代的音樂文化去探索其所處的社會現實和人文環境,從而把握作曲家對人物創作的本來意圖。
演唱者在演唱詠嘆調時,應對歌劇的劇情和劇中人物角色進行細致的分析,結合作者創作時的心理與時代環境將自身完全融入到歌劇人物的戲劇性格中。不能只了解自身所唱的角色,而是要完全將整部歌劇進行細致的分析,充分把握整部歌劇的藝術風格,才能正確地展現出詠嘆調所要表達出的情感與內涵。
參考文獻:
[1]施光南.歌作創作的探索[J].人民音樂.1997(5)
[2]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3]錢苑,林華.歌劇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4]薛良.歌唱的藝術[M].中國文聯出版社.1997
[5]范曉峰.聲樂藝術與實踐[M].上上海交通音樂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