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
史書上曾有這樣的記載:“明清兩朝盛行彈詞、評話,二者絕然不同,而總名皆日說書,發源于吳中。”蘇州評彈,源遠流長。宋朝陸游詩云:“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身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唱蔡中郎。”明代姜南《洗硯新錄》載:“世之瞽者,或男或女,有學彈琵琶,演說古今小說,以覓衣食。”時至今日,這朵曲藝奇葩在揚子江、黃浦江、錢塘江之畔更是盛開怒放,獨具風采。
一、豐厚的文化積淀是評彈的生命之本
蘇州評彈發源于我省蘇州,已具有400年的歷史,它與發源地蘇州昆山的昆劇一樣,不但同種同源,而且同質同格;它們都具有深厚的文學底蘊和豐富的音樂積累。如說有不同,只是在各自后期發展的過程中,昆曲進入了幽深而典雅的通道,而評彈則走向了寬廣而通俗的民間。也許正由如此,當今的評彈有兩個特質應引起我們特別地關注:一是它那雅俗共賞的品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雅俗共賞,但這種境界是很難達到的,而蘇州評彈在它幾百年發展的過程中,卻始終受眾面廣泛,不但智者學者喜聞,而且草民百姓樂見。何以能如此,耐人尋味。二是它那流派紛呈的音樂特色。
粗粗算一下,從上世紀開始形成的蘇州評彈的流派唱腔不下于20鐘,在當今中國的戲曲曲藝舞臺上,此番盛況,除去京劇、越劇,難有與之比肩者。到了20世紀30年代,隨著城市經濟進一步發展,商業繁榮,尤其是廣播事業的興起,評彈活動的中心開始從蘇州移至上海,很快受到了上海人民的青睞和厚愛,并迅速輻射流行于長江三角洲地區,幾乎涵蓋了整個江浙水鄉,還遠走北京、天津、武漢等地,進入鼎盛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方針指引下,更是出現了空前繁榮的景象,成為中國曲藝的重要曲種。
二、獨特的藝術魅力是評彈的生命之源
數百年來,評彈以其“說、噱、彈、唱”的藝術手段和“理、細、趣、味、技”的藝術特色吸引了成千成萬的聽眾為之心醉神迷、魂牽夢縈……
評彈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其細膩生動、幽默傳情、出神人化的說表,取自運用蘸滿千年靈氣的吳語方言將臺詞一層層地解讀出來。于是,人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幅典雅絕美的畫面:那古老糯潤的吳儂軟語,在長衫旗袍的映襯下,伴隨著轉軸撥弦演員的巧嘴妙舌,娓娓悠悠地吐出來,委婉纖柔,溫軟化骨,動人心魄。臺上臺下,一片共鳴,來自心靈深處最真切的共鳴。這就是語言的親和力。
由于評彈的唱詞基本運用唐詩的平仄,強調唱腔也照音韻合理布局,當詞和音韻和諧,再加上每個流派的創造者根據自身獨特的嗓音條件和每個人物的情感,設計演唱出來的音樂,通常都使聽者感覺到強烈的美感。這種敘述音樂聲腔系統形成了極有魅力的江南水鄉音樂。當弦琵琮錚,珠落玉盤之時,余音繞梁之際,那濃郁的江南水鄉氣息撲面而來,朦朧間仿佛置身于小橋流水人家之中……頓時,一股鄉情、一種清新、一襲懷舊涌上心頭。這是評彈音樂獨具的親情性。
細味評彈,從形式到內容包孕著極其富饒的學術寶藏。人們不僅可以從文藝學、美學等角度去挖掘,抑且可以從歷史學、社會學、民族學、心理學、人類學諸方面去探究,但其中最為突出的成就是它的文學價值。評彈的說唱腳本(古時稱變文、話本、詞文等)及其創作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其內容從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叱咤風云的俠義豪杰至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家庭紛爭、冤獄訴訟等民間故事,包羅萬象、廣淵豐蔚。洋洋灑灑的書目中,創作者明顯吸取借鑒了小說、戲劇創作的傳統技巧和精華。
例:在結構上具備了戲劇的序幕、發展、高潮、尾聲等程序。故事中所描述的服飾、建筑、草船、兵器之類亦即戲曲中服裝、布景、道具等的現實依據。而最為精彩的部分就是評彈作者的寫作技巧:人物塑造的人木三分,心理刻畫的精細透徹,甚至運用了“哈姆雷特獨特行為”的延宕創作手法。評彈的語言敘述尤為精致準確。例:《珍珠塔》里的“七十二個他”就是最精致的評彈用語,文字簡練又雅致。特別是最后一段:“格么小姐阿懂呢?再不懂不是才女,才是邊上加一撇變木女哉。”接唱,“一些些的聲音也要他一他。”這是一段完美的語音表達。
再看《武松》開書一句話:“在山東靠近河南交界的地方,有一個縣城叫陽谷縣。”就一句話,準確地交代了陽谷縣的地理位置,是在山東但是靠近河南。如果說“在山東河南交界的地方”,聽者就不知道究竟是在山東還是在河南。此外,情節結構的跌宕起伏,懸念設置的深挖細摳,敘述方式和修辭手段的靈活多變等諸方面的出色正如文學專家們評價的那樣:每一部長篇彈詞、評話都是一篇優秀的長篇小說,其文學成就毫不遜色于古今中外那些著名長篇小說。
評彈是說書先生和民間文人共同創作的藝術,其題材取之社會,來自民間,貼近生活,深人人心。這就決定了評彈獨特的創作:既有大眾通俗化的“俗”又有文人雅士精心創作之“雅”,因而形成了“雅俗兼容”的文學性質及其“俗中見雅”“雅中融俗”的文化品位,從而成為--I'q獨特的雅俗共賞的表演藝術。而語言的親切和音樂的親情加之內容的親近疊加在一起凝結成的一股震撼心靈的親和力是直接進入人們感官系統的第一信息。
評彈的說表藝術、音樂魅力和文學價值三者相互烘托融合演繹和滲透了這門藝術的全部真諦。所有的這些獨特性綜合起來,評彈之所以數百年深受境內海外各個階層聽眾的熱愛就不足為奇了。海外同胞高度稱贊“評彈是中國最美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