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康
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義不容辭的職責。要打造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必須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大學生素質教育,必須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徑。本文主要從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能力素質,校園文化,學生社會實踐等方面探討了高職學生的素質教育。
高職院校素質教育校園文化社會實踐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現狀分析
(一)思想品德素質較差
當前,一些大學生思想品德素質有明顯缺陷,受當前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思想在學生中時有出現,金錢至上、待遇第一的就業觀念不一而足。不少學生把工資待遇作為選擇就業單位的首要標準,錯誤的認為工資高、福利好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學生大多缺乏對自己職業生涯和就業單位是否符合自身發展的冷靜思考,更缺乏將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相結合。
(二)知識認知素質實踐動手能力差
知識素質包括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高職院校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不少學生把專業技能的學習放在首位,忽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學生往往各種技能鑒定證書一大堆,但除專業書籍外沒看過幾本有營養的書,正如于丹所說,“有知識,沒文化”。
(三)職業能力素質
由于受當今社會思潮和90后大部分皆獨生子女的影響,有些大學生過于張揚個性以至我行我素,具有鮮明的個性,不能接受不同的意見、不擅長團隊之間的溝通,團隊協作能力差,意識不到社會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不少學生死讀書、讀死書,,不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和溝通,人際交往能力差,學生往往就業后難以進入角色,適應期長。
(四)心理素質差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環境和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復雜多樣,對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心理發展處于尚未成熟階段,缺乏社會經驗,加之為在高考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入學習,心理比較脆弱、適應能力較差,心理失衡時有發生。學生普遍表現為容易受挫折,遇到失敗就灰心喪氣,缺乏迎難而上的勇氣和信心。
二、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方法的新探索
(一)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
1、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加強形勢政策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要組織學生認真上好形勢政策課,并在課堂上引入討論、辯論、比較以及觀摩教學等新的教學方法,增加大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使豐富的理論教學變成大學生奮發成才的動力。在課外,則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融合、滲透到校園文化建設上,全面開展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學習活動,積極發揮學校、黨校、團校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2、注重培養高職學生的吃苦精神。現在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和上一代相比要優越得多,許多家長不愿讓孩子吃苦,過于遷就他們,使許多孩子害怕困難,經不起失敗和挫折,缺乏自信心。這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為高職畢業生所扮演的是工作在勞動第一線的“藍領”。所以要特別注重培養高職學生的吃苦精神,有意識地讓高職學生面對挑戰,經受鍛煉,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二)專業素質和能力素質并重
1、一方面,學校應積極調整辦學思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要傳授學生求知的能力。培養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2、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人際交往、演講口才、應用文寫作、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文課程的教學改革,摒棄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落后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糾正這些選修課在學生心中“可有可無”的錯誤觀念,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受益于課堂教學,有所收獲;另外,還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提前進入企業進行生產實踐,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盡早接觸社會,做到“知行合一”。
(三)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
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它是指課堂教學等常規教育管理行為之外的一切以師生為主體、以校園為空間,以育人為目的的業余群體文化。要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作用,配合課堂教學,有效地開展課外和校外活動。校園文化實際上是一個“復合體”,它幾乎包括了校園的一切事物,它是師生的價值取向、團結意識、健康心態、行為規范、文化修養等方面的獨具特色的文化環境和精神氛圍,主要是通過潛移默化的熏陶方式,不斷內化為學生的內在品格與氣質,從而形成理想人格。可以根據學校實際,建設具有自身特色又能激勵學生的優良校風。
(四)組織高職學生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組織高職學生開展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實現知識、能力、覺悟相統一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專業、增長實才、鍛煉耐力及毅力、培養品質,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高職院校可以把社會實踐活動的內涵引入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規劃和教學大綱中,規定學時和學分,并且要提供必需的經費。建立高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保障體系,積極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引導高職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出校門,到基層去,與職業親密接觸。可以建立實習、實訓、見習一條龍的實踐體系,可以建立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擇業就業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從而增強社會實踐活動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效果,更好的提高高職學生綜合素質。
引導高職學生充分利用寒暑假,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去參加生產勞動、實習實訓、志愿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高職院校要重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不斷完善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質量和效果,讓高職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長知識、增能力,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
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和交際、表達、心理素質及人文素養等綜合能力的提高,對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綜合素質水平和加強素質教育的管理有著重要意義。增強高職院校大學生綜合素質,打造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民族振興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職教育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郭蕊欣.關于構建系統化高職素質教育體系的探討[J].職教論壇,2010(2).
[2]李陽春.就業困境下大學生非專業素質的培養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