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靜
21世紀,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高職高專教育中,計算機教育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計算機應用基礎》被確定為各專業大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文章講述了如何上好計算機基礎課,使學生能掌握計算機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技能,為以后工作中計算機應用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計算機基礎計算機教育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深入社會的各個角落。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我們學院早就開設了計算機基礎教育課程。但是這些年下來,由于計算機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太快,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越來越被動,下面我想以本人所在的高等職業學院為例,對如何上好計算機基礎課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狀
我從事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已經快二十年了,教學內容從以前的DOS操作系統、WPS軟件,到后來的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軟件,教學內容有了很大的改變,但學生的變化更大,從最初的整體水平一致,從來沒接觸電腦,對電腦有著極大的好奇和新鮮;到現在水平參差不齊,對電腦有一定的接觸,但將計算機看成是一個可以玩耍的工具而不是學習的工具。因此學生水平較大的差異,導致上好這門課程有一定難度。
二、上好這門課的幾點建議
1、課程的安排,以上機為主、講課為輔。因《計算機機應用基礎》課要求掌握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需要實際操作,所以應該多安排一些上機課,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操作,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做上課的主人,而不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
2、上理論課時,應備好課。教師應該慢速的閱讀《計算機應用基礎》書本中的內容,把重點難點的內容,在書本中做標記,然后快速的閱讀課本兩遍,把漏掉的內容做標記,在寫電子教案時,對于每一章節的內容,還要參考至少兩本課外書籍,反復推敲,這樣的教案內容才會更加清晰明朗,內容才會更加豐富,知識面才會更廣。編寫的教案內容應該細分到每次課,而且這次課所講的內容是什么,重點難點是什么,課堂總結是什么,以及講完后課后感想是什么,都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數,為上好一堂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在上理論課時,教師應當采用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講Word圖文混排時,讓學生首先通過視覺知道,什么樣的效果是圖文混排,在這個圖文混排實例中包含需學習的知識點是藝術字、插入圖片、分欄、文本框、頁眉頁腳、水印等等,這些知識點的意思是什么,以及以實例中的文字為例,講述如何通過操作步驟達到最終的效果。
4、在上上機課時,教師應該充分準備實驗的內容。在上機時,老師說明實驗目的和要求,實驗內容和原理。要求學生做出實驗的效果,及時對所做的內容進行檢查,指出需改正的地方,課后要求學生寫出實驗報告,包括寫操作方法與實驗步驟,實驗數據記錄、處理與分析等等。
5、附加題。因為學生的基礎有差異,在上機時,老師既要顧大體,又要顧個體,讓那些基礎差的同學能完成任務,也能讓基礎好一點的同學能吃得飽。所以,老師準備實驗內容的同時,應該還有附加題,讓那些先做完的同學有時間再做附加題,使他們有事可做,也不會影響速度慢的同學。
6、加強課堂教學管理。首先上課時應嚴格考勤。很多學生都是有惰性和僥幸心理,每次課,老師都應考勤,多次曠課和多次遲到的同學,找他們單獨談心,問原因,做思想工作,說清問題的后果。通過和他們談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其次,對于上課睡覺的同學應及時的叫醒他,讓他站起,清醒頭腦,最后對于上課講話的同學,應及時制止。
7、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管是年輕老師,還是老老師,都應本著學海無邊、虛心向別人學習的態度,不斷地去聽一些優秀老師的課,學他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比如說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等,把它記下來,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對于年輕老師還應該經常參加培訓班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更好的育人。
9、多和學生談心,和學生做朋友。交流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取得信任的重要方法,老師和學生也不除外,讓學生明白,老師就像他的朋友一樣,真正關心他,為他著想,消除學生的逆反心理,讓學生對這門課更感興趣。
以上是筆者對于現階段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思考,其實不僅在高職學校,在高中甚至本科中這門課的教學也有類似的問題,這需要我們一起研究,共同探討,盡早解決這個問題,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