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勇
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否適應社會和工作,關鍵取決于大學生是否具備較強的職業能力,而該專業的課程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對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對提升大學生的職業能力有著重要作用。
職業能力 課程建設適應性
一、背景
目前大學生就業困難成為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除了社會經濟等外部因素外,大學生自身的職業能力能否適應就業崗位的要求也是重要的原因。根據中國2013-2015屆大學畢業生的培養質量跟蹤評價結果表明:無論是本科畢業生還是高職高專畢業生,其畢業時所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水平均低于工作崗位要求的水平。而我國一些高校在專業和課程設置方面存在著與市場需求脫節的情況,過分強調專業知識的全面系統性和學術性,在大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方面缺乏重視和改革創新,因此造成大學畢業生的職業能力與用人單位和崗位的實際需要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職業能力顯得嚴重不足。
為了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和崗位的要求,我院積極探索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方式和內容的改革。
二、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工商管理專業的課程教學改革主要圍繞學院總體教學改革思路展開,充分體現“兩個加強、兩個適應”(即加強實踐技能培養,加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適應社會的要求、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的總體要求。針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企業基層的管理人員,定位為“車間班組等基層管理人才”,和其他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行“錯位培養”。
在企業調研過程中,尤其是民營企業反映:企業基層一線非常缺乏管理人員,歡迎掌握了基層管理技能、溝通技能的大學生從企業第一線做起,只要在企業基層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很容易得到企業的提拔重用。為此,我們的課程體系圍繞企業基層做文章,重點培養本專業學生掌握車間生產運作管理、車間物流、車間產品質量管理、車間管理溝通等針對性很強的理論知識。在實踐環節,每個學期都設計有實訓、實踐,安排學生進入合作企業,實地了解、學習車間管理流程,掌握企業調研的方法,學會管理文案寫作等,在實驗室進行沙盤演練,模擬企業運作、管理的整體流程。
三、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
為了貫徹工商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管理學院采取了如下措施:
(一)貼近社會教學、貼近企業教學
學院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和企業的管理層座談討論,刪除了“宏觀經濟學、企業戰略管理、企業管理”等課程,企業認為這些課程從我們的學生培養層次來看,有的太過空泛、有的和其他課程內容重復、有的是工作以后根據學生發展情況和實際需要再學的;而增加了“車間班組長管理、車間產品質量管理、機械制圖與幾何畫法”等企業急需的技能性課程。
(二)構成有利于學生的知識、素質、能力培養的課程設置體系
1、知識培養----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運籌學、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統計學、會計學概論、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學、實用法律、人力資源管理、生產運作管理、組織行為學、車間產品質量管理、車間班組管理、電子商務、企業資源計劃(ERP)、國際企業管理概論、國際貿易實務等,培養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知識和理論。
2、素質培養----公文寫作、Office系列高級應用、交際禮儀與交往藝術等,培養學生在工作中溝通交流的能力。
3、能力培養----機械制圖基礎、管理溝通、市場調研、客戶關系管理、專業英語、企業咨詢與診斷等,培養學生工作方法和技能。
(三)建立“理論學習——課程實訓——企業實訓——暑期社會實踐——專業實習——就業”的學習體系
了貫徹學院“加強實踐技能培養,加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教學指導思想為,在理論與實踐的學時分割上,本科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環節實現了6:4的教學學時量分配,把實踐教學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能力訓練上凝練出工商管理專業最核心技能,并且是現實社會中最緊俏的實用技能加強培養;在加強學生實驗、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同時,密切與企業、社會的聯系,建立廣泛的校企合作關系,實現學生對企業和社會的適應性。
(四)加強專業素質培訓、增加專業特色課程
為了強化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素質,學院開設了“office高級應用、公文寫作、交際禮儀與交際藝術”專業素質課程,請企業的培訓部經理等專業人士為學生授課,從實戰出發,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
(五)積極引導學生多種途徑獲取職業技能證書
為了適應學生的特點,加強學生走向職場的砝碼,將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作為學院教學的重要內容,積極聯系政府相關職能管理部門和教育機構,組織、培訓、幫助學生參考相關職業技能證書。
為了有針對性地選擇實用的技能證,精心挑選,力爭幫助學生每人獲得一個對口的技能證書。工商管理專業參考職業經理人證;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國際貿易應用專員證書、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國內貿易應用專員證書。這些證書都是從市場需要出發,本著實用、權威的原則,指導學生參考。
學院希望借助這些專業技能證書的獲取,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企業的要求接軌,順利地進入企業,適應崗位,幫助學生平穩就業。
四、效果
針對歷屆畢業生反饋的信息中,學生對加強專業素質、能力的幾門課程的開設表示了充分肯定,反映在實際工作中,這些技能使他們比其他院校的畢業生多了一份差異化的競爭優勢。通過“理論學習——課程實訓——企業實訓——暑期社會實踐——專業實習——就業”學習體系培養的學生,能力得到了企業的肯定。參考文獻:
[1]劉陽,張思奇,李丁.基于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物流和供應鏈管理”課程教改研究[J].價值工程,2013(10).
[2]楊黎明.關于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J].職教論壇,2011(3).
[3]徐國慶.職業能力的本質及其學習模式[J].職教通訊,2007(1).
課題項目:基于職業能力目標的《車間產品質量管理》的課程教學改革課題編號:JY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