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瑞
《論人民民主專政》首次公開提出了“一邊倒”的國際戰略,成為新中國成立初初期對外政策的中心原則?!耙贿叺埂眹H戰略的產生經歷過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是中國共產黨分析近代歷史經驗和黨史國際形勢的結果,也是“統一戰線”這一革命實踐在對外關系上的自然延伸?!耙贿叺埂睉鹇缘膶嵤┦抢鋺鹬刃蛟跂|亞地區形成的關鍵,開啟了中國主動參與國際秩序的新時代。
“一邊倒”近代歷史國際形勢統一戰線
1949年6月30日,毛澤東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立28周年發表了《論人民民主專政》,在對外關系領域,《論人民民主專政》旗幟鮮明地提出了“一邊倒”的國際戰略,成為新中國建立初期的主線?!耙贿叺埂睉鹇缘漠a生有著外在的宏大歷史和國際背景,也內生于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實踐,對新中國和世界局勢具有重要影響。
一、“一邊倒”戰略的產生及內涵
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在分析戰后國際形勢及其與中國革命的關系時,并未立即得出“一邊倒”的結論,而是再次之前經經歷了一個明顯的變化過程,即從戰后初期的“中間地帶”,到接受“兩個陣營”理論,再到最終建國前形成“一邊倒”戰略。
1946年8月,毛澤東在接受美國記者路易·斯特朗采訪時提出了“中間地帶”理論。根據這一理論,世界的主要矛盾在于以美國為代表的帝國主義與“中間地帶”的斗爭,中國應走不同于蘇聯的路線,堅決抗擊帝國主義的進攻。1947年,共產黨在內戰中節節勝利,該年年中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階段,10月首次提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國內形勢出現明顯轉化。此時在國際上,美蘇對抗也日益加劇,共產黨情報局成立后公開發表宣言,世界已經形成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并號召世界人民對帝國主義發起反擊。這種情況下,中國共產黨接受了“兩個陣營”理論,站在了一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民主陣營,中國革命與國際形勢的關系發生重大變化,“一邊倒”戰略呼之欲出。
1948年以后,內戰超乎預期地朝著有利于勝利和解放的方向發展,年初的政治局會議和3月份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都有相關論述,并且站在蘇聯一方的立場越來越清晰。1949年,米高揚秘密訪問西柏坡和劉少奇訪蘇兩次高層互訪中,中蘇兩黨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其中斯大林在6月27日明確表示了蘇聯對中共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最終在為紀念建黨28周年而作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公開宣布了一邊倒的國際戰略:
積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經驗,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墻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我們反對倒向帝國主義一邊的蔣介石反動派,我們也反對第三條道路的幻想。
“一邊倒”戰略旗幟鮮明地宣布新中國將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也排除了任何“第三條道路”的可能性,但并不意味著自我封閉和放棄獨立自主?!耙贿叺埂钡谋響B不僅是針對美蘇兩國,也針對國內主張中間道路的民主派人士,是一份新中國外交立場的宣言書。
二、“一邊倒”戰略產生的歷史和國際背景
“一邊倒”戰略的出臺是內外、遠近、東西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站在戰略制定者即中國共產黨的角度來看,實行“一邊倒”戰略是對中國近代歷史經驗總結和國際形勢準確判斷的結果,符合新中國的重大訴求。
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毛澤東在分析中國革命時首先回顧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歷史。被動挨打的局面激起了中國人主動向西方學習的熱情,但“帝國主義的侵略打破了中國人學西方的迷夢”,直到十月革命后中國人得到馬列主義、建立共產黨后,中國革命的面貌才煥然一新,取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偉大勝利。
“一邊倒”戰略的另一個背景是國際形勢的變化。從抗戰結束到建國前,正是美蘇走向全面冷戰的時期,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日漸明朗并在各個領域和地區展開激烈競爭。從“一邊倒”戰略的產生過程可以看出,中共與蘇共是隨著冷戰深入而不斷接近的。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美蘇冷戰態勢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形成,在這種情況下,“一邊倒”戰略就順理成章了。
三、國際的“統一戰線”
作為革命三大法寶之一的統一戰線,在革命的各個時期均發揮了巨大作用。正如毛澤東所總結孫中山革命和共產黨二十八年革命的主要和基本經驗,“在國內,喚起民眾。這就是團結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工人階級領導之下,結成國內的統一戰線”“(二)在國外,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國人民,共同奮斗”。成立新中國后,國內層面的統一戰線發展成為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機器,國際上的統一戰線則發展成為“一邊倒”的國際戰略。因此,在這個角度上審視新中國建立初期內政與外交的關系,可以將其視為分別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場域展開的平行線,在組織形式上彼此共享同樣的內核。
從這點來說,“一邊倒”的國際戰略確實為新中國在成立初期贏得了最大可能的統一戰線。倒向以蘇聯陣營使新中國成立不久就獲得了廣大社會主義國家的承認,并與蘇聯簽訂了同盟條約,這對于打破西方國際的孤立和封鎖維護、保障國家安全以及開展經濟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后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作為世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也開始一改近代以來被動的局面而是主動參與到了國際體系的塑造中來。中國倒向蘇聯陣營是冷戰在東亞形成的關鍵,不僅以大國的分量增加了社會主義陣營的籌碼,中國后來參與朝鮮、越南戰爭的歷史也大大改變了冷戰的發展,中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力量成為影響世界秩序塑造的重要角色。
參考文獻:
[1]丁明.戰后國際關系與我國建國初“一邊倒”方針的形成(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3(2):98.
[2]沈志華.從西柏坡到莫斯科:毛澤東宣布向蘇聯“一邊倒”——關于中蘇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礎的在討論(之二)(J(.中共黨史研究,2009(4):32.
[3]吳成玲:國際化視閾下“一邊倒”外交政策的確立(J(,國際學院學報,2011(3):14.
[4]孫其明.試論建國前后“一邊倒”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J(.黨史研究與教學,1996(2): 11.
[5]程珂.再論新中國“一邊倒“外交方針的形成(J(.云南社會科學,2007(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