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赟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的臺出,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自我約束和監督體系,已勢在必行。強化對內部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規范權力運行,防止權力濫用,不僅僅只面向企業建立內控制度,也同樣適用于行政事業單位。以權責對等、制衡有效、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管理科學的內控機制建設,已逐漸成為各級財政部門制約行政事業單位權力的一項重要舉措。
行政事業內控機制建設
一、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機制建設的大背景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內控機制建設的有效性,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自我約束和監督體系,強化對內部權力的制約和監督,規范權力運行,防止權力濫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等權力集中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的決定,并相應出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浙江省財政廳、紹興市財政局等部門紛紛出臺政策文件、開展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專題講座,為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公共服務效能和內部治理水平的不斷提高,為共同推進內部控制建設,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保障。
為了確保財務業務運行合法合規,實現優化財務業務流程,降低財務廉政風險,提升財務管理能力,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機制建設已刻不容緩。內控機制建設的要點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是管理層-省財政廳、審計廳、人社廳、各級財政部門等的重視和組織推進;其次,需要開展對全單位、全業務流程的梳理,查找流程控制的風險點并予以完善;最后,要通過監督評估來監控內部控制執行的效果并加以改進。
二、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機制建設的必要性
內控機制的建設,是行政事業單位開展經濟業務活動合法、合規性的必要前提。內控機制的建設,能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安全性、使用的有效性,能反映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性,能有效防范舞弊、預防腐敗,能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通過內控機制的建設,可以起到相互制衡,監督財政權力運行機制,各部門、各崗位都能公開透明,減少腐敗發生的可能,提升內部監督實效。
三、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內部控制意識不強。有的行政事業單位雖然有內控機制,但形同虛設,單位沒有建立內部監督機制,沒有對內部控制運行情況進行有效評價,內部審計部門也沒有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單位內部管理制度和內控制度,也沒及時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進。
2、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有的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單位制定的制度形式化,有的單位制定的制度教條化,在表面上做功夫,發文、上墻,只應付上級檢查,敷衍了事。
3、業務部門之間、關鍵崗位人員之間不相容職責未分離。有的行政事業單位業務部門之間沒有相互制約的要素,各自為政,流程、審批一條龍服務;有的行政事業單位關鍵崗位人員,職責相容卻未分離,也不存在輪崗、換崗機制,沒有形成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
4、資產管理混亂。有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沒有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來管理日常資產,沒有建立“一物一卡”資產使用臺賬平臺,資產存放、報廢混亂,不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資產清查盤點工作,存在帳實不符,對資產后續管理薄弱,造成資產使用、保管動態管理責任不清。
四、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機制建設的建議
1、建立工作機制,組建內控制委員會,上下聯動牢固樹立內控理念。
組建內控制委員會,由省財政廳牽頭,省審計廳、人社廳共同參與,共同負責全省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工作,并邀請理論界教授、實務界專家成立省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專家咨詢委員會,負責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咨詢、評估等工作。與各地加強統籌規劃,爭取相關部門的協同推進和支持,研制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基本指引。
2、各行政事業單位成立內部控制領導組織機構,強化流程控制。
各行政事業單位要單獨設置內部控制職能部門或確定常設的內部控制牽頭部門,負責組織協調開展內部控制工作。一是單位層面內部控制,建立集體議事決策制度,建立關鍵崗位管理制度,建立會計機構管理制度。二是經濟活動內部控制,梳理單位在預算業務、收支業務、政府采購、資產業務、建設項目業務、合同業務等經濟活動的工作流程,對照內控規范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明確工作環節,查找風險點。根據找出的風險點,結合內控規范和現行的法律法規規定,采取控制措施,進行內控設計。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單位的制度建設,制定內部控制工作手冊,內容包括:業務的管理結構、各業務環節的崗位設置、職責分工、主要業務環節的控制設計、業務流程圖等。
3、加強權力制約,實行定期輪崗。
內部控制職能部門要針對單位各部門、各崗位、各流程查找其在崗位設置、權限分配、流程設計、制度運行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和可能出現的風險,按照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衡的要求,科學設置內設機構,切實做到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做到用制度管人、管權、管錢,在各項業務運行環節構建一面面風險“防火墻”。建立單位工作人員的培訓、評價、輪崗等機制,使其具備相應的資格和能力。單位實行定期輪崗,既能盤活資源,優化干部隊伍的結構,加大多崗位鍛煉,提升干部隊伍綜合素質,打破崗位終身制,促進勤政廉政,能規范權力運行,又能強化內部控制。
4、健全內部評估監督機制,強化各方監督實效。
省財政廳建立考核機制,各財政部門逐級實行,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及執行情況納入年度工作責任制目標考核。強化單位內部監督,內部控制職能部門要不定期對內控制度的建設和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也要加強外部監督,各級審計部門應把內控制作重大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等重要內容,揭示單位內部控制的缺陷,有效提出建議意見,督促整改落實。同時更要調動單位全體人員的積極性,全員主動參與監督,實現“全員監督、有效監督、持續監督”。
5、加強宣傳,樹立理念。
加強宣傳解讀,廣泛開展內部控制文化宣傳,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通過專題講座、專題培訓、調查問卷、網絡知識競賽等形式,廣泛搭建內部控制知識宣傳平臺普及內控理念,使全員對內部控制價值的認同,增加對內控知識的了解,并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內部控制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