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顯著,面臨諸多利好條件,但也存在總體不樂觀、制度推力小、動力不強勁、進程不順暢等突出問題,需要及時有效的政策制度創新。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縣域經濟公共財政公共服務均等化
近年來黨和國家非常重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問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要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包含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建立健全“人地錢”掛鉤政策,建立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建立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城市基礎設施補貼數額與城市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
一、湖南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有利條件
經過長期發展,湖南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物質技術基礎日益雄厚,基礎設施日益完備,生態環境日益改善,產業核心競爭力特別是科教水平不斷提升,人力資本累積效應逐步顯現。發展區位優勢凸顯,隨著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和國家“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戰略深入推進,我省將由沿海開放的內陸變為內陸開放的前沿,具有巨大的商圈輻射優勢和產業投資市場價值。發展潛能依然巨大,我省處在工業化、城鎮化中期階段,在推動消費主導型需求結構、服務業主導型產業結構、城鎮主導型城鄉結構形成過程中,“五化同步”發展孕育巨大潛能,全面深化改革將極大地釋放制度新紅利、激活發展新動力。近年來,湖南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顯著,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就業創業機制不斷創新,社會保障事業全面推進,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形成,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加大,子女可享城市義務教育,轉移本地化就業趨勢加強。
二、湖南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問題
湖南發展不充分、不協調、不平衡的基本省情還沒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總量不大、人均水平較低、綜合實力不強,城鎮化率、服務業比重和外貿依存度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創新能力不強、發展方式粗放、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收入差距較大、消除貧困任務艱巨等問題突出。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社會治理等存在薄弱環節。縣域經濟、開放型經濟、非公有制經濟和金融服務業仍是發展短板。經濟環境不優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改革舉措落地需下更大功夫。總體看來,湖南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現狀不樂觀、制度推力小、動力不強勁、進程不順暢,2015年末城鎮化率只有50.89%,城鎮落戶意愿不強動力仍不足,城鄉平等收入分配制度未形成,農民工參保比例和水平還不高,培訓效果不佳培訓多流于形式,居住條件較差居住問題仍突出,城市難滿足快速增長教育需求。
三、湖南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應對
1.實行總體寬松差別引導的城鎮落戶新政策
全面有序放開城區人口百萬以下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城區人口百萬以上城市落戶條件,放寬長沙、株洲、湘潭三市間的遷移落戶條件。不斷放寬高校和職業院校畢業生、取得專業技術資格人員、取得職(執)業資格人員、留學回國人員、獲榮譽稱號人員落戶城鎮的條件,優先解決城鎮落戶問題。大中城市不得采取購買房屋、投資納稅、積分制等方式設置落戶限制。完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參與機制,鼓勵農業轉移人口及家屬參加各類社會組織和社區生活。
2.建立具有激勵效應合理公共財政投入政策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公共成本主要是政府為其提供各項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公共服務管理、就業創業服務、社會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保障性住房等所需增加的財政支出。要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專項基金,加強對湖南省農民工集中流入城市的補助,支持各市縣為跨地區遷移的農民工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務,省級財政給予相應補助,特別要對農民工保障住房建設給予財政支持,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和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因城施策化解房地產庫存,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把符合條件的外來人口逐步納入公租房供應范圍。要著力擴大農民工的就業創業量和質,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多渠道就業創業,要建立省級市級縣級就業創業基金,給予農民工就業創業有力的支持,用好失業保險基金結余,增加穩就業資金規模,高質量完成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培訓任務,加強對農民工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扶持。要建立健全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農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但各市縣要主動承擔起城鎮建設維護和為新市民化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的大部分成本。
3.以縣域經濟壯大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深入推進擴權強縣、簡政賦權,構建縣域高效發展新機制。大力發展園區經濟,將產業園區打造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支持發展“飛地經濟”。適時啟動區劃調整,增強人口產業集聚能力。加快推進特色縣域經濟強縣建設,重點培育30個特色縣域經濟強縣。要以縣域經濟的大力發展推動和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將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社區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和職業病、大病醫療救助范圍,提高其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職工失業保險的比例。將農民工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公共教育體系和財政保障范圍,實現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和高考。參考文獻:
[1]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豆小紅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2]王習賢.湖南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決策咨詢要報(湖南省委黨校內參),2015.8
注: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青年互聯網創業的問題及其治理研究》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