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摘要:西方美術作品的欣賞是美術教學的重難點問題,中國學生在沒有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下,很難對風格各異的西方美術作品產生深入的理解。另外,對于西方美術作品的欣賞和理解不是一種簡單性的自我判斷,而是需要在了解美術創作歷史、美術批評、美術理論等基礎上進行。文章在對西方美術作品欣賞方法探索的基礎上,以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為例,具體論述西方美術作品欣賞。
關鍵詞:西方美術作品;欣賞;研究;《大衛》
美術創作是一種長期的實踐性活動,指的是美術家對美術作品創作的過程及使用的創作技巧。任何美術家的美術創作都需要在一定的歷史文化語境和氛圍中進行。西方美術作品的創造和發展需要依據特定的西方美術發展歷史。西方美術發展歷史能夠對美術風格流派的特征及發展變化進行介紹,從而加深美術家創作作品的內涵,提升欣賞者對美術作品復雜性的認識。另外,對于西方美術作品的欣賞還體現在美術批評上。美術批評(評論)是一種專業性的談論,是對美術作品進行解釋的重要方式,能夠幫助欣賞者以一種客觀的態度來理解美術作品,進而提升欣賞者對藝術的理解能力和欣賞水平。
一、西方美術作品欣賞
西方美術表現形式高雅深奧,具有很強的人文情懷,會給人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加強對藝術的體悟能力。西方美術發展根本 在于對自身的認識,西方美術在西方指的是一種非公立主義的藝術,是在審美認識的基礎上創作出的有形藝術。
(一)美術作品的描述
從美術評論的角度,要對美術作品的門類進行區別,比如判斷出作品是繪畫作品還是雕塑作品;要對美術作品的創作題材進行區別,比如判斷作品是風景畫還是人物畫;對美術作品的創作材料進行分析,比如使用的是油畫顏料還是金屬材料。從美術發展史的角度,要對美術作品的尺寸大小進行陳述,了解美術作品創造的歷史,掌握美術作品創作者的傳記,明確作品創造背后的意義。
(二)美術作品的分析
對于美術作品的分析時將美術作品劃分為成幾部分,將復雜的問題以一種簡單的要素來進行研究。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具體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第一,美術評論角度。從美術評論角度對作品進行分析一般是超過語言描述的,是進一步對作品創作原因的分析,包括美術作品創造的要素以及創作規則,具體表現為色彩、線條、形狀、系統空間布置方面,講究作品設計的均衡、比例協調以及節奏問題。第二,美術史的發展角度。主要是通過對不同美術家作品的比較,來對美術創作的流派進行分析。
(三)美術作品的說明
美術作品的說明是為了進一步探討美術創造的內在含義,了解美術家賦予美術作品的思想觀念內涵。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具體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第一,美術評論角度。美術作品的創作是通過某種信息符號喚起欣賞者的心理反應,這種反應能夠對欣賞者的回憶、情感以及價值觀形成產生作用。不同的欣賞著受自己閱歷的影響對同一種美術作品會產生不同的想法。第二,從美術史發展角度。主要是從美術家的創作背景來對作品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比如想要了解戈雅的繪畫作品,就需要了解戈雅所在的社會政治背景,
(四)美術作品的判斷
美術作品的判斷是針對美術作品的藝術角質,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美術批評角度。具體表現為對藝術家創作作品風格的判斷,比如美術家使用的具象派還是寫實派,是表現主義還是情感主義等。第二,美術史角度。需要了解美術作品創作的目的、風格、情感、表現方法等。
二、西方美術藝術起源及發展成果研究
(一)起源
西方美術藝術的起點在希臘,主要發展的高峰時期包括古羅馬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和十九世紀。歷史的發展體現了藝術發展的一種普遍規律,且藝術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實現了革新。中世紀時期的西方主要被基督教思想籠罩,人們的思想行為及藝術創作深受基督教影響,表現為藝術創作缺乏創造力。文藝復興的發展則是解放了人們的美術創造天性,創造出了無與倫比、流傳至今的西方美術作品。在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了大量的藝術創作天才,比如米開朗基羅、達芬奇等。
(二)米開朗基羅的美術藝術作品創作
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具有強大的爆發性力量,其美術作品的創作發展帶來了文藝復興運動發展的高潮。米開朗基羅對身體繪畫的創造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在進行人體解剖研究的同時,創作出了展示人體美的美術作品。比如早期的浮雕作品《階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兒之戰》,以一種樸實、莊重的畫風展現了在強烈運動中的人體美。米開朗基羅的美術創作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第一,其宗教題材的美術作品中具有鮮明的人性特色,描寫的宗教對象大多是窮人。第二,他的作品體現了時代發展 的氣息,比如《大衛》的思想、《摩西。中的憤怒等。第三,作品集中展現了個人思想發展和時代進步發展之間的矛盾,具有很強的悲劇性色彩。
(三)米開朗基羅美術創作的作品——《大衛》
大衛是以色列的大王,他在少年時期,是一個牧童,在非厲土人對以色列進行侵略時,大衛到前線給自己的哥哥們送飯。在送飯的過程中遭遇了兇悍的敵人,以色列人不能抵御這種強悍的敵人,大衛用武器殺死了敵人,拯救了整個民族。因此,西方將大衛視作一名英雄,代表的形象是保衛國家的英雄。
在1501年的春季,米開朗基羅回到弗洛倫撒,在當年的秋天開始創作雕塑美術作品《大衛》,創作歷經三年完成。當這部作品問世時,整個弗洛倫薩熱烈歡呼,人們都紛紛來欣賞這部美術作品。米開朗基羅沒有將大衛塑造成一個牧羊少年,而是將他塑造成了一個青年的壯士,在他身上賦予了一切美好的思想。大衛不再是圣經里的理想人物,而是代表了市民英雄,將人們的英勇反抗斗志賦予在大衛身上,體現了強烈的改造世界的人文主義思想。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是一座高為5.5公尺的立像,塑造的是一個肌肉發達、體格勻稱的青年男子,這名青年男子充分自信地站著,左手持有石塊,右手持有石器,描向遠方的敵人,體現了男性的英勇魄力。《大衛》是西方美術發展史上被人們夸耀最多的男性雕塑,賦予了人迷你的抗爭精神。
總結:西方美術藝術發展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的人文主義色彩,體現了當時人們對幸福、對理想的美好追求,經過時代的變遷,西方美術藝術在時代發展洪流中愈發地顯示出了自己獨特的魅力,得到了各國的關注。為此,需要有關藝術人員進一步加強對西方美術史的研究,充分借鑒,在借鑒基礎上促進本國美術藝術的創作發展。
參考文獻:
[1]章釋文,張文靜. 中西方美術教育比較研究與作品對比欣賞——評《美術教學理論與作品欣賞》[J]. 當代教育科學,2015,05:70.
[2]任麗萍. 西方美術欣賞品味之我見[J]. 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04,0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