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琳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改革發展,地方政府開始以各種不同形式大規模舉債。地方債務規模的加劇,使得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不斷增大。本文首先對山東省某市政府財政狀況進行系統分析;然后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債務風險進行評價,找到影響該市政府債務的因素,最后提出化解該市政府債務風險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政府性債務;風險評價;防范
一、財政狀況分析
財政是一個地方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近幾年該市財政收入增長較快,2010年為200.13億,2015年為608億,增幅達到2倍多,雖然收入在快速增長,但支出增長也較快,存在一定的財政缺口。衡量政府債務對經濟的影響程度一般采用債務負擔率指標,即政府債務余額占GDP的比重。以西方發達國家財政集中程度為30%,而債務負擔率不超過60%為參照標準進行測算。2015年該市財政集中程度(地方財政收入/GDP)為10.08%,而債務負擔率的警戒線應該以25.12%為限。但從實際債務負擔率看,2015年債務負擔率為20.39%,說明債務規模偏大,應引起重視。
二、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評價
(一)評價步驟
地方政府債務由于受到各種內外環境因素的影響,其本身是不確定的和模糊的。由于這種模糊性,在進行地方政府債務預警時,可以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
1、確定模糊評判等級評價集V
將對地方政府債務預測各種可能出現的結果構成一個集合,即V={V1、V2、V3、V4、V5}={很安全,安全,一般,危險,很危險},目的是在綜合考慮所有影響因素的基礎上選出一個最佳評價結果。
2、建立因素集U
即從能預測地方政府債務情況的指標中精選少量內容豐富且獨立性強的指標構成評價體系,即U={U1,U2,...U5}。其中,U1-債務負擔率,U2-債務率,U3-償債率,U4-債務依存度,U5-財政赤字率。
3、進行單因素模糊評價,得到模糊關系矩陣R
即從因素集U中單獨取出一個比率指標進行評價,通過專家評價法以確定評價對象對評價集V的隸屬程度。例如,某地U1=-債務負擔率,有20% 的專家認為很安全,20% 的專家認為安全,30%的專家認為一般,20%的專家認為危險,10% 的專家認為很危險,則對該地的U1因素(債務依存度)的評價得到一個評價集Ri,R1=[0.2,0.20,0.30,0.2,0.10]。同理,對U2—Un指標也可分別得到一個評價集,依次設為R2、R3…由此可得一個模糊關系矩陣R。
4、確定權重集A
一般來說,各個指標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為了反映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對每個因素Ui應賦予一定的權重αi,且A={αi+α2+...+αn=1}。權重集非常重要,它將直接影響最終結果,本文借鑒層次分析法(AHP)確定的權重數據。
5、綜合評價
根據模糊關系矩陣R,可以得到一個模糊綜合評價的數學模型,表示為B = A·R。根據最大隸屬原則,選取數值最大的B 對應的模糊評判等級評語集V 中的等級,即為某地方政府債務評價等級。
(二)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評價
1、債務評價指標選取
具體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價的指標有許多,本文結合該市的實際狀況,選用以下評價指標加以分析:U1=債務負擔率=當年債務余額/當年GDP,U2=債務率=當年債務余額/財政收入,U3=償債率=當年國債的還本付息額/當年財政收入,U4=債務依存度=當年的債務收入/財政支出,U5=財政赤字率=財政赤字/GDP。這里以2013年財政統計數據為例:財政收入600.28億元,財政支出960.64億元,政府性債務792.15億元,GDP為3000.15億元,稅收收入200.15億元。計算得出主要指標結果如下:U1=18.43%,U2=86.34%,U3=15.63%,U4=18.16%,U5=12.84%。
2、綜合評價
(1)模糊關系矩陣R
收集相關專家意見得出:
R1=[0.20,0.10,0.25,0.10,0.35],
R2=[0.15,0.03,0.70,0.09,0.03],
R3=[0.40,0.10,0.15,0.25,0.10],
R4=[0.45,0.20,0.05,0.20,0.10],
R5=[0.20,0.20,0.35,0.10,0.15]。
(2)指標權重集A
根據理論分析,在此借鑒卿固等(2013)的權重指標數據,即A={0.232,0.170,0.168,0.205,0.236}。
(3)模糊綜合評價結果
通過計算可得 B=(0.21628,
0.25310,0.3015,0.1509,0.11895),其中0.3015 最大,與等級評語集V對應的評判術語為一般,可以看出該市政府債務情況處于警戒安全以內,要建立健全保護機制和監督措施,防止政府債務向風險級轉變。
三、地方政府性債務影響因素分析
(一)財政收入與支出不匹配
該市地方財政收入來源不足,支出不合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既有體制因素,也跟地域經濟發展水平有關。該市經濟發展相對較慢,工業基礎薄弱、服務業產業發展后勁不足,使得稅收收入相對較少。同時,財政支出不夠合理。以2013年地方財政支出數據為例,該市農林事務、社會保障事務、教育、公共衛生、一般公共服務等支出比重較大,分別為16.28%、10.56%、16.38%、11.23%、18.25%;而科教、文化、體育事業與傳媒投入比重較小,只為2.01%、0.89%,支出結構不合理。
(二)地方政府管理和市場職能界定不清,存在越權現象
該市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不高,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跟不上市場的發展,地方政府和市場的職責劃分不清,政府行為過于市場化,存在 “越位”和“缺位”得現象。同時,分稅制改革以來,中央政府財權相對集中,而地方政府財權相對減少,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權、事權嚴重不對等。除此以外,地方政府也無力支付沉重的財政支出。以上因素都是造成地方政府債務增加的原因。
(三)財政、預算管理制度缺乏有效監管
從該市近幾年財政收支數據中可以看出,支出普遍高于預算,有的超過10%,有的超過50%。同時沒有形成規范的財政管理制度,財政審計制度也存在著缺陷和不足。總之,政府債務管理體制不健全。
(四)受經濟波動和財政政策的影響
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自1998年以來,我國總體上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這使得政府支出不斷擴大,各地方政府存在不同程度的舉債建設項目。在政策改革方面,國家推進稅制改革、農業稅減免,同時免除九年義務教育等,這都對地方財政收入和支出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四、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防范對策
(一)完善管理制度,實現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相匹配
要徹底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必須要改革財稅體制,形成地方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要從財政體制方面入手,進一步核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地方上級和下級政府之間的財權與事權。其次,要強化財政管理收支制度,建立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財政收支績效。
(二)大力發展區域經濟,增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2010—2013年該市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別是7.34%、7.53%、8.20%、8.48%、8.73%、9.34%、9.86%,雖然呈現穩增長趨勢,但是總體比重仍不高,因此在不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前提下,要逐步提高財政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同時加強二三產業的發展,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從根源上來增加財政收入。
(三)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債務預警機制
由于地方政府性債務未形成統一的管理機制,多頭管理的局面使得債務無法統籌規劃,導致盲目過度舉債。因此要逐步建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和控制體系。一是財政部門要建立本、下級政府性債務統一管理信息系統,隨時掌握債務規模、期限、用途等,實現動態跟蹤,重點關注負債率、債務率、償債率、債務依存度等指標;二是建立債務風險數據庫,收集各類與財政債務風險相聯系的經濟活動數據,對風險進行及時監控;三是建立多方溝通的信息平臺,形成常態化、日常化的信息溝通反饋機制。
(四)創新融資機制,建立系統的融資體系
積極探索投融資機制,加快建立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融資平臺,以此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地方政府應該以多種融資形式吸引民間資本來參與投資建設,減輕政府償債壓力。同時整合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資本運作。
參考文獻:
[1]王莉莉.《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綜合評價與比較》.會計之友旬刊.2015年05期.
[2]王瑜.《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評價研究》.河北大學.2015年.
[3]徐艷芳.《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審計研究》.浙江工商大學.2014年.
[4]劉衡、張超.《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整體風險評估與監管機制研究》.財政監督.2014年.
[5]于樹.《當前我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分析與管理建議》.地方財政研究.2014年02期.
[6]羅萬金.《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分析-以某市為例》.西部金融.2011年05期.
[7]劉云.《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分析與管理建議》.財政監督.2013年.
課題項目:山東省統計科研重點課題,地方政府性債務的風險分析與統計研究-以山東省為例(編號KT15164)這篇論文是該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