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柳娟
英國工黨爭取民眾支持的經驗
〉〉〉〉〉胡柳娟

英國工黨誕生于20世紀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參與國家政治權力角逐,打破英國自由黨和保守黨輪流執政局面。至今,英國工黨依然保持著英國政壇的大黨地位。觀察英國工黨的執政軌跡,聯系選民的經驗及做法、獲取民眾的信任與支持是關鍵因素。
縱觀世界政黨興衰史,那些與民眾建立了經常性聯系,黨群互動頻率高的政黨,遠比疏離群眾、一意孤行的政黨更有生命力。
延續選舉游說、民意調查、寄送特定印刷品等傳統溝通形式。選舉游說是英國工黨采取的最普遍形式,其作用主要在于了解民眾的意見、要求和政治傾向,以確定政黨的選民。英國工黨選舉游說的形式有很多,譬如調查游說、問卷游說、傾聽游說、上門游說、問題游說和電話游說等,但主要還是采取電話游說形式。譬如1997年競選期間,英國工黨90%的工作人員采用電話游說。同時,各種形式的民意調查也是英國工黨密切聯系民眾的一個溝通手段。1984年,英國工黨建立了一個負責民意調查的專門委員會,研究民眾的政治態度、一般觀點和情緒等,這對英國工黨的戰略調整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參考。另外,向民眾寄送特定的印刷品,傳達黨的價值理念、行動綱領、政策藍圖,也是英國工黨為拉近與民眾交流、互動的形式。近年來,英國工黨向民眾寄送的地方性時事通訊和報紙,被當作權威信息的來源,越來越受到廣大民眾的歡迎。
借助現代化傳媒技術,選民直接參與討論。2003年,英國工黨推出一項名為“大對話”活動,英國民眾可以就伊拉克戰爭、政府稅收、大學教育費用等13個“大問題”在英國工黨決策機構——“全國政策論壇”上建言獻策。“全國政策論壇”是英國工黨借助現代網絡技術,設立欄目齊全、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網站。網民還可以通過網站在線注冊加入英國工黨、在線注冊志愿者服務或為選舉捐款。另外,許多英國工黨議員也會在各自所代表的選區設立自己的專屬網站,對外公布自己的電子郵箱、傳真電話、通訊地址等,全天候為廣大民眾服務。
領導人率先垂范,傳遞親民信號。英國工黨前領袖、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公眾面前呈現出熱情活躍和平易近人的形象,贏得了英國民眾的喜愛。特別是他在2004年1月19日晚,參加英國廣播電視臺的“新聞之夜”民眾對話節目,以坦誠平和的態度,與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25名公眾代表,就英國社會問題和民生政策進行討論。當一位學生家長發表對學費改革的抨擊時,布萊爾在討論中對政府推行的高等學校學費改革計劃作了有說服力的闡釋,顯示了政府所做的努力,增加了民眾對工黨政府的理解,使改革獲得了支持。
對于一個執政黨而言,要想贏得民心,制定合民意、順民心的社會政策非常關鍵。歷覽英國工黨的施政歷程,英國工黨也歷經挫折。但是推行“實用主義”路線之后,尤其是在經濟和社會政策方面的調整與改革,使英國工黨又一次走上了執政舞臺。
以經濟調整為主線,提高國家經濟發展水平。1997年,布萊爾上臺后,提出“第三條道路”理念,并第一次在黨綱中對市場和私有制作出了肯定。提出建設充滿活力的經濟,實施高工資、高技術、高投資和高就業的經濟發展模式,主張把“市場的進取精神和競爭的殘酷與伙伴關系和合作的力量融合在一起”,鼓勵公、私營部門相互依賴與合作,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
調整社會福利政策,改善人民生活質量。長期以來,英國工黨踐行的“福利國家”模式,是以高財政投入為依托,建立在經濟繁榮的基礎上的,一旦經濟形勢發生變化,這種福利模式也會變化。比較典型的是在1973年,英國出現石油危機,財政上岌岌可危,不能繼續支持社會福利,這引起民眾的反感,最終失去了民眾的信任。布萊爾上臺后,提出“社會投資國家”,主張把福利政策中的經濟和社會成分有機結合起來,由“消極福利”變為“積極福利”,讓福利支出促進經濟發展,改變靠國家投入支持福利發展的傳統模式。之后,英國工黨推出的“青年新政”就是“積極福利”的典型項目。該項目旨在幫助失業者重新就業,把所有符合條件的失業青年納入“就業中心”項目,在“就業中心”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積極尋找工作,或參加為期4個月的短期技能培訓,此時如果就業不成功,則進入第二階段,即選擇階段。如果在第二階段結束后仍然無法實現就業,則自動進入“后續”階段,此時失業青年可以在尋找工作的同時,領取相應的失業津貼。該項目實施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過去,英國工黨大部分政策由年會及執委會決定,地方選區代表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但是決策程序的設計不能充分表達基層黨員的意志。為使決策民主化,1997年,英國工黨年會通過的“權力伙伴計劃”項目,標志著英國工黨新的決策程序形成。
英國工黨的“權力伙伴計劃”項目與傳統決策方式相比有顯著特點。首先表現在年會的決策天數上,由原來的五天減為兩天;其次是年會不再討論工黨政府每年的重大事務,而是為政府制定長期的政策選擇;最后是積極邀請外圍人士及不支持工黨政府的代表團參與新機制的實施與運轉,以顯示英國工黨與現實世界的契合度。同時,“權力伙伴計劃”形成了三個新的組織機構:聯合政策委員會、全國政策論壇及其下屬的八個具體政策委員會。聯合政策委員會由政府及執委會成員組成,主要包括黨領袖、副領袖、主席、副主席和財務主管;聯合委員會主要是指導全國政策論壇的執行;全國政策論壇是主要決策機構,由183個黨的有關集團代表和負責相關議題的8個具體政策委員會組成,動員全黨乃至全社會力量參與英國工黨的重大決策。在此基礎上形成決策的初步意見,然后在黨內進一步討論。這樣,與舊程序相比,更加民主,不僅向黨內普通黨員咨詢意見,而且越來越面向更多其他社會群體,在經過討論、咨詢和修改之后最后形成決策。從“權力伙伴計劃”項目運行程序來看,通過合作、協商和建立伙伴關系,可以加強決策控制力,也增強決策民主性和科學性,是典型的上下互動治理模式實踐。
(摘編自《中國黨政干部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