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評論員
論 壇
在競爭中打造品牌
○ 文/本刊評論員
當 OPEC減產帶來的保價影響逐漸式微的時候,地緣政治風險給國際油價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4月7日上午,敘利亞內戰已經進入第6個年頭的時候,美軍發射了大概60枚戰斧導彈襲擊敘利亞霍姆斯附近政府控制的空軍基地,以此回應敘政府對無辜平民進行化學武器襲擊的行徑。
隨著這聲炮轟,可以預見的是,不僅是敘利亞,包括整個的中東整個世界尤其是朝鮮半島,2017年還將動蕩。
消息一出,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以及可能的供應中斷蓋過了市場對于全球石油供應或超預期的擔憂,布倫特原油價格一舉攻破55美元/桶。
隨著國際油價上漲,國內成品油價格也迎來年內最大漲幅。4月12日24時,發改委發出通知,汽油每噸上調200元,柴油每噸上調190元。按照一般車型50L油量計算,加滿一箱油預計多花8.5元。國際油價漲幅順利傳導到成品油市場,終端的高利潤時光在繼續。
“得終端者得天下”,因為成品油批零價差的擴大給加油站帶來了可觀的利潤,成品油零售終端正成為各路資本的必爭之地。截至2015年底,全國約有9.68萬座加油站。其中,中石油有2.07萬座占21.38%,中石化有3.06萬座占31.61%,民營加油站4.2萬座占43.38%。加上中海油、中化、外資,加油站爭奪主體日益多元化。
可喜的是這種競爭屬于君子之爭。無論是民企還是國企,在談起競爭對手時都非常平和、客觀,也能正視自己的優缺點。而在幾年前,國企談起民企就是“質量差、缺斤短兩”,民企談起國企就是“壟斷、強勢”。
這種競爭帶來的結果是價格市場化、產品服務差異化、站點管理精細化、品牌集中化。
隨著競爭主體增多,顧客擁有更多的選擇,差異化的、有特色的、價格適中的產品和服務才能夠吸引并與顧客建立長期聯系。競爭的最終結果或許是,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外,未來民營加油站會形成30~50個品牌企業。其余加油站會像路邊雜貨店一樣,也許有生存空間,但會邊緣化。這樣的站更多的面向條件比較差的低消費群體,只能靠價格競爭。如果有其他的企業比其價格還低,這樣的企業就會被市場淘汰。
結果如何,且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