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金生 劉云志 李昱潔 宮 江 李 琳*
奶牛結核病的診斷與綜合防制
文/楊金生 劉云志 李昱潔 宮 江 李 琳*
(吉林省畜牧獸醫科學研究院)
奶牛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的慢性傳染病,從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診斷方法等對奶牛結核病進行了闡述,并提出相應的綜合防制措施,以期為促進奶牛養殖業的可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參考。
奶牛;結核病;診斷;綜合防制
奶牛結核病主要是由牛型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一種消耗性、慢性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在我國屬于二類動物疫病,患病奶牛消瘦、貧血、生產力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和體虛乏力,其發病特征是奶牛組織和臟器中形成肉芽腫、干酪樣壞死和鈣化結節病變,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隨著奶牛養殖業的迅速發展,該病的發病率不斷增高,阻礙了奶牛養殖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嚴重影響了無公害優質乳制品的開發和生產,給奶牛養殖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直接危害了人體健康。因此,保障奶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對防制本病意義十分深遠。
該病無明顯的地域性,多散發,舍飼喂養的牛只發生比較多,也沒有季節性,一年四季均有發生。結核菌除感染人外,還可感染50 多種哺乳動物和20 多種禽類,奶牛是結核病最易感的動物,其感染率最高,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通過交配感染,營養不足、飼養管理不良,特別是圈舍陰暗潮濕、飼養密度大和通風不暢的飼養環境中可促進本病的發生與傳播。
病牛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特別是開放性的患病牛,可通過各種途徑向外排放病菌,病原菌隨糞便、唾液、尿液、氣管分泌物、乳汁、陰道分泌物、精液等污染水源、飼料、空氣、牛奶及其制品、用具、土壤和飼槽等。
牛感染結核病過程緩慢,以產乳量下降、消瘦、干咳等為主要特征。臨床癥狀則隨患病器官的不同而各不一致,以肺結核、乳房結核、腸結核最為常見。此外,結核菌還可以侵害其它器官,故還可以發生子宮結核、睪丸結核、漿膜結核、腦結核和淋巴結核。
2.1 肺結核
病牛日漸消瘦,容易疲勞,呼吸困難,前期為短性干咳,早晨時最為明顯,后期轉為長期頑固性干咳,淋巴結腫大,主要集中在腹股溝、頜下等部位。隨著病程的發展,病??蓮目谇换虮强變攘鞒龅S色黏性膿鼻涕,咳嗽頻繁,而且加重,呼吸變得急促,并帶有疼痛感等現象,聽診肺區常伴隨有濕性或干性啰音,病牛貧血,體溫可升高到40 ℃,呈間歇熱或弛張熱,最終心力衰竭而亡。
2.2 乳房結核
奶牛乳房淋巴結腫大,一般以局限性或彌漫性硬結的產生為主要特點,無痛熱感,大小不一,外表高低不平,乳房不對稱或變形。乳汁稀薄并且泌乳量減少,乳汁呈現灰白色,有的含凝乳絮片,有的患病牛乳房發生萎縮,最后停止泌乳。
2.3 腸結核
多發生于犢牛,患牛會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佳、消瘦、腹痛等癥狀,觸摸奶牛胃部會有腫脹感或是有硬結,胃腸道黏膜有大小不等的結核結節,有的奶牛還會出現便秘和腹瀉的癥狀。
2.4 淋巴結核
淋巴結核可見于結核病的各個時期,以其患病部位不同而癥狀各異,腹股溝、肩前、頜下、股前等部位的淋巴結腫大并凸出于體表。
結核分枝桿菌侵害的組織和器官會形成特異性的、增生性的結核結節和滲出性干酪樣壞死或鈣化灶,肺部及所屬淋巴結是最常見的,其次為頭頸部淋巴結和腸系膜淋巴結,乳房、腹膜、胸膜、肝臟和子宮等均可出現,結節為半透明,呈灰白色或黃白色、大小不一,由小米粒到雞蛋大,多為散在,有的會形成集合性結節,切面呈干酪樣壞死或鈣化,有的壞死軟化溶解形成空洞,有的會鈣化變硬,其周圍被白色瘢痕組織包裹。當患有肺結核時,肺上有很多微透明的、粟粒大小的結節,慢慢變大并由纖維蛋白所包圍,表現出粟粒性結核病病變。在腹膜和胸膜上形成結核結節時,會形成很多密集的小結節,形如珍珠一樣,所以又叫做珍珠病。腸結核發生于盲腸或小腸,在腸黏膜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底部堅硬潰瘍或結節,上面覆有干酪樣物質。
依據該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特征、典型病理變化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必須進一步做實驗室的檢驗。
4.1 病原學診斷
采集可疑病牛被侵害的組織滲出液和分泌物等病料,如糞便、尿、乳汁、痰液及生殖器官分泌物等樣品,處理后制成抹片,也可以直接作成抹片,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鏡檢。必要時,可將病料培養物接種于豚鼠皮下,觀察局部病理變化,即是否出現特征性的結核病變。
4.2 PPD皮內變態反應試驗
4.2.1 術前準備
在成年奶牛左側或右側頸部中上三分之一處剪毛,對于3 個月以內的犢牛,也可以在肩胛前部進行剪毛,直徑9 cm左右,在剪毛部位的中央以食指和拇指輕輕捏起皮膚,用游標卡尺測量該處的皮厚,并做好記錄編號。
4.2.2 注射方法
先用碘酒或75%的酒精對注射部位進行消毒,然后皮內注射0.1 mL 1 萬IU的牛型結核分枝桿菌提純菌素。注射后局部會有凸起。分別于注射后72 h、96 h和120 h反復觀察注射部位有無紅熱腫痛現象,同時用游標卡尺測量皮膚厚度及術部腫脹的面積,并做好相應記錄。
4.2.3 判定標準
陽性反應:注射部位局部有紅熱、腫痛等明顯炎性反應變化,水腫呈彌漫性,其界限不明顯,腫脹面積在35 mm×45 mm以上,皮厚差在4 mm以上,其記錄符號為(+)。
疑似反應:注射部位局部出現炎性水腫,但不明顯,其皮厚差2.1~3.9 mm,腫脹面積在35 mm×45 mm以下,其記錄符號為(±)。
陰性反應:注射部位局部無炎性水腫,只有冷硬、堅實、界限明顯的腫脹或呈鈕扣狀腫;皮厚差在2 mm以下,其記錄符號為(-)。
對疑似反應的奶牛應在另一側以同一批次的菌素、同一注射劑量進行第2次皮內注射,再經過72 h后觀察反應。
4.3 PPD點眼試驗
4.3.1 點眼檢查
用提純的結核菌素在牛只的右眼或左眼做點眼反應試驗,點眼時應該在同一部位連續點2 次,用量為0.2~0.3 mL,3~5 滴,點眼后分別于第3 h、6 h、9 h觀察牛只眼睛是否有反應,必要時可觀察24 h反應。
4.3.2 判定標準
陽性反應:有2 mm×10 mm以上的或有2 個大米粒大小呈黃白色的膿性分泌物自眼角流出,或線狀或粒狀積聚在結膜囊及其眼角內,或散布在眼的周圍,或上述反應較輕,但結膜有明顯的水腫、充血、流淚并有其它全身反應者,為陽性反應。
疑似反應:有2 mm×10 mm以上的或有2 個大米粒大的半透明的呈灰白色的黏液性分泌物積聚在眼角處或結膜囊內,結膜沒有明顯的水腫、充血、流淚及其它全身癥狀者,為疑似反應。
陰性反應:眼睛沒有反應或僅僅流出少量的透明漿液性的分泌物,結膜有輕微充血反應者為陰性反應。
對于結核病檢疫結果為陽性的牛只一般無需治療,堅決予以撲殺,并進行無害化處理,以減少傳染源。對確有治療價值的陽性牛,應該在嚴密的隔離條件下,應用鏈霉素、異煙肼以及卡那霉素治療,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受威脅的犢??蛇M行卡介苗免疫接種,20 天后可以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達12~18個月。
結核病的綜合防制,必須堅持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在加強奶牛場的管理基礎上,應采取定期檢疫、執行嚴格的消毒制度和培育健康犢牛群等綜合性防制措施,保護健康牛群,防止結核病傳入。
6.1 加強奶牛場的管理
應堅持自繁自養的生產原則,不從疫區引進奶牛,必須補充或引進奶牛時,要按有關規定進行嚴格的檢疫和隔離,經檢疫合格后方可混群飼養,嚴防結核病傳入。飼養管理、繁育、獸醫相關技術人員和飼養員應定期體檢,取得健康證后才可以從事奶牛生產的工作,患有結核病的人不允許從事奶牛養殖行業。建立健全監測、免疫等檔案,對奶牛品種、疾病診治、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情況、消毒和結核病監測情況、耳號、產奶量等做詳細記錄和保留照片,確保不存在結核病病牛。
6.2 執行嚴格的消毒制度
奶牛場每月進行全場消毒一次,運動場、牛舍每15 天消毒1次,飼養用具每8 天消毒1 次,牧場、牛舍出入口處應設置消毒池和消毒室等,進出車輛與人員要嚴格消毒。消毒藥可選用2%燒堿、0.3%過氧乙酸、0.1%新潔爾滅、10%漂白粉、10%石灰乳、二氯異氰尿酸鈉溶液等消毒液進行消毒。奶牛場內不能飼養雞、狗、豬、貓、鴨等動物,飼養區和生活區要分開,奶牛糞尿應堆放于距離牛舍較遠的地方,經過堆積發酵后方可利用。
6.3 定期檢疫
奶牛場應定期做好牛群的檢疫工作,為每只檢疫健康的奶牛建立養殖檔案,定制耳牌。對無結核病的健康牛群,可定期在每年的春秋兩季各進行一次結核菌素變態反應試驗或者點眼檢查。根據檢疫的結果可以將牛群分為陽性牛群、健康牛群和假定健康牛群。陽性牛群應立即隔離后撲殺,深埋或焚燒等無害化處理。假定健康牛群應嚴格執行防疫制度,每年可進行四次檢疫,直到沒有陽性牛出現為止。
6.4 培育健康犢牛群
專門設立一個犢牛站,并制定檢疫、消毒、防疫和飼養管理等各項規章制度,新出生的犢牛應分配專人飼養護理,犢牛出生后飼喂健康母牛的初乳,6~8 天后飼喂健康或經消毒的牛乳,每頭犢牛都應設置專用的喂奶器,用具要經常清洗,嚴格消毒。犢牛在犢牛站6 個月的隔離飼養中要檢疫3 次,陽性牛及時淘汰,陰性牛且無任何臨床癥狀者轉入健康牛群飼養。通過設立犢牛站來培育健康犢牛群,從而控制奶牛結核病的發生和流行。C
楊金生(1976-),男,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預防獸醫學研究。
2017-05-11)
?通信作者:李琳(1979-),男,漢族,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健康養殖與畜牧環境及動物傳染病的診斷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