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璞
在中國職業教育史上,黃炎培是當之無愧的倡導者、實踐者、開創者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職業教育研究,并身體力行興辦職業教育,他的職業教育思想和職業教育理論對我國近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理清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形成的過程,總結他的職業教育理論,必將對當前的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有所裨益。
一、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萌芽
1913年,黃炎培在當時的《教育雜志》上發表《學校教育采用實用主義之商榷》,從理論上論證了改革當時不切實際的普通教育,以實用主義為指導加強教育與個人生活、社會需求之間聯系的迫切性、可能性和必要性。在文章中,黃炎培明確指出,過去的傳統教育和當前的普通教育只專重文字,而脫離生活,只注重理論學習而忽視技能訓練,結果是學生畢業即失業;而教育本質上應該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現實密切聯系,使學生具有安身立命的能力,使社會擁有適用之人才。從這篇文章開始,“實用主義教育”被旗幟鮮明地樹立了起來,這是黃炎培先生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正式產生的標志。1914~1915年,黃炎培又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如《學校教育采用實用主義第二回商榷書》《實用主義小學教育法》《實用主義產出之第一年》等,為實用主義教育搖旗吶喊。
在此期間,黃炎培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精神實質已經導向了職業教育。特別是1914年間,黃炎培通過對國內地方教育的廣泛考察,更加堅信當時中國教育一切弊病的根源就在于學校與社會的脫節、教育與職業的分離。他意識到,僅以實用主義教育改革普通教育,很難真正奏效,革除病根,而必須另辟蹊徑,以一種融教育與職業為一體的新的教育形式革新現行教育。于是,他開始從宣傳實用主義教育而逐漸提倡職業教育。其時,黃炎培對職業教育也已有論述,他說:“寓職業教育于初等教育,亦吾所主張者也。第功有先后,事有準備,入手方法,令各師范學校就土地之宜,加設農、商科,責生徒必修焉。”他還提倡女子接受職業教育,學習謀生技能,以改變當時女子接受新教育后徒增對家庭和社會的不滿,而沒有能力改變現狀的情況。
黃炎培自己也明確指出:“實用主義產出之第三年,謂是職業教育萌生之第一年,可也。”
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形成
1915~1917年,在對國內地方教育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考察的基礎上,黃炎培又先后考察了美國、日本、菲律賓等國家的教育和社會狀況。他認為這些國家之所以比當時中國進步發達,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推行職業教育。這使他對職業教育有了更深刻、清晰的認識,也更加堅定了他研究、推廣、興辦職業教育的決心。1917年1月,黃炎培在當時的《教育雜志》上相繼發表了《實用主義產出之第三年》《職業教育實施之希望》兩篇文章。在《實用主義產出之第三年》一文中,他認為“語以抽象的實用教育,不若語以具體的職業教育之警心動目”。 他在《職業教育實施之希望》一文中更大膽斷言,現行教育的弊端將日益凸顯,社會形勢的發展將迫使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而職業教育將很快成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和熱點。他認為只有大力實施職業教育,才能解決當時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脫離的問題,并具體提出了在當時中國推行實施職業教育的方法途徑:議會在中央財政、地方財政中對職業教育給予經費保障;政府制定并推行職業教育制度;學校教育切實注重實用、注重技能;學生摒棄空談,練習掌握實用技能,自立立人;職業屆與教育界共同倡導職業教育。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黃炎培不僅是職業教育的宣傳者和倡導者,更是踐行者和開拓者。1917年5月,黃炎培在上海創辦中華職業教育社,聯絡教育界、實業界的知名人士,力謀推廣和改良職業教育。1917年10月,他又主持創辦《教育與職業》月刊,在上邊陸續發表文章闡述職業教育的意義和作用,以之作為研究、討論、宣傳職業教育的輿論陣地。 1918年8月,他創設“中華職業學校”,并親訂“手腦并用”的辦學方針和“敬業樂群”的校訓。至此,他的職業教育理論開始付諸實踐。
三、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發展與成熟
從先后創辦中華職業教育社、《教育與職業》月刊和中華職業學校開始,黃炎培在當時樹起了職業教育的大旗,開始了長達十余年的職業教育的偉大實踐。在長期的職業教育實踐中,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不斷豐富和發展,并逐漸成熟,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
1.職業教育的教育目的
第一,謀個性之發展。第二,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第三,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第四,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其中,“謀個性之發展”是首要目的。
2.職業教育的實施方針
第一,社會化。職業教育必須適宜于社會需要,并按照社會需要制定辦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使畢業生能夠直接謀生于社會并服務于社會。第二,科學化。依靠科學來發展職業教育,依靠科學化的職業教育來開發生產,來報國救國。第三,平民化。職業教育的興辦必須依靠平民社會的力量,同時,職業教育必須能夠解決平民的問題,為大多數平民謀幸福。
3.職業教育的教學原則
第一,因材施教。要使受教育者學自己喜歡學習的內容,掌握過硬技能,做自己擅長做的事情,真正做到“人盡其才,事得其人”。第二,循環漸進。學而習、習而復學的“切實而熟練”的訓練使受教育者掌握社會急需的技能。第三,手腦并用。理論與實習并行,知識與技能并重。
四、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的意義與啟示
在教育目的上,黃炎培倡導“治生”“利群”,強調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必須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掌握一技之長以安身立命,滿足個人發展的同時,服務于國家和社會。這種教育目的相較于中國傳統教育所強調的“修己”“治人”而言,無疑是境界和時空上的巨大突破,直到今天依然為世人所倡導,也應該成為衡量當前職業教育成敗的標準。而其所特別強調的“謀個性之發展”,更應該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方向。
黃炎培倡導職業教育平民化,強調職業教育的對象以平民為主,實現教育權利和教育機會均等。這徹底顛覆了我國傳統的人才教育觀和精英教育觀,不但自當時起成為中國教育發展改革的導向和旗幟,而且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在為教育機會均等而努力著。
在教學內容上,黃炎培要求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必須實用,學生在職業學校所學習的內容必須是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他強調職業學校教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在現實生活中必須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這種學校教學內容以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為依據的理論,對于當前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校企合作、訂單培養都有巨大的指導意義。
在教學方法上,黃炎培提倡“手腦并用”“學做合一”,要求職業學校在教學過程中知行統一、智能并重,理論和實操相結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掌握一技之長,獲得安身立命的本領,具備服務社會的能力。這不但是對傳統教育革命性的批判,而且是對現代教育最富有前瞻性、科學性、普遍性的啟示。
總之,黃炎培的職業教育思想理論雖然還存在著不足之處,但其在教育目的、教育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不僅對傳統教育進行了革命性的批判和實質上的突破,而且對現代教育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和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其所倡導的“實用”精神,其所堅持的“實”的思想和“實”的靈魂,尤其應該為我們職業教育工作者所繼承和發揚。
(作者單位: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