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艷
隨著社會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職業教育開始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家長在逐漸認識職業教育的同時,對學生入學時的專業選擇卻陷入了迷茫。中職學生年齡普遍較小,缺少職業思考與人生規劃,學生對專業的選擇呈現出一定的困惑。因此,如何選擇專業,是家長、學生和教師共同關心的問題。
一、中職學生專業選擇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職學生在入學后注冊學籍時,就已經選定專業了,而且在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沒有改換其他專業的機會。由于在專業選擇上缺少深思熟慮,導致學生對所學專業缺少興趣,學習熱情不高,甚至出現厭學、輟學等現象。學生入學時在專業選擇上存在如下問題。
1.專業選擇的盲目性
剛入學時,學生及家長不考慮自身的個性特點,從眾心理嚴重,隨波逐流,缺少對專業的深入了解,僅憑字面來判斷專業。由于所選專業不適合自己,學生最初的滿腔熱情與職業憧憬化作平淡與厭煩,甚至出現厭學、輟學現象。
2.專業選擇的功利性
許多家長僅從就業角度選擇專業,認為哪個專業找工作容易、賺錢多就選哪個專業,家長自己決定給孩子報這個專業,但并不是孩子自己的真正意愿。例如,有的家長認為男孩子學汽車維修專業,將來可以有一技之長,可孩子不愿聞汽油的味道,不適應修車的工作環境,無法完成實訓學習。
3.專業選擇的隨意性
在專業的選擇上,一些家長對孩子聽之任之,放手讓孩子自己選,看似尊重孩子,實際上是不負責任的表現,畢竟學生年齡小、社會經驗少;還有家長認為學啥專業都行,不知道孩子的興趣所在;還有的家長認為學什么專業都不重要,工作之后都要從重新再學。專業選擇的隨意性導致學生缺失目標和方向,缺少學習的動力。
二、中職學生的專業定位思考
1.增加職業認知
增強青少年的職業體驗,社會相關機構要加大科普場館、實習見習工作崗位的開放力度,使青少年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了解社會,感知工作崗位的特點,明晰工作崗位和職業要求,確定目標,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
2.細化招生宣傳
眾所周知,中職學校招生困難,許多學校發動全體教職員工去招生,由于招生工作人員對本校的各個專業的課程設置、就業方向等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在招生宣傳中經常出現夸大專業優勢、回避專業局限性的現象。學生僅憑專業名字來理解專業的內涵。招生人員一定要講清楚這個專業學什么、怎么學、將來能干什么,對這些內容做充分的、詳細的介紹。
3.匹配教學內容
由于師資匱乏、實訓設施欠缺、專業與教學內容匹配度低,導致主干專業課及技能課課時比例低,專業特色不顯著,專業內涵與學生期待有落差。
4.考慮興趣偏好
確立以個性為基礎選擇專業的理念。學生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個性、愛好、興趣特長,根據自身的潛在能力選擇適合的專業。學生選擇的專業要盡可能體現自己的優勢,確保自己對所選專業有濃厚的興趣,這樣能發揮所長,有利于以后的職業發展。選擇合適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當然,即使是同樣的專業名稱,在不同學校,專業的側重發展方向和特色也可能是不同的,以汽車維修專業為例,有的學校側重電器維修方向,有的學校側重機械維修方向。
5.預判專業前景
一個專業的發展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制約,學生應結合國家產業政策考慮專業的前景。專業發展具有階段性和前瞻性,專業前景也是家長和學生選擇專業的一個重要考量。
6.延遲專業注冊
每年的九月份,新生就要注冊學籍,選定專業。這些學生離開初中進入職業學校,對專業的理解很膚淺和模糊,顯然這種招生注冊模式不適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認知。因此,專業選擇要有彈性,改變一次選擇定終身的做法,給學生一個較長的適應期,為其調整專業留有余地。在一年級上學期,可以不按照專業分班,而是開設文化基礎課和通識課程。在一年級上學期結束的寒假進行專業的選擇與確定,這樣給學生以充分的時間考慮專業問題。即使專業確定后,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其提供第二專業的學習機會。也可以實行學分制教學,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個性的課程,促進其成長、成人、成才、成功。
總之,選擇適合的專業,發揮自身所長才是提升中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的基礎。
(作者單位:遼寧省農業經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