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肖蕾蕾
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一時期的幼兒對語音的模仿能力較強,詞匯量增加,口語理解和表達能力發展迅速。幼兒教師的口語水平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語言學習能力。因此,在職業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中開設口語課程,培養學生口語技能,提高學生口語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臨沂技師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開設于2013年,從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如今已積累了三年多的辦學經驗。筆者以臨沂技師學院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分析目前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嘗試性提出解決策略。
一、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普通話基礎差,教學質量提高有限
應試教育只注重閱讀與寫作,忽視聽說讀能力的培養,再加上學生的原生語言環境較差,均導致學生的普通話基礎普遍較差。學生除了課上回答問題使用普通話之外,課下交流很少使用普通話。口語是一種天賦性較強的技能,撇開主觀原因不談,這些客觀原因導致的語言現狀問題短時間內是很難改變和提高的,也就影響了教學質量。
2.學生口語表達方式轉換困難,口語學習興趣不濃厚
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大都接近成人年齡或已成人,口語表達方式簡潔理性。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幼兒,其口語表達方式要以可愛活潑等幼兒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這與學生現階段年齡的口語表達方式有著較大區別,學生轉換比較困難。
3.教學實踐偏離培養目標,口語技能重視程度不夠
從教學實踐上來講,大多數院校開設的口語課將重點放在普通話訓練和講故事訓練上,而這是偏離學前教育專業口語技能全面的培養目標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取得幼兒教師資格證,必須先通過普通話水平測試,這導致了很多學校將普通話過級考試作為考核口語水平的唯一手段;另一方面,省市級的學前教育專業技能大賽中,考察口語技能以講故事水平為標準,該項成績占到70%,為了對接大賽,在教學中不得不側重于講故事訓練。
4.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專業型教師
口語課不像其他技能課一樣,有著專業型教師。大多數院校的口語教師由其他任課老師兼任。口語技能中的講故事除了對普通話有要求外,對表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就不僅要求普通話水平高,還要有表演天賦。如果不是專業型教師,就難以做到二者兼顧。
二、職業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口語教學中問題的解決策略
1.借助網絡媒介技術,課上課下有效結合
如今學生的手機使用率非常高。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除了擁有個人用戶外,還開通了公眾號。這些公共號可以作為學習平臺。學生關注公共號后,就可以充分利用它們所傳播的知識進行學習。例如,微信上的公眾號“每天學習普通話”,每天都會推送相關普通話訓練語音教程,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下時間試聽學習,堅持課上認真聽課,課下利用公眾號學習,做到課上課下有效結合。
2.開展口語課外延伸活動,提高學生口語學習興趣
針對學生對口語課的學習興趣不濃厚的現象,我們可以通過開展課外延伸活動來改善。首先是成立口語興趣小組,重點培養一批熱愛口語技能的學生,以此來感染其他學生,帶動學習口語的熱情。其次可以開展口語技能比賽,例如講故事大賽,設置獎勵機制,以賽促學,激勵學生的勇氣和信心。
3.嚴格遵循培養目標,增加口語課考核機制
長期以來被忽視的“教學口語和教育口語能力培養”應得到重視,全面遵循培養目標。以往的口語課考試通常以口試為主,比如朗誦一篇文章或講述一個故事。這實際上是不符合幼兒園情境的。將教育口語和教學口語的設計用筆試的形式進行考核,再要求學生用口試的形式表述自己設計的內容,共同培養學生的綜合口語技能。
4.創新教學方法,聘請幼兒園專業教師
傳統的示范法和講授法讓課堂顯得枯燥無味。在口語教學上可以更多地運用情境教學法。在口語教學中,可以圍繞著教師職業意識和教師口語能力的培養,設計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教師”角色情境訓練。這樣設計的教學能活躍課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對接幼兒園工作的口語教育,可以聘請幼兒園的專業教師授課,將第一手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口語學習更專業、更對口。
(作者單位:臨沂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