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亞
【摘 要】 為完善上海航運服務體系建設,從船員服務機構、船員評估機構等方面分析上海船員服務產業現狀,闡述船員服務產業鏈的內涵及船員服務產業鏈的專業分工、產業配合、路徑依賴等理論,提出構建船員服務產業鏈的思路。船員服務產業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提升上海船員服務產業有助于從航運服務體系層面提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 上海;船員服務;國際航運中心;產業鏈;軟實力
1 背 景
完善船員服務體系是發展航運業的關鍵因素之一。盡管我國政府長期以來重視船員服務行業的發展,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如健全船員法規、制定優惠政策、扶持船員教育培訓等,促成船員服務行業的資源整合和可持續發展,但是,與國外相比,我國的船員服務尚未形成規范化、標準化的產業模式。[1]
隨著全球貿易的發展,船舶大型化趨勢的不斷加強,對船員的個性化需求也日漸增長。提升船員服務機構的服務水平成為關系到航運公司人才儲備及戰略發展的重要保障。
2 上海船員服務產業現狀
2.1 船員服務機構
據上海海事局統計,截至2015年底,上海在冊船員服務機構情況如下:
(1)甲級船員服務機構23家,其中13家具備船員外派資質,為中國籍國際航行和國內航行海船提供配員服務,代理船員用人單位管理海船船員事務和海船船員申請培訓、考試及申領相關證書業務。
(2)乙級船員服務機構33家,為中國籍國內航行海船提供配員服務,代理船員用人單位管理海船船員事務和海船船員申請培訓、考試及申領相關證書(船員證和外國船員證書除外)。
(3)外派船員業務協調機構27家,其中13家具有經營外派船員業務許可權。
(4)船員培訓機構11家,負責上海海事局轄區內的船員培訓工作。
(5)船員體檢機構4家,主要負責船員身體健康檢查。
2.2 船員評估機構
上海船員評估示范中心,作為全國唯一國家級的權威船員評估機構,在為上海航運資源服務的同時,降低長三角經濟區船員評估過程的邊際成本,并通過規模效應,滿足該地區的船員服務發展需要。另外,制定統一評估標準有助于保障船員服務產業鏈中評估培訓的含金量,為全國船員服務提供示范效應,提高我國船員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3 上海船員服務產業的發展思路
3.1 船員服務產業鏈的內涵
船員服務是航運服務的派生需求。船員服務從產業內部逐漸發展為一體化生態模式,其含義不僅僅是狹義的考試和培訓,而是在廣義上形成上、中、下游的完整產業鏈,是新時期的船員服務模式。[2]上海作為未來的國際航運中心,打造船員服務產業鏈符合產業轉型的需求,也是提高上海航運軟實力的重要一步。
船員服務產業的含義不斷擴大,使得傳統行業理論難以對其進行描述。借助產業鏈相關理論,提出船員服務產業鏈的內涵與構成,并在此基礎上對船員服務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加以界定明晰,梳理產業鏈中各個部分的相互關系和層次劃分。船員服務水平的提升能推動華東地區乃至泛長三角地區航運服務正規化、標準化、系統化,是航運服務生態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也為上海市航運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論基礎。
3.2 船員服務產業鏈的理論指導
船員服務產業鏈基本理論如下:
(1)專業分工理論 專業分工理論認為,船員服務自身變化的不同訴求直接促進了專業化分工和系統化分工,細化分工的發展帶動了各類新興產業的發展,各類產業的整合銜接逐漸形成一條以船員服務為中心的產業鏈。
(2)產業配合理論 產業配合理論認為,船員服務產業在專業化分工的浪潮過后,各產業之間相互碰撞、摩擦后的完成形態可以實現不同行業或產業之間相對平衡狀態下的配合;通過其他輔助產業及支持產業配合主導產業的發展,可以完善船員服務產業鏈的發展。
(3)路徑依賴理論 路徑依賴理論強調船員服務產業鏈的形成不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到產業內部因素的沖擊,處在產業內的企業會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形態。
3.3 船員服務產業鏈的實際操作
船員服務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形成了以考試培訓、評估、勞務中介服務為核心的主導產業,將船員俱樂部、船員征信等作為輔助性產業,住宿、餐飲作為基礎性產業,結合產業鏈理論,使供需鏈、價值鏈、企業鏈、空間鏈等鏈條相融合,可以建立一條船員服務產業鏈。
船員服務產業鏈由一條主鏈和兩條輔鏈構成。主鏈代表船員服務產業鏈的主導產業,主要圍繞船員培訓、船員評估、勞務中介、權益保障等4個關鍵節點串聯而成。輔鏈包括船員配套和船員輔助層面,與主鏈相互配合,保障產業鏈和諧有序地發展。
3.3.1 主 鏈
船員是該服務產業鏈主鏈的起始環節,由于船員服務是航運服務的派生需求,源于航運服務產業,因此發展船員服務產業是航運產業鏈得以發展的前提環節。船員服務產業的好壞將影響航運公司未來的發展,也必然對輔助行業的發展造成更大的影響。
主鏈中船員服務產業融合是航運服務產業中高端航運服務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不同服務業的融合,如船員服務與法律服務、信息服務、咨詢服務等融合,彌補上海在船員服務產業發展方向上的不足,逐漸形成一條高附加值的新型產業鏈,縮小與世界航運強國服務水平的差距。同時,突破服務產業原有區域僵局,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延伸和拓展服務。[3]
3.3.2 輔 鏈
輔鏈與主鏈相輔相成,兩者是對立與統一的關系,既相互競爭又共同發展。輔鏈不同于主鏈,更多地以服務主鏈的形式出現,包括面向船員的所有產業。隨著船員服務產業鏈的逐步延伸和擴展,船員俱樂部、船員征信機構等業務逐步發展為船員服務輔助產業,成為廣義上的船員服務產業鏈的一部分。隨著專業化與系統化分工的加深,輔鏈也能更好地推進船員服務產業發展。
船員服務產業鏈結構見圖1。
4 結 論
船員服務產業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現階段較為薄弱的環節,航運服務體系的建設又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在航運服務體系的建設中,船員服務體系的建設是基礎,也是重要組成部分。打造上海船員服務產業鏈,形成船員服務產業集聚區,應充分利用國家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的政策優勢,如船員評估、招募優惠政策等,形成航運人才聚集、資源聚焦、戰略聚焦,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軟實力,最終達到在航運服務體系層面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建華,王賢理.企業國際聯姻[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8.
[2] 巢國榮,黃常海.中國船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探索[J].航海,2014(6):58-63.
[3] 魏然.產業鏈的理論淵源與研究現狀綜述[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6):140-143.
[4] 蔡宇.關于產業鏈理論架構與核心問題的思考[J].統計與決策,2006(17):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