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壯萍
我國情感教育心理學家盧家楣提出,所謂“以情優教”就是通過情感來優化教學,即在充分考慮教學中認知因素的同時,又充分重視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努力發揮其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改進教學的各個環節,優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以情優教就是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關注重心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由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轉向關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和情感體驗,由強調升學率、達優率、通過率轉向顧及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方面和自我發展方向的差異。目前,學校課題組正在進行情感優教對中職護生“臨床護理”教學效果影響的探索和研究,旨在利用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培養中職護生學習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素質提高,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中職生。
教學目標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預設達到的學習結果和標準,是教與學雙方都應努力去實現的。對教師而言,它是教授目標。對學生而言,它是學習目標。但由于教學目標主要是由教師制定的,它更多體現了教師的個人意志。要使教學活動更貼近學生需求,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保障情感教學的有效性,則應當從教學目標的設定開始。筆者從情感高效教學的角度出發,探討如何科學設定教學目標。
一、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原則
以羅杰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派強調學習過程中人的因素。羅杰斯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認為學生是教育的中心,主張教師充當促進者的角色,關注學習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價值觀,相信每個學生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具有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潛能,這正是“以情優教”教學理念的基礎。
一個好的教學目標應該體現在一定的教學活動后學生的知識積累、內在能力和情感態度方面的變化。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應該是學生,而不是教師?!耙郧閮灲獭痹谡n堂教學目標的設定上首先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陳述教學目標時多是教師自身的行為,是自己準備講授的教學內容與方法,而不是通過教學學生學會了什么。例如“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患者的護理”一節中,課堂教學目標為:使學生熟悉慢支、阻塞性肺氣腫的定義,了解病因及發病機理,掌握護理診斷及措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這些目標的行為主體都是教師,而不是學生。“以情優教”課堂教學目標設定時,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是描述通過教學活動教師期待學生達到的學習結果,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智變化和情感體驗,更具體地說就是學生在一個教學單元的學習后,能夠做些什么事情、有哪些提高的具體明確的表述。因此,上述課堂教學目標可設定為——通過學習,學生能夠說出慢支、阻塞性肺氣腫的定義,描述病因及發病機理,列出護理診斷及措施,能對模擬病人進行正確有效的呼吸功能訓練,訓練過程中體現尊重、關心、體貼患者的態度,動作準確、有效。
二、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要遵循可行性原則
當代認知派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學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背景為基礎,在外部環境作用下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因為新知識的進入而發生改變。它要求我們在教學中,無論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能,還是養成情感、態度,都要以學生現有認知、情感等方面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注重通過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結合去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設定,必須要以學生的現狀為前提和基礎,而脫離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只能說就是空中樓閣。我們在設定課堂教學目標時,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知識經驗和學生認知心理特征,才能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目標。目前,中等職業學校主要招收初中畢業,年齡在14~16周歲且成績不達高中錄取線的學生。這類學生與普通教育的同齡學生相比,在智力上認知、記憶、思維能力差,普遍感到學習困難;在情感上因初中階段老師批評、冷落,他們焦慮、自卑、退縮、缺乏自信心;更有部分學生來自特殊的家庭(離異、單親或留守家庭等),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或者父母教育方法簡單粗暴,造成了他們心理或者人格上的缺失,性格孤僻、情緒不穩定、逆反心理嚴重、對挫折承受能力差。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時,不僅要根據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的要求,還要準確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心理狀態和能力層次,要起步低層,面向中層,顧及高層,制定出與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可能性相適應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搭建任務的階梯,使每個學生有一個自己的“最近發展區”,通過他人幫助和自己的努力,“跳一跳,摘得到”,讓每位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的學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以成功來激勵自己發揮求知的內驅力,使設定的教學目標最大可能得以實現。
三、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應遵循易檢測原則
由于情感的學習過程比知識和技能復雜得多,而且學生外顯的行為動作與其內在的真實情感不相符合,因此情感領域教學目標的描述帶有一定的模糊性,也給情感、態度學習的準確測評帶來很大困難。例如,一次基礎護理公開教學課上,教師設定的情感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勇于奉獻的精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以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激發學生對護理專業課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精神等。以上教學目標陳述了教師期望學生經過學習后在某些方面產生變化的意向,但沒有明晰引導和檢查學生達成上述意向的標準,也缺少達成這些意向的具體過程與方法,教學后無法檢測目標是否達到。因此可調整為更加具體的目標,例如:學生能集中注意力聽講,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并大膽發言;學生在護理操作過程中始終保持熱情和藹、關心體貼患者的態度;學生分組練習時,能主動選擇在自己身上練習肌肉注射術等。調整以后的目標,通過教師的觀察就可以客觀、真實地檢測學習目標達成的情況。在以往的教學目標設定時,知識和技能目標教師們大多采用“了解”“理解”“領會”“掌握”等這些缺少外顯行為的動詞,含糊、籠統。學生到什么程度就是理解,什么程度就是掌握,無法判斷,難以觀察,不具有可檢測性。在情感教學中,教師在陳述知識、技能目標時要使用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動詞,如“寫出、復述、背誦、列出、列舉、舉例說出、識別、指出、辨別、排列、描述、簡述”等詞語。這樣的表述,能清楚具體地反映出學生學習的結果所呈現的行為,更容易檢測和評價。
總之,合理設定課堂教學目標不僅是以情優教的出發點,更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歸宿,同時也是教學評價的依據。作為教師,我們必須重視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可行性原則和易檢測原則,為以情優教課堂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山西省陽泉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