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慶輝 鄭慧研 魏振強
可持續建筑發展中的建筑節能
許慶輝 鄭慧研 魏振強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經濟的進步,隨之而來的是嚴重的環境問題與生態破壞,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鑒于此,社會各界紛紛提出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策略與要求,以試圖解決經濟發展中的資源破壞問題。對于建筑界而言,可持續發展建筑也應運而出,并不斷深受建筑界的關注與重視??沙掷m建筑是指借助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原則,將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筑規模乃至與之相關的建筑功能、經濟、文化等因素與理念融合以實現綠色建筑和生態,減少建筑對生態的破壞以及資源的浪費。而這種建筑理念在現今社會中不斷被人們所認知與了解,并出現一系列建筑節能的措施、材料以及建筑技巧,最大程度上貫徹可持續理念。而現實社會調查也充分表明現代人對于居住環境的重視,特別是建筑家具的材質、安全性、耐用性,人們也更愿意利用節能環保材料以減少其他電子設備投入的巨大花費,更為關注長時間使用下的經濟效益與性價比??梢姮F代人對于可持續建筑發展中的建筑節能的需求,這一建筑理念發展的前景不可限量。
可持續建筑理念雖然在我國逐漸被人們重視,但是其理念在我國現階段的發展中仍有許多問題,并沒有大面積得到推廣,并且關注的人也相對有限。
可持續建筑雖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夠實現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美好愿望,但是與傳統的建筑相比,成本也會大大增加。與傳統建筑物相比,可持續建筑往往會借用綠色環保材料作為建筑材料,而這些材料往往技術先進且造價較高,這就意味著可持續建筑建筑材料成本會明顯高于普通建筑成本。對于明顯的成本差距造成的房價高昂而使大多數購房者望而卻步。基于此狀,投資商往往會因為利益驅使而選擇傳統建筑模式建造,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對于自然資源與綠色環保的建筑要求。這是由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初期發展階段的現實所決定的,也是由高昂的房價以及消費者消費能力有限的實情決定的。因此很多人雖然知道可持續建筑的種種優點,但還是會在成本的壓力下選擇傳統的建筑模式,這就使得可持續建筑無法在我國廣泛推行與認可。
現代社會中,人們雖然知道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具有著明顯的耐用性與安全性,但實質上很多人對可持續建筑的理論與實際的了解浮于表面,并沒有形成明顯的建筑風潮與獲得廣泛接受,直接制約著可持續建筑在我國的發展速度與進程。具體表現在許多人了解可持續建筑材料,但是卻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可持續建筑材料、建筑環保材料的實際價格、怎么分辨購買的房產是否使用了環保材料,也正是由于人們對綠色建筑環保的模糊了解與認識不清,導致很多人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很多年紀較大的人對于可持續建筑的了解知之甚少,并且愛跟隨大流進行房產購買。這樣的現實情況導致了人們對于環保建筑的選擇需求不足,因而很多房產商不會選擇環保材料作為自己建筑的首選,以避免房源銷路受阻。
可持續建筑在我國發展的另一重大問題就是城鄉差距明顯。對于很多城市居民來說,居民會根據自身的需求以及安全環保意識認知接受昂貴的可持續建筑,以響應國家和現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號召,實現綠色發展。但是對于廣大農村地區居民而言,更多關注的不是建筑的可持續性與環保的需求,而是建筑的實際價值與他們的承受能力。與城市建筑不同的是,農村建筑并不是由房產投資商建設的,很多時候,農村建筑是由農民自身承擔與建造的。雖然,與城市建筑相比,農村建筑沒有房產商抽取中間差價,但是卻面臨著自己承擔所有建筑成本的問題,因而農村可持續建筑的使用非常有限。因此,對于可持續建筑使用而言,城鄉建筑存在著極其明顯的差異。
現階段,雖然人們逐漸意識到環保材料的重要性,以及使用環保材料帶來的長期效益節省,但是我們也可以明顯發現,現階段對于可持續建筑的推廣是極其有限的。具體來說,國家雖然提倡使用環保材料和可持續建筑建造,但是卻沒有明確的政策扶持推廣計劃。對于建筑行業而言,由于消費者購買能力的有限以及房產投資商的建筑方式選擇,建筑行業也迫于迎合市場需要而無法更好推廣可持續建筑方式,使得這樣的建筑方式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與實踐應用。在這樣的推廣力度下,可持續發展沒有明顯的發展與進步。
基于現實情況下,可持續建筑發展中的局限性,建筑行業還應該繼續堅持可持續建筑優勢的發掘與實踐,用良好的實踐效果證明可持續建筑值得認可。這就需要不斷提高可持續建筑發展中的節能措施。
因地制宜地進行建筑規劃是建筑節能最有效的方式。從大的區域而言,北方與南方的建筑風格有著明顯差異。南方由于天氣潮濕,炎熱多雨,因此建筑實施中往往窗戶面積較小,以減少陽光長期照射帶來的高溫,但是北方天氣干燥,日照量固定,窗戶相對而言較大以獲取更多的日照時間與日照量。因此當建筑設計風格符合兩者的地域特點時,就能有效實現節能的目的,避免因建筑設計不符合當地地域特點。因而,借助于地域文化自身特點的可持續建筑模式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實現建筑節能,而無需更多借助于高額的環保材料從而增加成本。這就要求建筑設計師要有足夠的可持續建筑理念認識,妥善在建筑造型與建筑地域文化之間進行選擇,避免只追求自己理想的建筑樣式而忽略地域環境的情況發展,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這種不顧實際區域地理只追求建筑風格的建筑設計是當前大多建筑最致命的缺點與問題。因此,建筑師必須堅持建筑的基本原則與要求,堅持因地制宜,為可持續建筑做出應有的貢獻。
現代建筑中可以充分利用節能建筑技術實現可持續建筑的建造。具體表現為,現代建筑可以在建筑外墻增加保溫隔熱板材料,最大程度保證房間內部冬暖夏涼,減少冬天供暖燃煤量和夏天空調耗電量,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綠色建筑。又或者在樓內為每家用戶集體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熱能加熱日常用水,減少用戶使用電或天然氣燒水的現象,以減少對資源的耗費。因此,現代建筑中因廣泛地應用節能技術實現建筑節能,盡可能從建筑的多個層面出發,尋找良好的切入點使用節能材料,以最大程度減少用戶日常對資源的耗費。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建筑師和房產商要注意節能技術的應用是否恰當,不能單純只追求節能的功效而不考慮房屋的綜合性能,要充分合理運用節能技術以實現綠色環保建筑。
提高可持續建筑發展中的建筑節能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與大力推廣引導。政府的引導作用往往更強于社會趨向以及廣告商的廣告宣傳。為了保護我國資源,減緩當前我國污染嚴重的問題,政府應當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建筑節能,使廣大群眾愿意選擇購買節能房。例如政府可以采用補貼的方法對于購買節能房的用戶給予一定程度的金額補貼,從而形成一種購買節能房的風向潮流,再逐步減輕補貼金額力度,逐步引導人們購買房屋觀念的過渡與轉型,加大節能建筑的建造與建筑建能技術的推廣。
當今社會的發展造成的人們對于資源的開采以及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的現狀,警示人們應當重視可持續建筑理念在現代建筑中的應用,改變傳統建筑方式,并充分使用建筑節能技巧,實現綠色建筑環保建筑,以減少人們生活對能源的耗費,且真正響應國家號召、迎合社會發展趨勢,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