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道科學》作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國權威學術期刊, 被美國《工程索引》(Ei)、英國《科學文摘》(SA,INSPEC)、俄羅斯《文摘雜志》(AJ)、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JSTChina)、荷蘭《斯高帕斯數據庫》(Scopus) 、美國《劍橋科學文摘:工程技術》、《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數據庫》、 《VIP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國內外知名檢索系統收錄。
《中國鐵道科學》以“服務中國鐵路現代化建設,促進高水平學術研究與交流,展示先進的基礎理論研究和科技創新成果,培養高層次人才”為指導,主要刊載第一作者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或為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所撰寫、具有原創性和創新性、未曾發表過的有關鐵道及城市軌道交通領域最新的基礎理論研究及述評、科學試驗、科學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優秀學術論文,也選登具有高水平的國家重點工程論述與重大技術創新的優秀論文。在同等情況下,優先考慮得到國家及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科技研究開發計劃項目支持的優秀論文。為擴大學術交流范圍,促進國際間學術交流,本刊也選登英文稿件(請附中文稿),稿費從優。
具有中級技術職稱、或為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的第一作者所撰寫的論文,須有高級技術職稱的專家或教授的投稿推薦書。投稿推薦書中應闡明論文的創新點和推薦意見,以及無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內容和署名無爭議等;并有推薦者的親筆簽名、技術職稱、工作單位及聯系電話和E-Mail。
《中國鐵道科學》編輯部熱忱歡迎專家、學者、中高級科研及工程技術人員踴躍投稿。
1.1 在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與應用上具有創新性和學術性,主要闡述研究及試驗的目的、過程和方法、結果及結論。
1.2 主題突出,概念明確,邏輯嚴密,數據真實和準確,論證充分,過程清楚,結論明確。
1.3 文稿必須包括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全稱、摘要、關鍵詞(以上內容必須中、英文一一對應)、所在省市及郵編、中圖分類號、正文(5宋)、參考文獻、第一作者簡介。對有科研項目支持的論文,在項目說明中應寫明:該科研項目的來源渠道(例如“國家‘八六三’計劃項目”)及該科研項目的編號。
1.4 文稿包括圖、表和參考文獻在內,一般不超過10 000字,而且語言通順,文字精練、字跡及圖表清楚,對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號、角標等須注明文種、大小寫、正斜體、黑體等,正文(含公式、圖表)中的物理量和計量單位必須符合國家標準。
1.5 用符號表示概念時,不同的概念要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使用規范或常用符號,全文統一并在正文中予以說明。
1.6 文稿章節編號采用三級標題頂格排序。一級標題按1,2,3,…排序;二級標題按1.1,1.2,…;2.1,2.2,…排序,三級標題按1.1.1,1.1.2,…;2.1.1,2.1.2…排序,引言不排序。
1.7 對已被大眾熟悉的縮寫詞,可以直接使用;對僅被同行熟悉的縮略語,應在題目、摘要或正文中至少出現1次全稱。
1.8 文摘應寫成報道性文摘,且具有自明性;必須包括所研究的問題、過程和方法、結果3部分(字數控制在300~400字),能具體而準確地概括出正文的關鍵內容和創新點;應采用第3人稱的寫法,不重復題目,不寫過去的研究細節和未來計劃,盡量少寫或不寫研究背景,盡可能不用特殊字符、數學表達式。
1.9 關鍵詞應使用反映文章主題和核心內容的規范詞語,,以3~5個為宜,最重要關鍵詞放在第一位。
1.10 正文后必須列出主要參考文獻,并按正文引用的先后順序編排序號;正文內用右上角標標注參考文獻序號。各類參考文獻著錄格式如下:
(1)圖書類:[序號] 作者.書名[M].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首頁碼-止頁碼.
(2)期刊類:[序號] 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引文首頁碼-止頁碼.
(3)論文集、會議錄類:[序號] 作者.析出論文題名[C]//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首頁碼-止頁碼.
(4)學位論文類:[序號] 作者.題名[D].學位授予地點:學位授予單位,發表年:引文首頁碼-止頁碼.
(5)科技報告類:[序號] 作者.題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首頁碼-止頁碼.
(6)專利文獻類:[序號] 專利申請者.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P].公告日期.
(7)標準文獻類:[序號] 責任者.標準編號 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電子文獻類:[序號] 作者.題名[數據庫DB、程序CP、電子公告EB、聯機網絡OL、光盤CD].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著錄參考文獻作者時,作者3人及以下時全部著錄, 3人以上時只著錄前3人,后加“ ,等 ”,外文用“,et al ”。 作者之間用“,”分隔。
作者中文姓名的著錄一律采用姓前名后的格式,對應的漢語拼音,姓必須大寫全拼,名的首字母大寫,不能縮寫;外國作者的姓名拼寫應符合其本國的習慣,或與原文文獻一致。
對于中文參考文獻,還須將原文獻中著錄的作者英文名、英文題名、載體(期刊或論文集等)英文名、出版地英文名、出版者英文名等另起一行按照同樣的參考文獻著錄格式書寫并用圓括號括起。
1.11 在第一作者的簡介(必著錄項)及通信作者的簡介中須寫明:作者的出生年、性別、出生地或籍貫(具體到市縣)、技術職稱和最高學位以及電子信箱地址等信息。通訊作者必須是第一作者的指導老師或基金項目負責人,且技術職稱應不低于第一作者。
1.12 關于支持論文的基金項目,須寫明基金名稱和基金項目的編號。
2.1 文稿正文頁面采用單倍行距、5號字體和A4紙尺寸排版。作者須將文稿的電子版(word2003或word97文檔)以及投稿推薦書一起發送至編輯部郵箱zgtdkx@rails.cn。在文稿的最后應寫明作者的詳細通訊地址、郵編、聯系電話和E-mail。
2.2 作者對文稿內容的真實性負責,并嚴格遵守國家和單位的保密規定,不抄襲或剽竊他人成果。文稿刊登后文責作者自負。
2.3 已被其他正式出版物發表的來稿,《中國鐵道科學》編輯部不予刊登,并記錄備案。
2.4 《中國鐵道科學》編輯部對文稿實行“三審制”評審,審稿期為4個月。逾期仍未接到錄用或改稿通知的,作者可自行處理,或向《中國鐵道科學》編輯部查詢。《中國鐵道科學》編輯部不退還來稿,請作者自留原稿。
2.5 《中國鐵道科學》編輯部有權對文稿做必要的編輯加工,若有較大改動時與作者協商。
2.6 作者投稿至本刊前須認真閱讀本刊編輯部的征稿啟事,并且全體作者一致同意將文稿在全球范圍內的匯編權、發行權、復制權、信息網絡傳播權、數字化復制權、數字化匯編權轉讓給《中國鐵道科學》編輯部,以及入編國內外各文獻檢索系統,從而擴大文稿的學術影響和學術交流范圍,相關的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并一次性支付。作者如有異議,請投稿時說明,本刊將另作處理。
2.7 文稿一經刊登,贈送當期《中國鐵道科學》2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