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青,肖 翔,梁小流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530023)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楊 青,肖 翔,梁小流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530023)
分析了企業參與構建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和優勢,提出了以職教集團為平臺,成立有中職教師、高職教師和企業專家參加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共同設計切合實際的可操作性強的專業教學計劃,合作進行教材建設,是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支撐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校企合作;中高職銜;人才培養模式
中高職銜接是指初中畢業生進入中職學校(中專、職高、技校)學習“3+2”年,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經過規定的考核程序,合格者進入高職學習“2+3”年,獲取高等職業教育證書。近幾年來,由于國家政策的導向,中職學生升入高職繼續學習呈快速上升趨勢,對中高職銜接問題的研究已刻不容緩。如何構建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將學生培養成高等技術技能人才,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F結合我院實際,探索一條以校企合作為依托的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中高職銜接而形成的“3+2”或“2+3”模式仍然屬于職業教育范疇,有別于學科教育,其特點還是以職業崗位能力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培養。因此,學生的培養就必然與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種聯系可以歸納為“職業性”。正是由于“職業性”的典型特征,故只有通過校企合作,才能培養出合格的高等技術技能人才,更好地實現服務于地方經濟。校企合作的具體的優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1.1 有利于促進中高職銜接的教學改革
良好的校企合作可使學校方便地從合作的企業獲取崗位需求的信息,從而根據企業的具體需求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課程設置。這樣一來,勢必要求學校轉變觀念,改革教學方法以加強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推動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
1.2 有利于提高中高職銜接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學校把企業作為實習和就業基地,企業把學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根據企業的要求有針對性培養學生,企業接受學生進行跟崗實習或頂崗實習,無形中就實現了實習與就業的有機銜接,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1.3 有利于養成中高職銜接學生的職業素養
通過工學結合等途徑,讓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并在實踐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應用,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其創造意識和創新意識。只有讓學生進入到企業工作環境進行身臨其境的體驗,才能在長期的經歷實踐的歷練中逐漸養成出良好的職業素養。
1.4 有利于加強中高職師資隊伍建設
無論中職還是高職類院校的老師,尤其是青年教師,他們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的同時,大都具有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實踐經驗不足的短板。通過校企合作可以使教師有機會到企業參加指導學生,或到企業進行階段性的實踐鍛煉,通過實踐可以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職業意識,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依據,它規定了人才培養的規格和質量要求,包括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方法都作了具體規定,它的制訂是做好人才培養工作的前提和關鍵。然而,中高職銜接教育模式涵蓋了中等職業教育到高等職業教育兩個階段,這兩個階段的培養目標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較大的差別,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中高職教學的有效銜接,就必須統籌安排,科學合理地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應該注意到,中職和高職畢竟是職業教育的兩個層次,隸屬于不同的主管單位,以前存在著“老死不相往來”觀念。但現在的新形式下,必須通過搭建職業教育集團的大平臺,把中職和高職學校的專業負責人及相關企業專家召集到一起,對中職升高職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析比較、科學設計并有機的整合,根據職業人才成長規律,按照知識與技能雙螺旋上升的培養方式,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到高等職業教育兩個階段培養目標的有機統一。
比如,與學院簽訂對口升學協議的省內中職學校有幾十余家,每年有近千名中職學生升入我校繼續學習,而且人數還有上升的趨勢,我校作為職教集團的理事長單位,就必須根據專業類別,牽頭組織相關的企業的技術人員,會同中、高職院校的專業負責人一道,參加定期召開的研討會,共同探討中高職有效對接的人才培養方案。目前,我院的汽車電子技術專業、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等專業已經集團會議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制定出中高職銜接的人才培養方案,并納入實施過程。
在中高職有機銜接的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教學計劃的制訂與實施始終處于核心地位,尤其是課程體系的開發更顯重要,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建議按照能力遞進的原則,根據中職和高職各自的目標分段實施,保證課程的有機銜接,避免課程重復開設,并確保高職階段在理論和實踐技能都有明顯提升。
為此,成立包括企業專家在內的專業指導委員會,針對目前中高職相同專業存在的課程重復等現象,企業專家和中高職專業負責人需要做好溝通,全面、深入地了解中職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學生的技能水平,一起探討,共同協商,采用優勢互補的原則,科學合理地設置專業課程體系。針對中職學生特點實行分段教學,即由中職學校完成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比較深的理論學習部分和涉及理論份量較重的實踐拓展部分,盡量安排在升入高職后繼續學習。通過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輔之以適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質量評價方式,達到激發中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目的,使其理論水平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必須注意到,目前我校與中職校合作的模式主要是“2+3”,“2+3”模式與5年一貫制有著根本的區別?!?+3”模式下,因為需要給不升高職的學生繼續學習一年后以中職畢業的身份走上社會,這就要求中職的專業教學計劃是內容完整的、三年連貫的。這樣一來,難免會出現課程重復現象,尤其是專業核心課程更是如此,需要著力從操作的復雜程度、結構原理的難易程度、理論的深淺程度等方面去解決相同課程的內容區別問題。例如:
(1)汽車發動機課程?;緝热葜懈呗毜奶岱◣缀跸嗤簩W習發動機的構造、工作原理、檢測與故障診斷,日常維護和保養。需要在高職階段加提:重點掌握電噴發動機的工作原理,發動機的故障檢測、排查和修理技術。
(2)汽車底盤課程?;緝热葜懈呗毜奶岱◣缀跸嗤簩W習底盤構造、工作原理、檢測與故障診斷、維護與修理技術。需要在高職階段加提:重點掌握現代汽車底盤性能及參數、“ABS”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結構、行星齒輪變速機構的類型和原理、液力變矩器的結構原理、辛普森和拉維納式液控/電控自動變速器的結構原理及其離合器、制動器、單向離合器的結構原理。
4.1 教材建設
教材是聯系教學和社會需求的橋梁,是教師瞄準既定目標實施教育教學的重要工具。因此,選擇和使用什么樣的教材,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
高職教育由于生源特點和教育教學目標等方面都與普通高等教育有較大區別,其教育教學模式也要求有大的改革。在這種情況下,適合高職教育的教材本來就比較缺乏,加之中高職銜接只是最近幾年才逐漸熱起來,適合中高職銜接的專業教材更是鳳毛麟角。另外,中職教材建設相對滯后,大多選用高職教材的壓縮版,尚未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就要求中高職教師加強溝通,及時了解學生教材使用狀況,并聯合起來編寫適合于中高職銜接的系列教材。尤其是對于實習實訓用教材,中高職的實習實訓教師要加大社會調研力度,更多地到合作企業實踐鍛煉,以摸清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把企業實際工作崗位要求與學校實習實訓條件相結合,突出專業特點,編寫出切合實際的能支撐對學生實踐能力有效培養的好教材[2]。
4.2 建立教學資源共享機制
依托職教集團建立中職、高職、企業三方教學資源共享機制,整合和優化中高職院校及合作企業之間的教學資源,做到資源利用最大化。
例如中高職院校的學生可進入到合作企業進行生產實習,學校也可利用其自身的師資優勢參與企業的研發或對企業的員工進行培訓;針對中等職業教育部分實習實訓條件落后的情況,可在地理位置相近的中高職學校之間建立中高職共享式實習實訓基地,高職院校要充分發揮其教學資源優勢,尤其是實習實訓資源優勢和師資優勢,綜合利用好這些資源優勢,支持中職學生培養質量的全面提高。這樣做是為中職學生升入高職學習奠定基礎,是中高職銜接重要舉措。
近兩年來,成立了有中職教師、高職教師和企業專家參加的專業指導委員會,三方互相了解現有教學資源、教學目標、企業的工作崗位要求等,共同設計切合實際的可操作性強的專業教學計劃,合作進行教材建設等,取得了一些成績:從2015年初大力推進“2+3”中高職銜接教育模式以來,我校中銳汽車學院已合作開發專業教學計劃1個、教材3種、發表論文2篇,有力支撐中高職銜接“2+3”模式的人才培養。
[1]趙曉寧.畢萬新.“3+2”模式中高職銜接一體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15-16.
[2]吳世萍.構建中高職銜接一體化教育模式的策略探究[J].教育研究,2015(17):93.
Based on the Factors of Cohesion in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Exploration
YANG Qing,XIAO Xiang,LIANG Xiao-liu
(Gu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Nanning Guangxi 530001,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s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mode in vocational convergence talents,put forward 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as a platform,set up a professional steering committee,teachers of vocational teachers and exper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joint enterprise,desig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teaching plan and strong professional cooper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realize the sharing of teaching resources,supporting the convergence of vocational training effective way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cohes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G718.5
B
1672-545X(2017)09-0197-03
2017-06-09
楊 青(1976-),女,廣西南寧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