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酷“文身”
——電子皮膚
皮膚是我們和周圍環境接觸的保護層和中介,而人造電子皮膚除了具有皮膚的基本功能外,還能實時測量人的血壓、血糖,甚至還有一種貼在舌頭上的電子皮膚能讓盲人看見周圍的物品。
電子皮膚可以監測人的心率、溫度以及其他關鍵體征
電子皮膚的功能是如何實現的?首先得把電子器件做得又薄又輕,其關鍵在于如何讓它既能柔軟地貼合皮膚又不至于因彎折而壞掉。為解決這一問題,研究人員鉆研出了許多方法。
這些方法主要分為兩大方向,其一是利用本身就能彎曲的高分子聚合物新材料如樹脂或橡膠等制造新型的電子皮膚,其二是利用現有的常規電子材料,通過結構上的新設計實現可以彎折的電子皮膚。后者目前常見的有三類。
1.手風琴結構
先把一塊作為襯底的高分子聚合物拉伸至其兩倍長,再將一片很薄的硅條貼合在襯底上,同時放松襯底,硅條就變得彎彎曲曲了。
2.編織結構
把本來硬邦邦的材料編織成網狀,使其利用網狀的空隙進行一定程度地拉伸、壓縮和彎曲。
3.島狀結構
將傳統的無法彎折的電子器件分散排列,使其像是一座座分離的小島,而連接這些島嶼的金屬導線則是彎彎曲曲的。
一般的電子皮膚只是用透明的涂料貼在皮膚表面,用特定的洗滌劑或工具就可以“取下”,甚至還可以重復利用。而嵌入人體的電子皮膚會使用生物兼容性材料,并化為身體的一部分而不引起排異反應,非常安全。此外,除了用于人體,電子皮膚還可應用在很多東西的表面,如服裝、輸液袋等。(據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