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彤
聊城市皮膚病防治院小兒科,山東聊城 252100
艾草煮水泡腳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與護理
王彤
聊城市皮膚病防治院小兒科,山東聊城 252100
目的觀察艾草煮水泡腳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中的療效。 方法收集了該院自2011年10月—2014年5月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例104例,隨機組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2例,對照組52例,觀察組用透明質酸(施沛特)關節腔內注射+中藥離子透入+中藥內服+功能鍛煉+超短波治療。對照組除采用上述治療和鍛煉外另加每晚用50 g艾草+2000 mL水煮開20 min后放置42~45℃泡腳至微微出汗。結果觀察組優于對照組。結論采用艾草煮水泡腳配合中西醫的方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效果顯著,而卻縮短住院病程,祛除腿腳異味,減輕病人經濟負擔,值得推廣。
艾草煮水;類風濕性關節炎;療效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外周關節對稱性多發性慢性炎癥性疾病,常伴有關節外的系統損害,本病侵犯關節和軟骨,造成關節畸形是致殘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大多是隱減發病開始只有少數關節局部輕微疼痛,而全身癥狀不明顯。病情發展較慢緩解與復發交替出現,漸進性加重。少數人成急性發病,表現為突然發病,全身酸痛乏力,關節紅腫、熱、痛及功能障礙[1]特選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5月以來104例病人。對其中西醫綜合治療護理外加艾草煮水泡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5月類風濕性關節炎104例,其中男性45列,女性59例。年齡在48~80歲之間,病程6個月到10年,104例隨即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4例,對照組50例。
1.2 診斷依據
無外傷史膝關節,踝關節出現功能受限癥狀,體檢膝關節、踝關節出現相應部位壓痛體征,X線早期無明顯異常后期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嚴重的出現關節骨畸形。
2.1 對照組
透明質酸(施沛特)關節腔內注射+中藥離子透入+中藥內服+功能鍛煉。同時遵醫囑給予超短波熱療疼痛部位15~20 min。
2.2 觀察組
除上述治療和護理外,每晚配合我科的特色護理用50 g艾草+2000 mL水煮開20分鐘后放置42℃~45℃泡腳至微微出汗。每晚1次連用7 d。
3.1 生活起居護理
根據氣候變化注意關節部位避寒與保暖。急性期臥床休息,嚴格關節制動,待炎癥消退后適當活動,防治關節僵硬變形。
3.2 飲食護理
不宜使用肥、甘、厚、味和刺激性食物,尤其是海鮮類,因富含嘌呤吃入后經人體吸收后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疼痛加重。
3.3 心理護理
告知患者情緒對疾病的影響,使其正確對待疾病增加治療信心,保持心情舒暢。
3.4 用藥護理
囑患者早期、合理、規律、適量用藥,不隨意停藥或減藥。講解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使病人心中有數。尤其是長期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要教會病人科學用藥盡量降低藥物毒副作用。一旦發生不適要及時與醫生溝通。
3.5 特色護理
由于新疆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各族人民長期進食辛辣和熱性食物較多,內熱極重,加之白天愛進食西瓜、涼粉和酸牛奶加蜂蜜冰塊的一種極寒的飲料,而夜間喜在地上鋪褥子睡覺,以致淤血痹阻,所以囑患者除加強上述護理外,每晚睡前用艾草煮水放置42~45℃泡腳至微微出汗后上床入睡。艾草苦、辛、溫、歸肝、脾、腎經。其功效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具有溫煦氣血,通達經絡作用。在西醫中它的抗真菌作用也得到證明,本科病人用后不僅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明顯緩解而且腳的異味和皮膚破損明顯減退,泡腳7日后腳步皮膚光滑無異味,行走也明顯改善。
由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迄今為止尚未完全了解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年齡多見于20~40歲,且女性多于男性,比例為3∶1[2]。而新疆維吾爾族是一個長期已進食牛羊肉、乳制品為主食的民族。體格發育健碩因此類風濕性關節炎在本地區發病年齡較滯后。
在類風濕型關節炎中尤為重要,所以我們除講解用藥方法記注意事項外,還告知病人應增加戶外活動外及防寒保暖避免潮濕的重要性。同時將艾草煮水泡腳的方法教會了病人,使許多出院后疼痛的病人能盡快散寒止痛舒筋通絡,增加了功能鍛煉的機會。使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漸進過程得以延緩,提高了生存能力改善了生活質量,獲得了滿意的護理療效。
[1]馬冠華.謝文鏗.Upluild theory of bone size expansioncompression model and discussion effort of bone size shortening treatment systematic structure disease in oldage[J].中華現代中西結合,2006,2(3):18.
[2]劉云鵬,劉欽.骨與關節損傷和疾病的診斷分類及功能評定標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230.

表2 兩組臨床治療效率比較
跟骨骨折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骨折,多是由高空墜落或者交通事故所導致。跟骨骨折常見的臨床表現有足跟疼痛、皮下淤血、局部脹痛等情況[2]。骨折嚴重會導致距下關節活動能力完全喪失。跟骨骨折會破壞跟距關節,使其出現粘連和僵硬的情況,跟骨畸形愈合后易形成骨刺,使患者產生運動性障礙,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臨床上經常會采用保守治療方法,主要是采用閉合斯氏針撬撥復位治療和手法復位治療。這兩種治療方法對跟骨骨折無位移的情況治療效果明顯,對于跟骨骨折有位移的情況則治療效果不顯著,應當采用手術治療。手術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方法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手術方法,能夠有效去除患者足底的淤血,跖趾關節和跗跖關節的粘連可以有效減少。手術治療也夠避免脂肪墊萎縮,降低跟骨骨折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也可以避免傳統治療易出現的關節面復位不完全、復位后不容易維持等情況[3],更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復。
綜上所述,跟骨骨折采取手術治療比保守治療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復,手術治療值得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黃寶林,廖紅妹,朱永文,等.跟骨骨折手術治療及保守治療臨床經驗總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25(8):1827-1828.
[2]李春宇.跟骨骨折手術與保守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6):148-149.
[3]戴漣生.跟骨骨折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35):7883.
(收稿日期:2016-10-11)
文題
文題應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最重要的特定內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的短語,不使用具有主、謂、賓結構的完整語句,一般不使用標點和縮略語。
中文文題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盡可能不設副題,確有必要時,可采用不同字體字號或加破折號將副題與正題加以區分。
R521
A
1004-6569(2017)01(a)-0077-02
2016-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