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曈
摘 要:“VP”作為謂詞性成分,包括動詞性成分和形容詞性成分。一種是“VP”為言說類動詞或動詞詞組,一種是雙音節形容詞或形容詞詞組。后者常常用來表示說話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價態度標記。表態度評價的“不是我VP′”經常出現在互動性的對話語境中,針對交談中涉及的某一行為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其語用功能為導引話題組織話語、提供態度評價依據,凸顯言者情感傾向、調節聽者關注矢量。
關鍵詞:評價 語用 標記
一、引言
“VP”作為謂詞性成分,包括動詞性成分和形容詞性成分?,F代漢語“不是我VP”有兩種形式:一種是“VP”為言說類動詞或動詞詞組,例如樂耀(2011)指出,這種“不是我VP”中“謂詞性成分一般都是表示言說的動詞,最典型是動詞‘說,以及由此引申帶有主觀性特征的一系列動詞性成分,如‘批評、笑話、賣弄、吹噓、打擊、潑冷水、拍馬屁、恭維、奉承,還有的是表示心理活動的謂詞‘惱火、生氣、著急擔心、吃醋等等。賓語部分可以是言說的對象,最典型的是‘話,還有帶有主觀性修飾成分的一系列體詞短語,如‘大話、不著邊兒的話、不沾弦的話、不應該說的話、好聽的話?!边@一種“不是我VP”已有眾多學者對其關注研究,例如樂耀(2006、2011)、郝琳(2009)、溫素萍(2007、2010、2012)等。此外,“不是我VP”還有一種形式,即“VP”為形容詞,例如:“偏心、小氣、迂腐、驕傲、貪婪”等,通常情況下為雙音節形容詞或形容詞詞組。其句式意義與前一種不同,常常用來表示說話人對自己行為的評價態度。為區別于第一種“不是我VP”,我們將第二種形式表示為“不是我VP′”。對“不是我VP′”少有人關注,本文重點考察分析這類句式,而“不是我VP”的已有成果對本文的研究有頗多啟發。
觀察語言實際運用,“不是我VP′”存在兩種用法。例如:
(1)不是我驕傲,而是我的祖國太驕傲了。
(2)要說我們食堂,不是我驕傲哇,辦得還真不錯。
例(1)是一個并列復句,關聯詞語“不是”“而是”從否定和肯定兩個方面對比來說明事情,其復句結構可以分析為“不是A,而是B”,其中的每個組成部分都有實在的意義和明確的所指,結構的組合義非常明顯。例(2)中的“不是我驕傲”與例(1)不同,它出現在話題“我們食堂”和陳述“辦得還真不錯”之間,標示著說話人對自己某一行為評價的情感態度。它和句中其他成分結合相對松散,傾向于看作一個行為評價的態度標記(attitudinalmarkers)。本文主要研究作為行為評價的態度標記的“不是我VP′”,但相關分析中也會涉及到表并列的“不是我VP′”。下文所討論的“不是我VP′”如無特殊說明,都是作為行為評價的態度標記的用法。本文例句主要來自《讀秀》及北大語料庫。
“不是我VP”中的“VP”為言說類動詞或動詞詞組,其句式意義為“我就是要VP”。郝琳、溫素萍研究指出,通過這種句式委婉表示將要對聽話人實施批評、責備、埋怨等言語行為。作為態度評價標記的“不是我VP′”中,言語行為不是針對聽話人,而是說話人為自己設置一種“緩沖”,對自己的行為做出一種態度評價?;蛘哒f,說話人覺得這一行為似乎有些不夠好,于是使用“不是我VP′”委婉表示“我為什么VP′”,從而委婉地對這一行為做出態度評價。
二、“不是我VP′”的交互特征與語用功能
(一)“不是我VP′”的交互特征
樂耀(2011)在考察話語標記“不是我說你”時指出,這類話語標記有它出現的特定語體要求,即出現在話主外顯的主觀近距交互式會話語體之中(王洪君等,2009)。表態度評價的“不是我VP′”也經常出現在互動性的對話(talk-in-interaction)語境中,并針對交談中涉及的某一行為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Rauniomaa, 2007)。在我們考察的語料中,“不是我VP′”所在的語篇一般是交際雙方存在明確的對話語篇,有的雖然只明示了使用“不是我VP′”的一方,但從語境中可以確知其交談對象的存在,可知其交互性特征。
1.話語位置
從話語位置來看,“不是我VP′”主要有兩種分布,即話題開啟與話題、敘述之間。也就是說,“不是我VP′”既可以位于表明實施某一言語行為的小句之前,也可以位于實施言語行為小句的話題與陳述部分之間。線性位置的靈活性是實義動詞語義虛化,典型句法功能喪失,逐漸向話語、篇章功能轉移的重要表現。(方梅,2005)
在對話語篇中,說話人可以直接用“不是我VP′”開啟話題,表明自己的態度與看法;也可以在話題與敘述中用“不是我VP′”進一步引出自己的態度與看法。例如:
(3)母親每每回憶起我小時候的表現時,總是贊不絕口:“不是我偏心,我這些孩子們呀,就數小二最好,聽話,老實,不象那幫玩意兒,烏眼雞似的,打起架來,誰也不讓誰,氣得我心口疼?!?/p>
(4)“笑得多好?!敝荑腋5卣f,“不是我偏心,咱們的孩子真比別人孩子都好看?!?/p>
(5)李玉器跟省長說話比較隨意,其中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省長是國慶學校九期的學生,是他大學哥。還有個因素,那就是省長當年出生的時候是難產,大夫問省長的父親,是要大人還是要孩子。省長的父親找到了李玉器的母親,撲通跪下,含著眼淚說:大姐,不是我貪婪,我大人孩子都要,求您了。李玉器的母親使出渾身解數,把省長從一團血泊中拯救出來。
例(3)中,母親回憶“我”小時候“聽話,老實”,以“不是我偏心”開啟話題,闡述自己“偏心”的理由。例(4)是在言談中,用“不是我偏心”進一步說明自己“偏心”的緣由。例(5)亦是如此。
(6)原來杜月笙給梅蘭芳掛了北平長途,告訴他小冬來滬請律師事。杜說:“好來不如好散,公了不如私了。不是我偏心,好男不跟女斗,真要鬧起來,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以后的路還要走,我來做個和事佬!請梅老板拿出個3萬5萬的,算作離婚補償,從此脫離關系。鄭大律師那邊也由我去打個圓場。梅老板,您看怎么樣?”endprint
例(6)中“不是我偏心”出現在小句之間。
2.前述背景:說者緩沖態度與強調敘述
1)說者緩沖態度
“不是我VP′”出現的前述話語背景,一種情況是需要說話人拿出“非VP′”的情感態度,但說話人不能如此,于是使用“不是我VP′”為自己設置一種“緩沖”, 引出并表明自己“VP′”的情感評價。如:
(7)戴崴盯著他問:“你做生意了?”
“你看咱有那個本事嗎?是孩子的事。痛快點,你行不行吧?”
戴崴指著墻上的營業證,為難地說:“不是我小氣,我不是這里的老板啊。老板還是柯鎮華。哎,現在這個公司正在整頓,馬上要垮臺了,這你不會不知道吧?”
例(7)中“他”要求“戴崴”“痛快點”即大方一些,“戴崴”不能達到對方的要求,于是用“不是我小氣”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2)說者強調敘述
另一種情況是前述話語背景沒有人要求說話人表明什么態度或評價,但是說話人為了強調自己敘述的內容,特意運用“不是我VP′”來強調自己的態度評價。
(8)每提起這個雕塑,汪洋都非常自豪地說:“小野是畫家,不會雕塑,雕成這個樣子,真是不得了。老實講,幾個電影制片廠,不是我驕傲,‘北影廠的廠標是最好的。后來田華同志還曾請李鐵映同志看這尊雕塑?!?/p>
3.后續內容:實施態度評價的情感緣由
行為評價和傾向表明的是人們在自身道德觀和價值觀基礎上對人或事物的態度。態度表現于對外界人或事物的內在感受、情感和意向,一般來說,情感成分往往決定態度的主導地位,決定態度的基本取向與行為傾向?!安皇俏襐P′”中的“VP′”一般是貶義形容詞,那么,“不是我VP′”的態度評價就要有情感原因。因此,“不是我VP′”標引出的后續話語內容往往就是對“VP′”的進一步說明。
(9)于情而言,我們已經兩年沒在一起了,而且不知還要多少個兩年的分居生活,這樣的夫妻怎么個做法兒?于理而言,不是我忘恩負義,我已經三番五次申請妻子來加探親,可就是不批像我這種滯留不歸人員的家屬出國,這拆散家庭的責任也不在我。
例(3)中的“母親”贊不絕口夸獎“我”,為了說明這個原因,以“不是我偏心”標引出后續內容。例(9)中因為“不批像我這種滯留不歸人員的家屬出國”,所以“不是我忘恩負義” ,“拆散家庭的責任也不在我”。
(二)“不是我VP′”的語用功能
Verschueren(1999)認為,人們使用語言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做出選擇的過程,這一過程受元語用意識不同程度的指導和控制。語言使用者在做出語言選擇之前,總會自覺不自覺地根據語境和交際目的的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考慮選擇什么樣的語言表現形式才能有效地實現自己的交際目的,并對它們做出相應的協商和調整,最后做出適當的語言選擇。這整個過程都是在人腦中做出的,屬于意識的范疇,又由于它發生在做出語言選擇之前,亦即存在于語言使用這一層面之上,所以Verschueren(1999、2000)把它稱為“元語用意識”(meta pragmatic awareness)。話語標記語是標示說話人的元語用意識的一種語言手段,可以用來標明說話人對話語的命題內容所持的情感態度或認識屬性(Verschueren,2000:189)。作為一種特定話語內容的標記形式,行為評價的態度標記“不是我VP′”具有一般性話語標記的基本特征,即主觀性和程序性。所謂主觀性是指話語標記反映了說話人對話語單位之間的關系或話語單位與語境之間的關系的主觀認識;所謂程序性是指話語標記并不影響命題的真值,而只是影響對話語單位之間的關系的理解(董秀芳,2007)?!安皇俏襐P′”即是說話人為了達到言語交際的目的,在意識、思維控制行為的指導下采取的恰當的途徑和方法。其語用功能具體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導引話題組織話語,提供態度評價依據
嚴格說,反映說話人要發起一個話題這樣的元語用意識,這種意識不通過話語標記等形式導引出來也未嘗不可,只是那樣就會使整個話語在連貫性上有所欠缺,使話題的發起、話語的組織都顯得突然,不太容易被接受?!安皇俏襐P′”經常用來導引一個新的話題,組織話語展開,提供對某一事件的態度評價,如例(3)、(7)等,這樣可使新的話題自然出現而不顯突兀,態度評價有所依據。正如李勇忠(2003:61)所說:“話語的連貫不是語篇內在的屬性,而是交際雙方在交際過程中選擇適當的詞語共同合作的結果。對于話語或語篇的理解,其實是一個漸進的認知過程,語用標記在后續話語和前述話語中起著橋梁的作用,它能在受話人的心理中將前后話語建構起一種意義連貫的心理表征?!?/p>
因此,“不是我VP′”的功能表現在:說話人利用此標記導引發起話題,組織話語,提供行為評價的態度;當發話人在已有話語的基礎上進一步表明自己對某一言語行為評價的態度時,使用標記性成分“不是我VP′”作為一種過渡,發揮潤滑劑或橋梁作用。這種潤滑劑或橋梁可以使得前后話輪或語段的意義表達更加連貫,有助于受話人更好地理解。
2.凸顯言者情感傾向,調節聽者關注矢量
話語的形成是一個言語行為過程,為了讓這個行為過程能夠順利進行,說者需要使用一些語言手段來進行調節。由于言語交際的互動性特點,對于一個交際活動而言,交際雙方的配合非常重要。特別是聽者的注意力的指向,是說者在言語行為發生之初就要努力控制的,這樣才能保證聽者在交際過程中有可能依據說者的話語引導,及時把握其交際意圖?!安皇俏襐P′”所在的語段中包括了說話人對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多種認識和評價,但從信息量的角度來看,“不是我VP′”所標記的話語片段總是說話人要強調、突顯的部分,是焦點信息。使用這一句式就有突顯言者情感傾向,提請聽者關注矢量的功能,從而將調節矢量引向語義內容,將聽話人的注意力引到言語中所涉及到的某項語義內容上來。例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