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燕
摘要:“全域旅游”提出后,蓬萊市鄉村旅游邁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但相對比傳統景區來講稍弱。本文從旅游旺季接待入手,對鄉村旅游接待現狀進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鄉村;旅游;蓬萊
2012年初,蓬萊市召開全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旗幟鮮明地提出“全域旅游”的發展思路和模式。經過四年多的探索和實踐,蓬萊旅游走出了一條“由海及山、從城到鄉、全域覆蓋”的嬗變之路,鄉村旅游風生水起,實現了跨越發展。但是相比濱海傳統景區而言,蓬萊的鄉村旅游依然沒有實現并駕齊驅。
一、蓬萊市鄉村旅游接待現狀
近年來,旅游旺季時,蓬萊市全域范圍內的景區、景點出現冷熱不均的現象。濱海一帶傳統景區游客爆滿,蓬萊閣、海洋極地世界日接待游客高達3萬人,達到歷史峰值。而鄉村旅游景點多則百十人。鄉村旅游點“遇冷”,與游客出游的主觀選擇有關,也與蓬萊市鄉村旅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特色活動不夠豐富、知名度不高等發展初級階段相對應。
二、鄉村旅游“人氣不旺”原因分析
一是暑期出游以長線為主。旅游旺季特別是暑期以來,使得考慮到時間、旅游成本等因素而在小長假難以成行的中長線游成為旅游者的行程首選。游客遠道而來,必然會將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知名景點作為游覽地,而知名度略差的鄉村旅游點則難以進入游客的游覽日程安排。此外,旺季偏向于長線游的出游方式也使鄉村旅游點丟失了很大一部分周邊縣市的客源。
二是旅游點開發尚未完善。蓬萊閣景區、三仙山·八仙過海景區先后被評為國家首批5A級景區,海洋極地世界被評為4A級景區,景區開發已相對成熟,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完善,游客認可度強。鄉村旅游點中,北部沿海抹直口社區的漁家樂形成了一定規模。社區外樹立著清晰醒目的交通引導牌,符合接待標準的漁家樂業戶門口懸掛著由主管部門頒發的標志牌,業戶院內放置著各種漁具,游客可以出海打漁、烹飪時令海鮮、參加篝火晚會等豐富多彩的項目,漁家樂協會也發揮著行業自律作用,與主管部門形成合力共同規范漁家樂的發展。相對于抹直口漁家樂而言,蓬萊市其他鄉村旅游點目前尚處于起步階段,且不少還在規劃建設中,未形成完整的產品體系,基礎設施、服務設施與游客需求也不配套。
三是主題活動不夠豐富多樣。蓬萊市沿海傳統景區均推出了豐富多彩的參與性體驗性活動,深受游客喜愛和追捧。如游客在蓬萊閣景區內可以與真人版“八仙”下棋、照相;在海洋極地世界觀看海豚、海獅表演時能夠與主持人形成互動。而鄉村旅游活動內容卻顯得單調,推出的活動大多是生態果品采摘、住農家屋、吃農家飯等,與當地文化相結合不多,特色不強。近年來,馬家溝別出心裁,開展了“詩畫馬家溝、生態鄉村游”“百花節”等生態旅游系列主題活動,吸引了一大批垂釣與攝影愛好者、媒體采風團,以及小記者體驗團等。而木蘭溝在假日期間沒有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主題活動,成為導致游客稀少的重要原因。
四是宣傳營銷力度不夠。旅游旺季開始前,傳統景區通過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對黃金周期間的特色活動和優惠政策進行集中宣傳,提高了游客的心理預期。鄉村旅游點盡管加快發展的要求比較迫切,但在如何宣傳方面存在認識缺位,更多得依靠旅游主管部門。但旅游部門的宣傳重點主要在于城市整體形象方面,鄉村旅游只是作為優勢旅游資源之一向外推介,旅游點的宣傳還要依靠自身。
三、鄉村旅游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蓬萊市鄉村旅游正處于起步階段,接待規模不大是發展過程需經歷的必然階段。隨著鄉村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品牌建設和宣傳營銷日益受到重視,鄉村旅游走出長假接待低谷指日可待。要達到這一目的,鄉村旅游點應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是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明晰發展思路。近年來,為進一步豐富蓬萊鄉村特色游內涵,打造度假型鄉村旅游新模式,蓬萊市結合“美麗鄉村”創建和新農村建設,依托鄉村現有旅游資源和葡萄產業基礎,編制了兩輪《蓬萊市鄉村旅游重點片區規劃》。具體到鄉村旅游點,也應把編制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作為首要任務抓緊抓好,按照規劃優化配置旅游要素,分步驟實施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產品策劃、旅游市場拓展、旅游品牌打造等各個事項。
二是引入景區管理經驗,完善旅游功能。指導、推進各旅游點按照國家A級景區標準改造完善游客中心,開展景區周邊環境整治,加強景區公路、停車場、公廁等基礎設施建設,挑選部分民居改造為農家旅館、餐館,設置旅游引導標識牌、旅游交通指示牌等等。重點推進旅游強鄉鎮、旅游特色村、農業旅游示范點、星級農家樂以及開心農場和采摘園區的標準化建設。對已具備創建條件的旅游點,以當地旅游資源現狀、生產經營情況和潛在旅游資源為依托,對照標準,積極創建,以標準化促進規范化,以點帶面,推動整個鄉村旅游上檔升級。
三是挖掘鄉土文化內涵,突出經營特色。到鄉村旅游的游客,除了欣賞美麗的田園風光、采摘特色果品外,更希望體驗地道的“農韻”。這就需要鄉村旅游注意挖掘當地的鄉土文化內涵,嘗試開發農事活動體驗、農耕文化教育、鄉村農產品展覽、鄉村美味品嘗、鄉村民俗參與等不同主題的鄉村文化旅游產品。如木蘭溝通過中西合璧的特色民居,展現別具特色的木蘭風情;和圣生態農林業科技示范園通過馬場的建設,吸引游客體驗在馬背上奔馳的樂趣。同時,要充分利用民間藝術、民俗文化,通過鄉村游展現大桿號演奏樂、漁燈節、鄉村廟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價值。還可以利用當地豐富的土特產資源、傳統飲食和工藝等,開發特色的鄉村旅游商品,滿足游客的旅游購物需求。
四是提高宣傳推介力度,做旺旅游人氣。鄉村旅游目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可以把周邊縣市作為主要客源市場。首先突出重要節點,于采摘季策劃主題節慶活動,節假日時推出各種優惠政策,在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上進行高密度的廣告投放,提升游客的關注度。其次,開展體驗營銷,邀請旅游達人、攝影愛好者等進行實地體驗,在微博、論壇等網絡新媒體上進行集中宣傳。最后,將鄉村旅游點與傳統景區串聯,策劃精品線路,向旅行社推介,把蓬萊閣、海洋極地世界、三仙山等景區的客源帶向鄉村旅游點,拓展鄉村旅游團隊客源市場。
五是實施抱團發展戰略,形成競爭合力。加強鄉村旅游點與周邊景點的聯合,組成旅游片區,形成集群效應,擴大鄉村旅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如馬家溝可與十八公里葡萄長廊、瑞事臨酒莊、文成城堡等聯合組成馬家溝旅游片區,木蘭溝可與蘇各蘭酒堡、丘山水庫等組合成木蘭溝旅游片區等,以此突破經營分散、發展層次低、產品單調、旅游接待功能不完善的困局,使游客能夠享受“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
除此之外,鄉村旅游點應在政府部門的指導扶持下、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不斷推陳出新,才能贏得市場的認可,才能實現鄉村旅游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