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希
調查研究是人大工作的一項基本功,人大每一份調研報告的形成,審議意見的提出都離不開前期扎實的調研。“不說外行話”,是人大工作的基本準則之一,只有翔實地了解情況,精準地把握問題,才能提出深刻的意見建議,最終有效推動政府工作。
每年,徐匯人大都要自我加壓,主動申報區委調研課題,這也是徐匯人大學習型機關建設所產生的效果:建立壓力,傳導動力,激發才情,服務大局。幾年來的課題調研磨練了人大工作者的意志,培養了其扎實的理論功底,養成了下基層、去一線、掌握一手數據的習慣,鍛煉了說內行話、提煉精準觀點和建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豐富的調研成果,有些形成了制度規范,為人大開展監督工作服務;有些形成若干條具體建議,直接為區委區府決策服務;有些形成工作指南,為選好新一屆人大代表服務。
其中,“提高城區管理規范化和精細化水平”的區委調研課題是徐匯人大開展調研監督,服務全區大局的精彩“一役”,也是學習型機關建設成果的直接展現,調研成果獲得了區委區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認可,并專門針對這一課題召開專門會議布置相關工作,相關建議直接運用到具體工作實踐當中。作為一名親歷者,我深感這次調研體現了徐匯人大“觀勢、得法、適度、求實、揚長、激情”的“十二字”工作法,也讓人大工作者對這一工作法有了更直觀的感受和更深的認識,促使自身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加以貫徹和運用。
“觀勢”:開展課題調研正值徐匯近年來創建全國文明城區之時,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是從根本上提高城區環境面貌的不二選擇。口號的提出雖已多年,但具體實施效果還不明顯,工作抓手不多,不管是管理制度、工作機制還是管理者素質都還有待提高。區委希望能夠將“兩化”管理的情況系統梳理,查找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和舉措。而人大,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實施主體,有高度、有水平,還有精力與相對充裕的時間。彼時,我們也在苦惱,調查研究是人大的看家本領,但每次課題調研似乎都“蜻蜓點水”,很難深入挖掘,調研對象有時也有保留,免得形成的建議最終變成針對他們的“自我加壓”或給別的部門平添“麻煩”。這次可以以區委課題的名義深入研究,充分挖掘,為提升城區管理助力,為“創全”助力,這正是人大工作的價值體現。
“得法”:人大開展監督調研要依法。因此此次課題調研,我們全面查閱相關領域的法律法規,以使自己的監督內容在法律框架下開展,一方面不提超越部門職權范圍的建議,另一方面了解相關部門執行法律法規的現狀,尋找改進的空間。同時我們還十分注重方式方法。此次課題調研要想深入開展,就必須得到相關城區管理部門的全力支持和配合。為此,我們首先得到區委授權,牽頭開展調研。同時請分管副區長擔任課題組副組長,相關政府部門共同參與,集結各方力量。12個相關委辦局不僅共同參與,各自調研,還提交9篇子課題報告,為總報告的內容把握和精準撰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報告的撰寫過程中,我們站在各個委辦局的角度思考問題,更多地從區級層面制度設計、部門聯動機制完善、工作經驗推廣等方面幫助職能部門更好地開展自身工作,寓支持于調研監督之中,也因此得到了他們的認可和全力支持。
“適度”:即“把握尺度”。在此次調研中即指工作建議具體可操作,能夠幫助基層和相關單位解決目前的實際難題,并且近期可以實現,而非體制機制的根本改變以實現“大躍進”。在此次報告的撰寫中,我們研讀了大量的理論文獻,了解外省市經驗做法,研究許多徐匯區經典案例,分析詳實的數據,并作為附件部分呈后供參考。重點則在正文中突出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建議,使得整篇報告適度可控,精煉高效。同時,我們十分注重場合、時機和分寸。每次調研遇相關委辦局突發工作,我們都及時調整行程安排;對于子課題報告也不設條條框框,只求寫明現狀、歸納問題、提出建議,不可給相關單位增加額外“負擔”;并在各種公開場合盡可能地對相關單位的配合和支持表示感謝。
“求實”:調研的最終目的是推動全區工作的開展,是建議的落地和實施。為此,我們開展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將詳細的意見建議再次梳理,最終形成13項重點建議,在區委書記溝通議事會上作了重點闡述,區委主要領導據此提出明確指示,對相關意見建議進行了任務分解,推動了成果轉化;另一方面,將13項建議直接轉成第二年人大監督的重點議題,持續跟蹤抓落實,從區委要求和人大監督兩條路徑推動建議落地,不讓建議“虛跑”,確保取得實效。
“揚長”:人大工作的專長是什么?或者說人大工作者的長處在哪里?找準了,用好了,我們可以趨利避害,事半功倍。在此次調研中,人大“老中青三人組”的優勢就得到了直接的體現。“老”,即分管城建委工作的人大常委會分管領導,他把握總體方向,確定報告寫作框架,憑著其豐富的工作經驗,對于管理工作的深刻認識,報告觀點的提煉與文字的拿捏都恰到好處。“中”,即城建委領導,憑著在基層和委辦局多年的工作歷練和熟悉的人際關系,對相關工作理解得透徹;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對常委會領導的意圖往往能精準把握,并形成清晰思路傳導到下級。“青”,即委員會秘書,有工作熱情和干勁,能夠花大量時間開展理論和實際調查研究,承擔文字工作,觀點獨特,建議新穎,執行力強,關鍵還在于年輕同志的可塑性強,能夠很快吸取工作經驗,提升工作能力。可以說,此次調研充分發揮三人的優勢,為取得調研實效提供了保障。此外,此次調研我們也充分凝聚人大代表主體力量,邀請在城建領域工作的人大代表參加集中視察調研,充分發揮代表專業特長,提出專業意見建議,推動了課題深入開展。
“激情”:激情來源于何處?就是工作熱情的激發,自身才情的開發。此次調研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其實也是工作激情的集中迸發。短短三個月內,課題組收集國內外相關理論和實踐文獻60余篇,逐篇閱讀,尋找理論依據;收集各類典型案例、數據、領導講話、部門匯報、經驗總結、規范性文件等近70份材料,歸納梳理,形成工作案例;制定每周走訪計劃安排表,走訪相關委辦局、街道鎮開展調研近30次;召開多場全區街鎮社區管理辦負責人、居委書記座談會,了解基層情況;對于一些衛生保潔重點區域、市容頑癥集聚點、基礎設施薄弱區域,數次現場實地查看,掌握一手資料。激情的迸發使得工作有了持久的動力,前期調研工作十分深入,后期調研報告前后修改達15次,最終取得理想效果。
“十二字”工作法,看起來簡單易懂,可將其轉化到具體的工作實踐當中,才會有深刻的理解。漸漸地,它成為指導徐匯人大工作者開展工作的指南,在不斷的學習領悟中推動了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