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廷齡,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首屆國家級中醫藥學術經驗繼承人。現任世界中聯經方專業委員會副主委、方藥量效專業委員會副主委、中華中醫藥學會方藥量效研究分會副主委、對外交流與合作分會副主委、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常委等。長期從事中醫藥臨床、教學和科研,有著30多年的臨床醫療經驗。擅長治療內、婦、兒科多種疾病,精于脈診和望診,善用經方,藥量精準,療效卓著。
臨床常見的心臟病有冠心病、肺心病、風心病等,這些都是西醫的病名。而在中醫的眼里,心臟病由不同的病因病理產生,有不同的類型,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療。其中,有一種類型屬于心陽不足、水飲阻絡。
按中醫學的理論,心屬火,心臟的陽氣是全身最旺盛的陽氣;水飲則屬于陰氣。當心臟陽氣充足的時候,身體里面不會出現過多的水飲。若心臟陽氣衰弱,身體里就會出現過多的水飲。過多的水飲轉過來又會壓制、削弱心臟的陽氣,并阻塞心臟的脈絡,導致心臟功能減退。
那么,如何判斷出是心陽虛弱、水飲阻塞心臟絡脈型心臟病呢?首先當然是采用西醫的標準明確診斷為心臟病。在此基礎上,按照中醫學望聞問切四診方法進行檢查,明確相應的臨床特征。概況起來,其臨床表現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陽虛特征,如畏寒喜暖,身體特別是手足不溫暖,在寒冷的環境里癥狀加重等;另一方面就是水飲特征。所謂水飲特征,包括4點:(1)水舌,即舌體胖大,舌苔水滑。有些患者的舌頭好像才從水里撈起來一樣濕淋淋,有些患者在伸舌的時候,甚至舌頭上水樣的唾液會滴下來。(2)水色。按照中醫學的看法,水的顏色是黑色的,所以當身體里出現太多水飲的時候,患者的面色可能呈現黧黑、暗滯,在額頭、鼻柱兩側、兩顴等處出現棕褐色或黑褐色斑點(“水斑”)。(3)水脈,指脈象沉弦,甚至沉緊。(4)其他水證包括小便不利、浮腫(頭面、腳踝或下肢)、不渴、頭目昏冒等,這些都是反映水氣的證據。
對于心陽不足、水飲阻絡類型的心臟病,治療上應當溫陽養心,化飲通絡。簡單地說就是要補充、強壯心臟的陽氣,消除阻礙心臟的水飲,疏通心臟的絡脈。我常用的一個藥方是苓桂通絡湯,它由兩個經方組成,一個是苓桂術甘湯,一個是理中湯,都是中醫臨床十分常用的藥方。我是從我的師傅,已故當代我國最優秀的中醫學家劉渡舟教授那里學到這張藥方。
方藥:茯苓、桂枝、白術、炙甘草、干姜、人參。
方解:桂枝、干姜、人參和甘草既能溫養心陽,又能溫養脾陽。當心和脾的陽氣恢復以后,它們控制、運化水飲的能力隨之恢復,因此不僅已有的過多水飲會消除,而且也不會再產生過多的水飲。桂枝還有散寒、活血、通脈的功能。茯苓、白術既能增強脾運化水飲的功能,也能利小便、消水飲。所以全方有溫心陽、消水飲、通心脈的功能。
最后提醒一句,陽虛水飲型心臟病的根本問題是心陽不足,所以患者平時不可以吃太多的寒涼食物。中醫學講的寒涼食物包括物理溫度的寒涼(如冷飲、冰激凌等),以及生物化學的寒涼(如西瓜、梨等)。瓜果和涼拌菜由于沒有過火,沒有從火獲得陽熱能量,寒涼性質未減,所以也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