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強
對待身體的各種“信號”,應該做到預防為主,這樣才能保證身體各個系統良性循環,達到防未病。
感到口渴的時再喝水,說明體內嚴重缺水,早已影響到了機體的正常運轉。體內水分不足時,人的汗液、尿液減少,人體內的代謝產物不能及時排出體外,有害物質就會堆積在體內,長久下去,可能導致慢性中毒,還會增加腎結石、膀胱結石、腎癌等疾病的發病率。
人感到饑餓的時候再吃飯,會引發低血糖,甚至會引起昏迷、休克等突發癥狀,還容易讓人一頓飯吃得過多,更容易致人發胖。
感到困倦再入睡,往往不能充分緩解疲勞,而且還容易因為機體疲勞而產生多夢、失眠等情況,嚴重影響人的睡眠質量。
與睡眠類似,人的身體感到勞累之時,說明身體各器官的勞累度已經超過了正常的范圍,這時候再休息,并不能使人體精力完全恢復,人反而會在休息后感到乏力和肌肉酸疼。如果長期如此,等到勞累的時候才休息,人體就會過度疲勞,容易降低人的免疫力,積勞成疾,各種病毒、細菌很容易乘虛而入,導致罹患疾病等。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