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義
一旦患上了痛風,醫生通常會告誡患者要戒酒,經常有患者及家屬問我:“是不是得了痛風就再也不能沾酒了?”“我要是少喝點會不會有事?”“我不喝啤酒改喝白酒可不可以?”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因此,關于飲酒這個問題有必要向廣大痛風患者說明一下。
醫生手記:
不忌口,10年痛風全身浮腫
一天,一名60來歲的患者在家人攙扶下走了進來。患者臉浮腫,雙手手指像一根根土蘿卜。以至于家人遞來醫保卡,我盯著看了幾十秒,以為是冒用醫保卡就醫。因為卡上的照片臉瘦,看上去很精神,與坐在眼前的患者判若兩人。
“這卡上的人是你嗎?”我還是有些不相信。患者拼命點頭。
一旁患者的女兒急了:“醫生,這真是我爸爸,他痛風整個人浮腫了。”一番詢問和檢查后,我得知,10年前,他50歲時去醫院查血尿酸,結果他的血尿酸是560umol/L,遠遠高于正常。他說腳痛的前一晚和朋友喝了不少酒。醫生告訴他這是患了痛風,這病,蠻普遍的,關鍵是要管住嘴,以后最好不要喝酒了,豆制品海鮮等高嘌呤的食品,得少吃。
他控制飲食,按時吃藥,兩個月后,關節不痛了。可他愛喝酒,每天吃飯都要喝上一二兩白酒。要讓他戒,太難。醫生告訴他實在躲不過就喝點紅酒吧。最近,他浮腫得厲害,整個人面目全非:雙手不能彎曲,無法活動,連筷子都不能用,睡著睡著會痛醒,他還出現了腎功能不全等并發癥。這不,頂不住了,又來醫院看病。
我問他是否又喝酒了,他說喝了,不過喝的是紅酒,喝紅酒怎么還犯病啊。我問他喝了多少,他說喝了兩瓶。可見嘴癮過了,悲劇也來了。
酒真的能引發痛風嗎
答案是肯定的。國外一項追蹤12年的研究顯示,隨著每天飲酒量的增加(每天酒精攝入從10g~50g以上),飲酒者痛風發病風險也較非飲酒者逐漸增加(從1.32倍上升至2.53倍)。
酒精可以增加人體中一種嘌呤類的能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的分解消耗,導致尿酸產生增加。酒精在體內進行代謝可以轉化成乳酸,而乳酸可以抑制腎小管對于尿酸的排泄,從而也會造成血中的尿酸排不出去而使血尿酸增高。另外,白酒、黃酒多數是由糧食釀造的,其中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嘌呤,飲用過多也即攝入嘌呤過多,從而產生的尿酸也會增多。
同時,人們在喝酒時通常會進食大量的高嘌呤食物,都會誘發痛風的發作。
得了痛風到底還能不能喝酒
不同的酒其釀造原料及工藝是不同的。啤酒、黃酒及白酒都屬于糧食酒,嘌呤含量較高,其中黃酒嘌呤最高,其次為啤酒,再次為白酒。這類糧食酒在痛風發作期及血尿酸較高的狀態下都是不建議飲用的。而葡萄酒是由葡萄經發酵釀成,嘌呤含量少,對血尿酸的影響不大。國外有研究表明,適量飲用葡萄酒對于痛風的發病和血尿酸水平是沒有影響的。但葡萄酒畢竟含有酒精,如過量飲用,由于前面提到的酒精對血尿酸水平的影響,仍會增加痛風發作的風險。
導致痛風的直接原因是高尿酸血癥,而血液中尿酸升高的原因是非常復雜的,單單依靠戒酒或者喝紅酒是不能完全阻止痛風發作的。
因此,對于痛風患者而言,如果之前沒有飲酒的習慣,最好繼續保持下去。如果“就好這口”,那可以少量地飲用一些葡萄酒。
其實,痛風防治的關鍵在于控制血尿酸,無論是通過飲食控制還是藥物治療,只要能夠保持血尿酸在目標值以下(≤300umol/L),痛風的發作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建議大家有事及時去醫院,定期監測血尿酸。最后,祝愿每一位痛風酒友們都能“喝著小酒唱著歌,遠離痛風快樂多”。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