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紅?オ?
[摘要]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素質是教育發展的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加強教師隊伍培訓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實踐中,探索并總結四種培訓模式,增強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實效性。
[關鍵詞]教師培訓四種模式培訓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360105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現教育現代化、辦人民滿意教育的不竭動力。創新培訓模式,增強教師培訓效果,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關鍵所在。然而,近年來,教師培訓中往往存在過多注重理論灌輸、培訓內容脫離實際、培訓方式單一、實效性不強、觀念較為落后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實踐中,著眼于增強教師培訓的實效性,有效探索教師培訓的四種模式,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
一、探索互動參與式培訓模式
互動參與式培訓模式,重在讓參訓的每個教師都能積極參與、主動思考,使受訓者和培訓者互動起來,引導參與培訓的教師之間互相交流。培訓者根據教師平時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惑,有針對性地選擇培訓的內容,確定培訓形式。互動參與式培訓有利于激發教師學習興趣,能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發揮重要作用。采取互動參與式培訓模式,必須要建立有利于教師互動的培訓評價機制,搭建好的交流互動平臺,方可收到預期的培訓效果。具體培訓中,要通過教師參與研討、教學案例分析、探討性評議、經驗交流等形式,收集整理潛在資源,總結提煉,分發給參訓教師,作為教師研究和學習借鑒的材料,指導教育教學實踐。組織者通過創設寬松、活躍、平等、和諧的教學情境,使參訓教師沒有顧慮地參與,調動教師在培訓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展示彼此的知識和教學經驗,促進培訓者與參訓者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培訓者通過對典型教學案例進行分析,將參訓者理性知識和感性知識相互整合、互動和轉化,促進培訓者的有效思考、教學反思及自我重新提升。
二、探索菜單式培訓模式
人到飯店,都是按菜單點菜吃飯。教師菜單式培訓模式的本質在于從教師發展的實際需要和課程改革的特點出發,激發培訓教師的內在動機,針對不同教師的需要開展培訓活動,使教師的求知欲望轉化為培訓的有用資源。這種培訓也就是以各取所需的形式,讓參與培訓的教師擁有培訓的自主選擇權。參與培訓的教師按照自身需求和愛好自由選擇培訓內容,即培訓內容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培訓等由教師自主選擇。同時,參加培訓的教師若在某個方面有專長或有經驗,還可讓其以培訓者身份為其他教師培訓,通過雙向選擇、角色互換方式,讓參訓教師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教師參加培訓的熱情和興趣。培訓前,組織者通過問卷調查,分析掌握教師培訓需求,列出適宜的培訓菜單,讓菜單內容具有針對性、富有多樣性。培訓中,可采取集中充電法、師徒結對法、觀摩聽課法、教學實錄分析法、案例解讀法等形式,增強培訓的靈活性和實效性。
三、探索問題探究式培訓模式
這種模式重在“先問題,后學習”,即從教育實踐中選擇培訓問題,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開展主動探究式學習。問題就是確定教師培訓內容的依據。教師要參與選擇問題,確定培訓內容。問題確定后,組織者把問題展現給參加培訓的教師,參加培訓的教師展開思維空間,大膽嘗試,在探究解決問題中提高應對教學問題的能力。在實施問題探究式培訓模式中,組織者沒有固定的授課任務,重點是要動態跟蹤協調、協助和督促,這看似松散的培訓,實則要求培訓前一定要精心地設計問題,深入地研究,組織者和授課者要有較高的探究性和創造性。所以,授課者要深入一線教師,廣泛調研,收集整理教師教學中的問題,培訓中引導教師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訓后及時總結推廣。
四、探索校本培訓模式
“校本”就是“培訓為了學校”“在學校培訓”“基于學校”。所以,校本培訓就是要根據學校發展需要,學校自我規劃設計,開展滿足全體教師發展需要的培訓活動,主要特點表現在學校本位、教師本位、實踐本位。校本培訓的優勢在于能很好地滿足教師發展實際需求,有效地提高教師實踐操作能力,培訓方式方法更加靈活多樣,更有利于培訓成果的轉化,有助于增強教師參加培訓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更好地解決工學矛盾,降低培訓成本,便于組織。校本培訓一般是按照“自修—交流—反思—實踐—評價”模式進行。要把重點放在各個學校身上,學校結合實際,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全員性的校本培訓,加強校內自修、培養骨干、以點帶面,注重校際間交流、分享培訓成果、相互借鑒啟迪。在學校平時的教學管理中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在培訓學習基礎上,通過組織教師聽課、評課、教學觀摩等活動,著力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最終目的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