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李達“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考

2017-01-19 17:51:55秦龍趙永帥
黨政研究 2017年1期
關鍵詞:理論研究發展

秦龍 趙永帥

〔摘要〕

李達畢生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尋求出路,并形成了歷史與邏輯、理論與現實相統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哲學反思,內涵式地形成了立足中國國情、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起點、研究目標和研究路徑。當下,處于偉大復興關鍵時期的中華民族,亟待馬克思主義哲學以“中國化”的邏輯方式拿出一套“中國方案”,讓理論與現實再次產生強有力的互動。對李達“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的深刻挖掘和創造性闡釋,將在問題澄清、思維方法和路徑選擇上為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發展與突破帶來明確的啟示與指引。

〔關鍵詞〕

李達;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中國化;中華民族

〔中圖分類號〕B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8048-(2017)01-0060-06

上世紀初,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選擇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挽救中華民族的命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或是通過引入和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方式進行探討,或是圍繞“如何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救中國”進行激辯的方式奔走呼號,或是圍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潛心著述、形成體系的方式來加以研究,亦或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結合當時國情,不斷使其中國化。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李達成了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和追隨者,也形成了其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中國化”范式。這一范式充分符合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要義,反映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實質。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應當以史為鑒,從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歷史進程中尋找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方案的精神內核、方法路徑、思維路向等,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尋求突破。

一、從歷史文化到個人經歷: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尋找“中國出路”

李達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尋找中國出路的過程,也是李達“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的形成過程。其范式的形成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國化”范式的篇章。歷經戰亂中國到新中國,李達總能歷久彌新地保持學習和研究中國時局最需要、最能解決中國問題的理論,正是由于他身處多變時局,并能保持知行合一、榮辱與共。這一范式的形成與時代發展、歷史文化背景、李達獨特的經歷以及其深邃的思想內涵和深厚的學術功底密切相關。這一形成過程也充分體現了其研究范式高度的自覺性、極強的針對性和務實的實踐性。

歷史文化背景是李達研究范式形成的基礎條件。哲學理論是時代的產物,放眼世界,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之交,帝國主義將中國即將瓜分殆盡,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基本確立。國內,國家支離破碎、民不聊生,中國的無產階級開始出現并不斷壯大。俄國無產階級十月革命的勝利讓越來越多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并著書立說、奔走呼號,要用馬克思主義來救中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在中國得到發展的重要先決條件,也是李達“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形成的重要歷史契機。李達研究范式的發展經歷了當時思想界對中國道路的迷茫和探討,在這樣的困境中,李達毅然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挽救中國,學習和掌握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深入中國社會并直面中國問題,讓馬克思主義走中國道路來挽救中國,

理論來源是李達研究范式形成的重要條件。李達翻譯和撰寫了大量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也根據國情不斷調整、更新其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方法和內容,這是李達“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形成的重要理論來源。他通曉日、英、德、俄四種外語,翻譯了二十余本馬克思主義著作,不僅為李達提供了大量一手的理論基礎,同時豐富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的內容。他還親自撰寫編撰了四十余篇著作,其中他針對不同的國情進行先后完成《現代社會學》《社會學大綱》《唯物辯證法大綱》三部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其摒棄蘇聯教條式二分法的體系,強調“實踐觀”等特點都是代表著當時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最高水平。1932年,蘇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研究院院長弗·阿多拉茨基等人出版德文版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李達很快就研讀并將其內容吸收到自己的著作中。此外,李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以國情為指要針對不同時期的國情進行文章的撰寫。1919年撰寫《什么叫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目的》,1920年撰寫《勞動者與社會主義》,1923年在《新時代》創刊號刊登自己的譯作《德國勞動黨綱領欄外批評》(即《哥達綱領批判》)。這些都為中國人了解社會主義、堅定社會主義信念,了解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時期,李達作《馬克思學說與中國》、《論社會學的階級性》、《社會變革之要件》以及《帝國主義與中國》等文章,導引當時的學者們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結合中國國情進行中國化。其為國情為指要的研究得到了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的一致好評,毛澤東高度贊揚其“旗幟鮮明”。

獨特經歷是李達研究范式形成的關鍵條件。李達始終能與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局勢知行合一,而且能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榮辱與共。早年在永州中學對新知識的學習,就萌生了李達“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理想。1913年和1917年李達兩次東渡日本留學,本是為了“教育救國、實業救國”,但俄國十月革命的槍響讓他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和未來。李達開始師從河上肇先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回國后李達立即投入家國革命和民族復興。1921年7月,李達被選為中共中央局成員。李達主編的《共產黨》月刊,立場鮮明、針砭時弊,第一次在中國樹起了共產黨大旗。革命時期,李達行走于軍隊和群眾中宣傳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勝利做了認識普及和思想動員工作。建國后,李達仍然投身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大力推動國內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發展;立足國情重新整理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編撰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其重建哲學系不僅為武漢大學哲學系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促進全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重建和發展開辟了道路、樹立了楷模。李達還作為第一任中國哲學學會會長,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發展、應用做出了多方面的貢獻。

二、從研究起點到研究路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哲學反思

李達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哲學反思內涵著其研究范式的基本內容。李達“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是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以其哲學反思的文本載體為基礎,將其研究范式的內容概括為研究起點、研究目標、研究路徑。李達研究范式的內容是隨著中國時局的變化不斷調整,以適應中國實際的需要,這也是李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能夠在人民大眾、軍隊、國家以及學術層面都能受歡迎和被認可的原因。

李達將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闡明作為其研究范式的起點。一方面,李達以唯物辯證法為線索,對整個哲學史進行的梳理使得李達對唯物辯證法的把握更加科學合理。李達將唯物辯證法概括為:唯物辯證法的歷史觀、唯物辯證法的自然觀以及當作實踐的唯物論看的唯物辯證法。李達從社會歷史的現實根源上闡明為何選擇了唯物辯證法,非常重視實踐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作用,可以發現,當時的李達已經認識到實踐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關鍵作用,并認為馬克思區別以往哲學的根本依據就是實踐:“馬克思基于勞動——實踐的意義之正確理解,所以超出舊唯物論的界限,建立了實踐的唯物論。”〔1〕。另一方面李達以“整體的體系”視角來厘清馬克思主義哲學,他并非像當時一些國家的學者將馬克思主義哲學機械的分為“幾大塊”〔2〕,而是將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研究。李達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觀與歷史觀,認識論與價值論都統一起來,充分尊重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性。“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之間,具有極密切的關聯。歷史唯物論如沒有辯證唯物論,它本身就不能成立;辯證唯物論如沒有歷史唯物論,也不能成為統一的世界觀。”〔3〕這一整體性看法說明,李達已經意識到只有將辯證唯物論擴張到歷史領域,才能深入理解唯物辯證法和歷史發展,人們才能在不斷變動的世界中去認識世界、解釋世界、改造世界。

李達將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作為其研究范式的目標,這也是李達“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的內涵與實質。這一目標首先表現在對中國國情的動態關注即剖析中國問題上。李達對中國國情的關注首先是深入的、動態的。早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剛剛傳入中國期間,李達注重對“馬克思主義”、“共產黨”、“無產階級革命”等關鍵問題進行研究和宣傳。而后,在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引入之后,李達注重將馬克思主義具體理論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進行研究,分析中國的階級問題,如何團結更多的人進行中國革命宣傳。1929年在《社會基礎知識》一書中李達對中國國情和革命的剖析已經非常深刻,他提到:“但中國一面是半殖民地的民族,同時又是半封建社會。所以為求中國的生存而實行的中國革命,一面要打倒帝國主義,一面要鏟除封建遺物,前者是民族革命的性質,后者是民主革命的性質,其必然的歸趨,必到達于社會革命,而與世界社會進化的潮流相會合”〔4〕。這一目標還表現在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理論思考即解決中國問題。理論最終是要付諸實踐的,也只有實踐才能挽救中國。革命時期李達的思考和建議都成為了重要的革命路線、方針、政策。李達在1926年的這兩個主張最終發展為中國共產黨革命的重大綱領。第一個是毛澤東在總結民主革命時期中國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之一就是“統一戰線”,即無產階級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一戰線。第二個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線的國家進行聯合斗爭,與蘇聯、美國、法國等國家進行合作,并聯合起來抵抗外敵入侵,這也是中國抗日戰勝勝利的關鍵。建國后李達的思考和建議又對我國教育發展、法制建設、經濟復蘇、哲學學科的恢復和發展都起到了直接作用。

李達將互動式發展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路徑。首先,李達十分注重學術交流,先后與陳獨秀、艾思奇、毛澤東等進行理論交流和研究,其中互動最多的是毛澤東。李達與毛澤東的學術互動時間長,形式多。毛澤東的實踐性、實際性深深影響了李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方向和內容體系,李達的學術性則是影響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理論原因。《社會學大綱》出版后,李達寄了一本給在延安的毛澤東,毛澤東當即回復這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列主義教科書”。毛澤東著《實踐論》《矛盾論》,李達研讀后出版《<矛盾論>解說》與《<實踐論>解說》,兩書的手稿兩人互相修改了好幾次,可見李達與毛澤東的學術互動性之頻繁與深厚。建國后,毛澤東親自批示讓李達負責編撰《唯物辯證法大綱》。其次,理論與現實的互動式推動表明,李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推動現實的發展,同時現實的變化和前行也對李達的理論研究產生了推動力,這是一種雙向的推動力。1937年,李達的《社會學大綱》第一次出版,書的第一頁便寫道“獻給英勇的抗日戰士”〔5〕。1939年再版,李達寫道:“戰士們要有效的進行斗爭工作,完成民族解放大業,就必須用科學的宇宙觀歷史觀,把精神武裝起來,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新生興盛的社會現象,去解決實踐中所遭遇的新問題,借以指導我們的實踐。”〔6〕可見,李達不僅每一本著作的出版面對不同的局勢和需求,同一本書不同時期的出版也對內容進行調整,面對不同的國情,國內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鮮有做到。理論第一時間對現實作出解釋和指導,現實第一時間向理論表達訴求,這就是李達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理論與現實的互動。

三、從問題澄清到路徑選擇:李達“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的當代啟示

今天,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陷入舊范式的功能不適、逐漸淡化而新范式未建立起來的一個階段。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呈現出了多樣化、多維度的發展趨勢。在這樣的境遇下,學術界并非要建立一個單一的研究范式來限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內容、目標、路徑的選擇,而是希望能夠通過以往的研究范式,尤其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之初李達“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來引領和導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基本精神和發展方向。

李達的研究范式可以引導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認識問題進行澄清。當下“問題域”的建立既要注重對馬克思、恩格斯文本的尊重,又要承接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理論傳統,更要立足現實發揮相應的理論價值。首先,要堅持“直面中國問題、解決中國問題”的問題域原則。馬克思主義哲學自傳入我國,不論其在理論層面、政治層面、現實層面等都進行著不同程度的中國化,正是李達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篇章,其深刻地堅持著直面中國問題,解決中國問題的原則。其次,要注重問題域內容“馬克思、恩格斯文本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傳統理論”以及“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發展”的理論劃分與理論側重。每個時代對理論的需求又是因時而異、各個國家對理論的需求也是因地而異,因此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中國化歷史發展為重要起點,厘清歷史發展脈絡,梳理歷史發展狀態;以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發展為重點,了解時代所需、創新理論研究的新價值、新方向,與時代產生互動性。最后,要保持當下問題域的開放性。當下,政治、經濟、文化等的發展都不能固步自封,都需要以開放的姿態積極交流融合,在多樣化中謀求自身的發展。建立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問題域”也要保證問題域的開放性,保持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開放性,才能讓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具有包容性、普適性。

李達的研究范式可以引導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明確研究對象的“范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包含著實踐觀、物質觀、辯證法、自然觀、社會觀、歷史觀、文化觀、科學觀、認識論、價值論、人學理論等。因此,要立足當下,在廣泛的研究對象中明確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對象的重點范圍。不論是自然界的發展和演進,還是人類的發展足跡,抑或哲學理論的發展都應尊重歷史和以歷史為研究范圍,這都是當下發展的題中之義。因而一方面當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應當是基于“歷史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應當以歷史為研究范圍。歷史包括自然的歷史發展、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哲學理論的歷史發展等,只有把握歷史發展脈絡才能明確當下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當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是基于“社會實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應當以人為研究范圍。人的發展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各個理論,甚至人的發展就是實踐觀、人的發展就是社會觀、人的發展就是歷史觀、人的發展就是文化觀等。人民幸福是國家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基于“社會實踐”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要確定“人”這一重點研究范圍,以人為軸心,將所有的相關問題以人為出發點去研究,就形成了是非明確,又有針對性的研究內容。

李達的研究范式可以引導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以“時代性”為研究指針。時代性指的是時間和地域的特殊性。以時代性為指針首先是要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內容的定位。現如今,雖然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內容越來越豐富,途徑來源也越來越多樣化,但只有立住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整體性和本真性才屬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當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是在國家意識形態領域、文化領域、社會主義建設領域等多方面進行理論的引領性發展,在這樣的境遇下,我們必須要借鑒李達在學理和現實雙方面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定位,對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時代性定位。其次,以時代性為指針是要倡導形成多維發展的“中國化”研究范式,即倡導一個多層次的發展范疇。一要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多樣化內容呈現多維發展趨勢,二要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更多的學科共建實現多維發展,三要使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國際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并進。科學技術的發展變革了國家發展的方式和建設,同時社會發展程度越來越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不斷多樣化,這就導致國家建設、社會發展、人民生活產生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樣、復雜。在這樣的境遇下,單靠哲學去解決問題略顯單薄,應當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原則、方法和規律的指導下,結合社會學、歷史學、法學、人學、城市建設以及技術革新等多種學科、多個領域的相關理論、方法去研究理論的發展方向以解決現存問題。多維實現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應當是兼容并包、互通有無的理論發展,建構“中國化”的研究范式要在傳統的模式下實現突破,引領多學科維度發展的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時需要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加強與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交流,關注其文本翻譯與研究工作,關注其研究的問題與方法等,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國際工程中要主動承擔任務,讓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也真正得到世界的認可。

李達的研究范式可以引導當下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實踐的思維方式”為體用。當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存在思維方式混亂、陳舊的問題,轉變思維就是思維方式的改變,必須汲取新的經驗來轉變當下的思維方式。李達在早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便意識到這一問題,在《唯物辯證法》一書中寫道:“哲學不只是解釋世界,而是變革世界。”〔7〕李達已經意識到實踐觀的思維方式是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點。“實踐觀點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它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待一切問題的思維邏輯”,“是否貫徹實踐觀點這種思維方式,就應當是判斷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非馬克思主義哲學原則界限的基本基礎。”〔8〕可見只有轉變并發展實踐的思維方式才能讓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守住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每一個哲學觀點都代表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馬克思主義哲學區別于其他舊哲學的依據就是實踐觀點,因此必須立足實踐才能讓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守住根本。當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應當從李達所注重的實踐的思維方式中獲得啟示,研究者應當意識到實踐思維方式并非僅僅是注重實踐的理論觀點,而是一種思維邏輯的實踐化轉變。我們要用實踐觀的思維方式去審視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有理論,糾正理論本身。爾后將實踐的觀點貫徹研究中,真正實現變革。其次,只有轉變并發展實踐的思維方式才能表達完整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容與形式。高清海先生曾說:思維方式是一個歷史范疇。不同歷史時期主體的發展程度及其與客體發生關系的方式不同,人們用以觀察和評價事物的思維方式也便不同。主體及其活動方式發生了變化,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也要變化。實踐思維方式的確立是一個復雜而又必須進行的過程,當下,我國的各項事業處于大發展、大變革的時期,人民群眾的實踐是改革的落腳點。將實踐的思維方式貫徹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方方面面,用實踐的思維方式去取代盲目的實踐、不合理的行動等,真正在工作方式、行為習慣和意識層面上將實踐貫徹始終,才能有效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四、結語

理論如何對現實產生推動力?學者們倡導的“中國化”、“中國問題”、“中國立場”、“中國民族的思想自我”等都是希望研究范式能夠面向中國,保持“中國味道”。在李達“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的啟示下,當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必須將落腳點放在理論對現實的推動力上,建構歷史的和社會的“中國化”研究范式。一方面,以“中國化”的立場出發是基于歷史維度建立“中國化”研究范式。這樣的研究范式凝聚著歷史的智慧和責任,更能適應和指導當下的發展。另一方面,以“中國化”的立場出發也是基于社會維度建構“中國化”研究范式,這里的社會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指一種視角。今天中國的問題并非革命性的抵御侵略、階級相爭,更多的是社會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因此新的“中國化”的研究范式要直面當下的社會問題,這樣才能重新找到理論與現實的相互推動力。因而,只有以“中國化”立場出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理論研究方能抓住時代的脈搏并與時代產生有效的互動。

我們期許的偉大復興是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有信仰。這樣的偉大復興很大程度上需要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視和發展,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點和關鍵。新的歷史發展征程上,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應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共同致力于讓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緊握時代命脈、重新與時代共舞。一個適應時代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應當是共同體成員自發形成的理論共識、原則共識、方法共識、路徑共識、信仰共識、責任共識和目標共識。以此為基,方能讓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與現實再次產生有效的推動力,在理論與現實的雙重維度上促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多向度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人民有信仰”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2〕〔3〕〔5〕〔6〕〔7〕李達.社會學大綱.武漢〔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42,4,228,7,7,70.

〔4〕宋儉,宋鏡明.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李達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245.

〔8〕高清海.哲學與主體自我意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23.

【責任編輯:陳學明】

猜你喜歡
理論研究發展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精品影院| 亚洲黄网在线| 不卡午夜视频|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污| 精品三级网站|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 夜夜操国产|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99久视频|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免费看a毛片| 九九视频免费看|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97在线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久操线在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黄色高清| 欧美性色综合网|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毛片免费在线| 国产在线98福利播放视频免费|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天天摸夜夜操| 色噜噜久久|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亚洲自拍另类|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五月天网| 广东一级毛片| 亚洲av无码牛牛影视在线二区|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五月天久久婷婷|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a毛片免费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久久人体视频| 国产18页| 日韩在线视频网| 中文字幕色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日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免费| 国产91高跟丝袜| 无码久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毛片国产精品完整版| 一个色综合久久|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