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文奎
課堂教學在目前的教學方式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所以打造高效課堂,能夠讓學生提高對課程的興趣,促使學生減小不必要的壓力.下面就如何構建高效的高中物理課堂進行探究.
一、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創設教學情境,營造積極的探究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列舉生活例子,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判斷,使學生結合學過的知識推理出新的物理規律,培養學生對物理的興趣,提高學生對綜合問題的分析能力.在列舉例子以后,教師可以問一問有沒有學生了解這個事情,由學生先說一下這里面的相關知識,然后進行點評和總結,抽絲剝繭地介紹其中的物理知識,結合新舊知識,推導出新的物理規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傳感器的應用時,我結合教材內容讓學生體驗傳感器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首先提問大家有沒有好奇一件事:超市收銀員結賬時,掃描條形碼,它的原理是什么?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但是大部分學生回答:商品上邊有信息,可以掃描出來價格.雖然這個過程看起來就是這樣,可是學生忽略了重要的問題:怎樣把信息掃描到計算機內?又是如何感應到價格的?這其實就是光電傳感器的應用.商品的價格通過掃描的方式錄入到計算機內,臺秤是力傳感器,把購買的商品放在秤上,傳感器將商品產生的壓力轉換成相應的電信號,在計算機屏幕上顯示的就是商品的質量和金額,這時再讓學生看課本上的“傳感器一般模式”圖,學生有深刻印象.這樣,讓學生體驗物理的獨特魅力,領略創新思維所帶來的便利,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實驗,讓學生主動探究
高中生雖然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是依舊存在懶散調皮的心理,不過學生對新鮮事物、奇特的東西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并且表現出極強的求知欲,大部分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實驗很感興趣,樂于探索這些實驗里邊的奧秘,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夠掌握一些實驗操作技能.這里所說的實驗,不是指傳統的學生分組實驗、教師演示實驗、多媒體播放實驗和課外小實驗.實驗教學,不僅可以在課堂內,也可以在課堂外;不但可以使用實驗室的相關器材,還可以自備自制所需要的器材.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做到實驗現象明顯,進而輕松導出物理定義和理論.在實驗之前,教師簡單介紹本次實驗的基本內容、具體理論、如何操作以及注意事項,由學生進行操作,觀察相關儀器的構造,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實驗原理,記錄實驗的結果,分析實驗數據,歸納實驗結論,得出物理規律、原理、公式.這樣,讓學生主動探究,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做“用打點計時器測速度”實驗時,教師可以介紹電磁打點計時器和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的差異,以及各自的工作原理.根據實驗室的器材情況選取大點計時器,然后告訴學生使用方法,引導學生練習使用,再根據教材的實驗內容,讓學生一步一步做下去.最重要的是,記錄好紙帶的信息,根據科學測量方法統計數據,在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計算并得出結論,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得出運動圖象以及加速度的規律.
三、課堂分組學習,以學生為主體
小組學習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它的好處在于,創設一個民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指導組長開展小組內部討論,在小組得到完整的結論后,再進行班級內部的展示.在學生小組內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隨時在旁邊進行提點.在全班展示時,教師要認真負責地對出現的問題進行集中與分類,注意傾聽各個層面學生的聲音,觀察各層面學生的表現,并且對捕捉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合,快速確定出現問題的原因,以便于集中講解.各小組進行演示時,也要讓其他學生注意聽講,一是尊重同學的表現,二是可以給自己組查漏補缺.例如,在講“摩擦力”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例題:在我國東北寒冷的冬季,雪橇是常見的運輸工具.一個有鋼制滑板的雪橇,連同車上木料的總重量為4.9×104N.在水平的冰道上,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能拉著雪橇勻速前進.首先,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分析,畫出這個題目的受力分析圖.小組之間討論完畢后,依次派代表講解自己的成果.有的學生忘了分析重力,有的學生把摩擦力的方向弄錯了.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和糾正.最后,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在正確的受力分析的基礎上,做出這道題.這樣,教師起到輔助作用,讓學生成為主體,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構建高效的高中物理課堂,離不開教師和學生的配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